安放了我童年、少年、青年的老房子终因过于老旧拆了,即将被一栋新房子取代。
老房子是父母一砖一瓦辛勤劳动的成果。那时人们为了省钱,常用土坯盖房子,条件好一点的就用砖垒外墙,里面用土坯,当时称这样的房子为“里生外熟”。
盖这房子时我五岁,模糊的记得,土坯是在打麦场上制作的,很多人帮忙。那是个力气活儿,年轻力壮的人光着脚,裤腿卷的高高的,袖子也挽的高高的,黏土掺和碾压的扁软的麦秸儿和泥,大铁锨把土打成一个圈,一担子一担子的挑水倒进土里,水和土的比例差不多时便在上面撒上压扁的、柔软的麦秸儿,然后赤脚在泥里踩,这样的搅拌在当时大概最省力气了,当柔软又劲道的麦秸儿和黏土、水充分搅拌后。 一个木制的长方形模子已经浸好了水,于是一大铁锨泥铲进模子里,徒手抹匀抹平,轻轻提起模子,一块整整齐齐的土坯就做好了。这样的活儿常是两个人配合,一个铲泥一个做坯,一个站着一个蹲着,模子每做一块坯都要先沾一下水,不然就出不来光滑整齐的土坯。当然和泥也是需要技术的,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
大半天的功夫,平整的场院里一大片整齐排列的土坯就做好了,做好的土坯晾晒定型后就得让它站起来,这样更能充分晾晒,大大缩短晾晒时间,只有干透了的土坯才能坚硬,才能使用,土坯干透了就垛成垛,用塑料布盖严实备用。晾晒的过程就盼着老天爷千万不要下雨,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记得那年我家的土坯快晒干即将起垛时,突然下起了雨,那是个半夜,我被父亲急促的起床声惊醒,母亲也迅速跳下炕,下雨了,那铺了一场院的土坯需要急救,母亲急促的叮嘱我别出声,看好弟弟,就跑了出去。我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雨越下越大,父母过了好久才回来,只记得他们很兴奋的小声说话,似乎很愉快。事后,听父母说,那天夜里,去了好多人帮忙,还有人拿了自家的塑料布去,土胚几乎没有损失!期间还听父亲说,连“炮二蛋”都去帮忙了!“炮二蛋”是外号,他的名字我不知道,但人我熟悉,他爱说好逗,爱说大话,因此得名。父亲之所以提起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炮二蛋身体不好,腰几乎弯成九十度。这样的阴雨天又是大半夜他也能跑出去帮忙实在让人感动!
盖房子时,小弟弟刚出生几个月,只有五岁的我是看孩子的主力,当时我看到那么多人忙忙碌碌干活儿的场景充满好奇,尤其爱看他们唱着歌,抬着大石滚子打夯,老铁叔喊号子,把不远处看弟弟的小女孩儿也编进歌词里,大家一唱众和的看着我笑,把小女孩儿羞的满脸通红。
屋脊上的雕花儿,是我亲眼看着师傅拿了两块砖,一把刻刀刻出的,两朵漂亮的牡丹花,枝繁叶茂的样子,我当时觉得就像变戏法儿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无论谁家做土坯或盖房子,人们都是不要工钱主动帮忙的,那时有个词叫“助工”。主家只是招待一顿便饭而已,大家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房子盖好后的几年里,我家没有左邻右舍,母亲在窗前种了好多花,鸡、鸭、也养了好多,还有一窝兔子和一条大黄狗,鸡鸭都是早出晚归,大部分时间在野地里或河里觅食。
几年后唐山大地震我们这里震感强烈,人们不敢在屋里睡觉,因为我家在村边住,好多人都到我家来,父亲在院子里用芦苇席和塑料布搭了很长的一个棚铺,十几个住土坯房子的老人和孩子都睡在里面避难,一些年轻人在我家屋里聊天到半夜,实在困了就在柜子上倒立一个酒瓶子来预警。那段时间,我的家——这栋“里生外熟”的,有玻璃窗的,算得上“豪华”的房子非常热闹……
这一晃,就是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