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步机上多跑了十分钟,你感到自己仿佛变得更加苗条了一点,所以早晨喝咖啡时就心安理得的吃一个香喷喷的蛋糕。午餐时选的健康沙拉,你或许就会理直气壮的要个甜点,最起码,吃完饭回办公室时你就会坐电梯上楼,而不是爬楼梯了。
这个“心安理得效应”行为说明,在采取了一个积极行为之后,人就会心安理得地松懈下来,不再去做另一个自己行为。
比如,公司实行环保政策,倡导员工们少用纸张并尽可能地回收利用。放置回收设施后,导致纸张的使用量反而增加了。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内疚心理,也就是说,如果人们在使用和丢弃产品时产生了内疚心理,那么通过回收利用的行为,他们就可以减轻这种因过度消费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当然,负面情绪的减轻使得他们心安理得的用掉更多纸张,因为过度的消费可以被回收弥补。
或许,回收设施的出现成了一个简单的辩护理由,或许人们心想:“如果这纸能回收利用,那我多用一点也没关系嘛。”
再加上一个提醒,虽然回收利用对环保有好处,但少消耗资源的好处更多。因为人们往往都很清楚回收利用的好处,但对回收的成本就没那么了解了。
另一步就是运用承诺和一致原理,把大家先前所做的环保承诺亮出来。更好的做法是,在实施这个环保行动之前,就可以请大家做出一些小承诺。
行为改变的第一要义是“创造条件让改变做起来容易一点儿”。
无论我们正在做一些什么样的改变,把潜在的“心安理得效应”考虑进去,并采用一些简单的小步骤来抵消它们的作用。
内容来源:《细节:如何轻松影响他人》之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