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BSA分析,群体构建,性状选择,测序数据
性状选择、群体构建、测序数据以及参考基因组是BSA分析结果成功的关键。所以在准备进行BSA分析之前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人力、财力),选择相对稳妥的方案,或者判断方法是否适用,不然也是浪费金钱,浪费精力。
性状选择
质量性状(包含突变表型)> 有主效QTL的数量性状 > 无主效QTL的数量性状
注意事项:表型鉴定一定要准确,不然结果一定不会好
群体构建
1、在混池规模,测序深度一致的前提下,次级分离群体定位分辨率>初级分离群体,比如F2群体>NIL群体定位区间;
2、在混池规模,测序深度一致的前提下,初级分离群体,自交/回交次数越多,定位的分辨率越高,比如RIL群体定位区间<F4分离群体<F3分离群体<F2分离群体。
3、自然群体、多家系群体不是很推荐。
注意事项:
a、亲本材料背景要尽可能纯合;
b、一定要尽可能多的种植群体材料,群体规模理论不应低于800株(最低不低于400株);
c、高世代群体要保存好亲本材料,一定要清楚群体构建规则。
常见群体优缺点
常见混池组合及适用方法
- 两个亲本+两个子代池:常见样本类型,所有 BSA 分析方法均适用。亲本间选择纯和差异的位点,然后计算这些位点在两个子代池中的 index 值,还可以采用 ED(欧式距离)关联 SNP 位点,计算差值后挑选候选区间以及候选位点。
- 一个亲本+两个子代:选择亲本纯和的位点,计算2个子代池的 index,计算差值,划窗口,挑选候选区间,挑选候选位点。
- 两个亲本+一个子代:亲本间选择纯和差异的位点,然后计算这些位点在子代池的index,挑选候选位点。
- 一个亲本+一个子代池(性状相反):选择亲本纯和的位点,然后以亲本为参考,计算这些位点在子代池的 index,挑选候选位点。若为 EMS 诱变的样本,可选择一个野生型亲本+突变体混池。
- 两个子代池:通过 ED 算法进行性状关联,可以对性状进行定位,但是由于缺少亲本信息,对于 QTL 的检测效率较低。
- 多个子代池:对于多基因控制的性状,或是提高定位精准度,可采用多子代混池,适用于 GPS-BSA 以及 PCAMP 两种分析方法。
混池组合及其适用方法
注意事项:在尽可能的条件下提高测序深度和完善混池类型
测序数据
DNA重测序基本可以无脑冲,如果选择其他测序方式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
测序方式
参考基因组
1、BSA分析尽量保证有参考基因组,且要尽量保证基因组组装质量与完整性(三代基因组优于二代基因组)
2、如果基因组gap实在较多,可以尝试Mutmap-gap的方法
3、此外如果有重测序数据,也可以用二代数据组装一个基因组,不过分析效果就看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