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力度

这是我在一个读书群里,一次往来回复的经历。

问题的提出:暴击是生活的常态,以不同形式存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也潜在于一个人所可能选择的每一种命运里,所以无论一个人在哪种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形式的暴击。

有些人在暴击面前失去了再站起来的勇气,有些人在暴击面前则愈挫愈勇。

面对生活的暴击,你会感激它吗?

我回复的是:经历过的,我们感恩,毕竟它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丰富强大。未来的还是不要了吧,谁不想事事顺遂呀。我们渴望生活美好,暴击?我们无恨无怨,但也是不情不愿的啊。

以下是我们的群主大佬给我的回复:

让我想起了余华的《活着》。福贵一生经历苦难,最终却没有获得什么,陪伴他的只有一头老牛。

也许活着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活着的意义本身就是活着。

心理大师 欧文亚龙在《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中也提到人生的四大课题:死亡,孤独,自由,无意义。

其中的无意义就是指人生的无意义。所以人生在世,需要给自己找一个意义。

所以曾经的暴击和苦难,也并不具备什么意义。它赋予我们的意义,只取决于我们如何去看待它。

过不去,就是暴击。过去了,并且从中学习经验了,那就有可能成为一笑而过的坎。

如果没有学习到经验,那还是暴击。

相比之下,我对“暴击”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了古时候人们说的“妇人之仁”的“妇人之见”。

一个人会游泳,可能不至于被水淹死,但要具备好的水性,能在水中俯仰自如,自由生存,还得去学着潜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