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站在高处,总会有一种睥睨众人的傲视感。有点神经,有点自恋,但又不能单纯地把这种行为归之于任何一个类别,这种行为的背后反映了人意识的奇妙。
之前和玩抖音的一个朋友在一家面馆打工,有一天他和我站在柜台边上,视角开阔,可以看到整一层楼的情况,于是一股豪迈之情从胸中喷溢出来,朋友用手对我用力比划着朝前一挥道:看,这是朕的江山。我立马嘲笑他,不过回头一想,貌似自己也经常会这么自恋,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如果说我的这个朋友用了上帝视角,那么我就是上帝的爸爸(坏笑),因为我的意识告诉我,我面前有一个人在自娱自乐,我于是便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视角。这种感觉很奇妙,有点类似于桥上的人在看风景,桥上的人也成了楼上人看的风景的一部分。下面是我在西湖拍的一张照片,我在拍的时候,船上的阿姨恰巧也拿着相机在拍周围的风景。
我经常会经历上帝视角的事情。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闹了一点小矛盾,差点吵起架来,当时就像身上背了一个两百斤重的煤气罐,就差一把火了。就在我俩口诛笔伐、怒发上冲冠,准备兵戎相见的时候,我突然笑了!对,在笑的那一秒连我自己都没意识到。我感觉身体里出现了另一个我,钻进我的意识,然后试图用一种类似上帝的口吻和我对话:发什么火,生气有用么?生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你眼前这个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情商不高就算了,智商也不行,和这样一个人发火等同于浪费时间。
于是,在一种类似于上帝的视角下,一千匹草泥马从我嘴里硬塞了回去,眉头舒展,嘴角弯出一个漂亮的弧形。然后很有礼貌地对着他说:“谁还不是个宝宝呢,你可真会说笑啊!”
你应该可以猜到结果,我那个朋友虽然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我确实让他的怒火平息了。不久,我们都忘记了这件不愉快的事。这是上帝视角的功劳啊!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我这样的经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凌乱地、片面地、事无巨细地观看一个事件。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看不到一个事件的开始和结束,只能看到一团乱麻。如果我们把自己当成“生活剧”、“现实剧”的观众,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个人在眼前匆匆上场又下场,人和人之间,事和事之间缺乏清晰的联系。总之,我们眼里的世界支离破碎,紊乱无序。即使是一位技艺娴熟的作家,他可以在作品里建立一个有秩序的,有意义的世界,但他仍然要过着无序的,零乱的生活。
上帝视角原本是一个专业名词,主要应用于叙事类作品。以下来自自百度百科。
和"上帝视角"相比,另外两种主要的叙述方式可以称为"凡人视角"。即使角色是一个英雄人物,即使他极聪明,极有洞察力,没看到就是没看到。即使写一个法力无边的巫师,或者一个有思维透视功能的人,他也不可能全知周围的一切。
如果本文读者中有从事过编辑工作的朋友,会有这样的经验:初学者投来的小说稿,第一人称叙述占了极大比例,初学者最喜欢讲"我"看到的一切(有许多初学者的小说其实就是作者本人的经历)。
而到了成熟作者那里,"上帝视角"才成为普遍现象。初学者往往并没有严密的构思。他们在小说里使用第一人称时,显得结构松散,唠唠叨叨,夹杂着大量的个人感情发泄,作品可读性很低,以至于有的商业文学刊物在征稿启示上直接标明,本刊拒绝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大部分刊物不标明,但编辑私下里会说,他遇到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就甩到一边,先看用第三人称讲的故事。
为什么初学者如此热衷于第一人称叙述呢。因为他们多半没有受过文学训练,只是把生活中原本的叙述习惯直接带到小说写作中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讲述一件事情,既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第一人称叙述),也可以从中立角度出发(第三人称叙述)。但哪个使用得更多呢?和文艺作品相反,恰恰是第一人称叙述!因为现实中的我们无法知道一个事件的全貌,无法了解在眼睛和耳朵范围外的细节。
通常情况下,文艺作品总显得比生活精彩。人们是愿意晚上看电视剧呢?还是和家人长谈白天发生的事情呢?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前者。一个上了年纪的女观众,可以为爱情剧落泪,但很少被身边的人和事感动的落泪。一群同事凑在一起,可以议论一部流行电影,而不议论身边的琐事。
我们平常接触的成熟的小说和电影,采用的基本上是以第三人称为主的上帝视角。小说《半生缘》里,作者张爱玲便扮演了这样一个上帝的角色。
沈世钧和顾曼桢是小说里的两位主人公,从相识到相知,两人大都是在同一条线上出现的,没有太多的视角切换。到了两人分离这段故事,一边是清白的顾曼桢被姐夫侮辱关在暗无天日的房间里,另一边是不明情况、徘徊犹豫的沈世钧,他的信念犹如一颗小草,几句恶意的谣言轻松地打破了他对爱情的期待,然后一走了之。当两人再见面,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也不是以前那个他了。
在相离这段,张爱玲花了大片笔墨分开叙述两人分开之后各自的遭遇和生活,一个心里抱着最后的希望在绝望中苟延残喘,而另一个早已抛却往事,过上了平淡的生活,让读者感受到扎心般的无奈与惋惜。直到最后两人久别重逢,当两人得知事实真相,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悲凉感油然而生。正是这样一种上帝视角的叙述方式让读者通过阅读体会到人物的情感。故事里的人流泪的时候,读者又何尝没有为之动容?让人不禁感叹: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
拥有上帝视角的人,往往拥有活跃的思维和缜密的逻辑。在作家笔下是如此,在现实里更是如此。在遇到突然出现的情况或事件时,这样的人更能够冷静,理智有序地处理麻烦。宠辱不惊,临危不乱,遇到任何事都可以不慌不忙,从容不迫。有上帝视角的人,一定是懂得观察和自省的人。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同时又会不断自我反思,进而在一步步地纠正中取得进步。而且,这样的人,往往更有趣,能体会到生活的无限乐趣。
本人在校大学生,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水漉木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