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真的有很多的牛人,他们曾自顾自地走出了一条条路,来思考怎么把生活过得更好。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之所以知道了很多道理还过不好生活,是因为那些牛人的道理还必须结合我们自己的生活实践,才能知道那些道理怎么使用、如何起作用,才算是真的掌握这些道理。
从来就没有现成的道理可以拿来直接用的,但那些牛人们的智慧却足以让我们看到一种别样的生活,也足以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思考。
本周所读《奇特的一生》主人公,是苏联生物学家柳比歇夫,一生高产,发表过70来部学术著作,收集35箱地蚤,并对其中的5000只进行器官切片。每年还进行大量的通信,1969年一年就收信419封,回复283封。他的工作成绩令人惊叹,但我们要发问了:作为一个非天才型人物,他怎么有那么多时间?
《奇特的一生》的主人公,用一生的探索向我们提供了他自己的策略:时间统计法。
1对你的时间进行记录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很彻底地用在了自己的生活中,他从26岁开始采用时间统计法记录自己的生活,一直到他82岁去世,他不间断地用纸笔统计自己56年间是如何利用时间的。
他的时间统计以事件和每件事情的用时为主,柳比歇夫对时间的感知精确到了分钟。且看他一天的记录:
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
鉴定袋——20分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25分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小时25分。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为什么要对自己的时间进行记录?因为有时我们只是看上去很努力而已。很多时候我们感觉自己很忙很累,觉得自己被繁事缠身,可如果认真记录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结果也许会让自己吓一跳。刷屏、发呆、娱乐、无意义的事情,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占用掉我们宝贵的时间,我们用于有意义事情的时间少得可怜。
单纯的记录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才能使记录发挥作用。柳比歇夫用时间统计法来统计自己每天的时间,是为了保证自己的时间不被随便浪费,以便投入到科学研究上的时间更多。
这个星期我尝试用这种方法统计我每天的时间,结果发现可用的时间真的很少。我已经不会在办公室里刷屏、上网、或者干无关的闲事,除掉上课、开会等常规事务,剩下来的真正能让自己进行有效工作的时间真的不多,一天能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很不错了。而柳比歇夫经过反复调整,每天用于有效工作的时间一般都在5个多小时。
2对过去进行阶段性的复盘
仅仅记录还远远不够,柳比歇夫对时间的统计显然要细致很多。除对每天用于有效工作的时间进行统计外,到了月末,一年结束,他都会对用在各项事务的时间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看看还有没有优化的可能。
于是,柳比歇夫对时间的感知跟我们完全不一样。首先他对时间的感知非常精确,精确到分钟。他不看表,做完一件事之后,他就差不多能判断自己用了多长时间,前后误差不会超过5分钟。其次他对时间有规划,比如他的笔记中这样记载:“第一类工作完成546.5小时,原计划570小时,赤字为5.5小时,即1%。”
就是在如此精准的时间统计中,他对自己各阶段事务和时间进行及时的复盘,让自己的生活朝着计划向前走。而且这个工作做得相当严谨,做了整整56年。在他70几岁的时候,他依然能保持每天5个多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间。
这多少让人惊诧,我们虽然对苏格拉底的话耳熟能详,“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也常常想起孔子的告诫,每日要“三省吾身”,但是我们只是用这些道理教育、劝说别人。而在遥远的地方,在苏联时期,竟然有这样一个人真的依照相似的原理在规划自己的生活。天下之大,古今虽远,但道理似乎有着惊人的相似。
3自律的生活因为有奋斗目标
我们常常对以上过于自律的生活充满恐惧,以为那是僵化的,毫无趣味可言,觉得生活就应如微风拂来随意摆动,摇曳多姿。是我们多虑了吧,康德也是过着极其有规律的生活,依然成为了哲学家康德。
《奇特的一生》的作者认为,柳比歇夫之所以能够保持这么自律的生活,跟他早年就下决心要献身科学有很大的关系。正是因为有这么明确的目标,所以他才能一生都在对时间分分计较,以便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生物学研究。而且柳比歇夫也并没有在自律严谨的生活中失去趣味,他的兴趣涉猎很广,数学、哲学、文学,知识广博而且见解独到。他还经常陪妻子散步,每天保持很长的睡眠时间,大概要睡10个小时。是因为那个时候无wifi吗?
时间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总是可以浪费一些时间去做没有目的的事情,你还能比较开心,没有什么负罪感。所谓有多自律,才能有多自由!
4牛人们的方法有惊人的相似
其他牛人也有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的方法。
美国之父富兰克林,年轻时候自悟出13条行为规范:
一【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二【静默】言则于人于己有益,不作无益闲聊。
三【条理】各样东西放在一定地方;做事情有一定时间限制。
四【决断】决定做应该要做的事;决定后坚持到底。
五【俭朴】花钱须于人于己有益,不糟蹋浪费。
六【勤劳】爱惜时间;时刻做有益之事事;不做不必要的行动。
七【诚恳】不欺骗人;思想纯洁公正;说话要出于诚意。
八【正直】不做于人有害的事;做好自己责任内的事。
九【中庸】不走极端;对人少怀怨恨之心;容忍别人对我应有的惩罚。
十【整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务必清洁。
十一【宁静】不因琐事或普通而不可避免的事件而烦恼。
十二【贞洁】不伤害身体,不许损他人的安宁或名誉。
十三【谦虚】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
在《富兰克林自传》中,还能看到他用表格来监督自己对十三条行为规范的行动,没做到的打叉,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曾国藩在30岁开始洗心革面,每天写日记精进,并创立自己的日课十二条: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五、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十二、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可见,很多牛人把生活过好的方法都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内求诸己,不断要求自己,首先做好自我的管理,然后再图向外的获得。这就又回到孔子的“内圣”之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