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误:成年人才做选择,小孩子都要。
先说结论:
iPad从各方面说都可以算是电脑;
iPad操作逻辑有浓厚的苹果味道,要看你能不能适应;
有些活儿传统电脑干得更好,有些iPad更好,重点看你适合哪一种。
我相信在对比这两种工具时,大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以电脑为基准点。毕竟多数人对电脑的认知程度要多一点。我的回答也一样,以iPad为分析对象,传统电脑为分析基准。
iPad产品线也不少,迭代次数也很多,这里就分析最新款的iPad Pro 2020,回答中出现的iPad都代指iPad Pro 2020:
形态及组成
iPad连上带触摸板的妙控键盘,带上鼠标,插入USB-C拓展坞后,你甚至可以连接显示器,连接网线。
硬件和传统电脑的形态没区别啊——输入输出单元、算术逻辑和控制单元、记忆单元都具备啊。
软件上更没什么区别啊,iPad OS本就属于类UNIX的操作系统。
如果要轻装上阵,你只需要一个妙控键盘和一个充电器就好了,和笔记本的便携程度五五开。
但我知道,大家真正关心的不是形态,而是iPad能不能实现电脑上干的那些活,所以后面分析iPad的性能、功耗(续航)、iPadOS操作系统,对了,还有价格和逼格。
性能
A12Z处理器
iPad Pro 2020上搭载的A12Z是目前最强的移动端芯片,CPU和GPU部分都是。但ARM芯片和X86芯片的性能对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就单纯描述A12Z能做哪些累活,你看看这些累活有没有触及到你的需求上限。
视频剪辑:如果用iPadOS版的LumaTouch,可以同时叠加6个视频轨道和6个音频轨道,一般情况下剪辑4K H.265 25P的视频时,你不会感到卡顿。即便是运行macOS 11,经过Rosette 2转译的A12Z,仍然可以用Final Cut Pro同时播放三个视频流。
图片编辑:即便是编辑5GB大小的图片,也可以添加多个图层使用多个特效。
游戏:QQ飞车手游可以跑满120帧。
硬盘性能
iPad使用的是NAND 闪存,你可以想想成它集成了一个固态硬盘。最大容量可选1TB,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容量是够的。iPad硬盘的顺序读/写速度和随机读/写速度完全不亚于一般的电脑。
多任务处理
由于仅搭载了6GB的内存,除去系统、服务占用,留给后台保存应用状态的内存捉襟见肘。通常只能保存4个左右的应用处于活状态,超过这个数目的应用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加载,好在加载速度不算慢。
拓展性能
是的,iPad只有一个向外拓展的USB-C接口,而且带宽只有10Gb(相当于USB 3.1 Gen2)。和雷电3是无缘了,所以只要是将雷电作为传输协议的设备,都无法在iPad使用,除了苹果自己的显示器Pro Display XDR。
但仔细想象,10Gb的带宽还是能做很多事情的,可以支持4K 60帧的显示器,支持5GbE的USB网卡,支持多数移动硬盘慢速读取和写入。但距离台式机的拓展性,还差的很远。
屏幕性能
不论是屏幕面板的参数还是苹果对屏幕色彩的调教,虽然还比不上自家XDR显示器,但可以说,从现实亮度、色彩精准度、刷新率来说,iPad Pro的屏幕性能绝对是处于第一梯队的。
最高120Hz的屏幕搭载了自适应刷新技术,在确保流畅的同时,能省下一些电。
无线信号传输
可选4G LTE。WiFi和LTE的性能都处于主流水平,比不过一些搭载最新无线网卡的笔记本。
一些使用公共WiFi的地方,比如学校,需要身份验证的,在连接WiFi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点麻烦。
功耗及续航
这是大家比较容易忽略的一点。
iPad Pro满载功耗大约在30W左右,此时背面铝壳就比较烫手了。
11英寸的iPad Pro电池容量大约为7800 mAh,官方标称使用无线局域网浏览网页,活观看视频时,使用时间最长可达10小时。实际使用时间会低一点。
iPadOS
这是目前争议最大的地方,当要记住,你的选择是基于自己的需求的,有的人要运行建模、渲染软件,他就只能用电脑,有的人只需要处理一下OFFICE文档、写写邮件,iPadOS可能能做得更好。这几就几个要点进行分析:
鼠标
苹果对鼠标的调教有他特殊的一套逻辑,和Windows、Mac不同,iPadOS的鼠标操作不是面向高精度的。
鼠标指针是一个圆点,具有吸附性——在接近功能性按钮的时候,会自动隐去这个圆点,并将这个按钮以区块的形式凸显出来;而且,鼠标指针具有惯性加速,会根据你移动的速度,在你停止移动之后维持惯性运动,有点类似触摸时候的惯性加速的操作。
我用的是逻辑M590,可以自定义一些功能按键,但这些功能很有限,不能像在Windows平台那样定义鼠标宏。
虽然右键的时候能出现拓展菜单,但这个功能明显没有适配完毕,在各个场景是不通用的,似乎需要App自己做适配。
说实话,我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依旧不适应这种鼠标操作逻辑。但如果题主是一个还没有习惯桌面平台鼠标操作逻辑的话,可能可以很快上手。
触摸板
刚刚提到的鼠标的特殊逻辑,可能是为了和触摸板进行统一。
因为,iPad妙控键盘留给触摸板的面积并不大,要在这个面积操控这么高分辨率的屏幕,使用传统的高精度指针操作有难度。不少人在笔记本上也觉得触摸板不好用,一样的道理。
还有一个功能是鼠标暂时替代不了的,就是屏幕滚动。使用鼠标滚轮的效果很差,你可以明显感受到屏幕运动的卡顿,但用触摸板的话就是丝般顺滑。
就像使用mac触摸板一样,基本的功能没有变。少数几个需要稍微记一下。
触摸
通过触摸进行选择性操作很普通,但通过触摸进行编辑操作就有些难。
什么三指下滑啦,什么捏合啦,苹果试图用完整的一套手势操作还原一整套的编辑操作。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没有适应桌面端的操作逻辑,可能可以很快上手。
键盘
虽然已经可以在iPad上使用全键盘操控,但是快捷键的支持仍不全面,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在桌面系统时用键盘也用不到多少快捷键。
从苹果给出的API来看,是可以支持键鼠操作游戏的,不过需要游戏做单独适配。
分屏和窗口操作
这两项功能能够决定你多任务操作的上限。
讲述这两功能时就又要讲述桌面系统和移动系统的显示逻辑了。
桌面系统顾名思义,给你一个桌面,你一个在上面堆常用但暂时没用的文件(桌面图标之类的),剩下的空余空间你可以打开某个文件,进行编辑之类的操作;
移动系统就像一叠小卡片,把你要看的那张放在最上面,不看的就藏在后面。
iPadOS正在做的,就是在移动系统的基础上,融合桌面系统的一些操作逻辑,实际体验就一个字:怪。
苹果的分屏最多只有两个,而且这两个应用占用的面积比例是有限的,做不到“无级调整”。
窗口操作就更局限了,就像是有一叠的便签贴在屏幕上,可以移动位置,但一样调整不了尺寸。
而且,这两项功能都需要应用自己做适配,很多尚未适配的应用都只能全屏现实。
辅助功能
到目前为止,iOS和iPadOS的辅助功能是所有操作系统中最完善、最人性化的,而且,在这方面,iOS和iPadOS没有对手,包括苹果自家的mac。
对于视力、听力、肢体互动能力、学习能力有一定困难的人士,相比于电脑,iPad是更好的选择。
所以还是那句话,你的选择要基于自己的需求。
跨平台文件传输
虽然iCloud很好,但它是面向小型文件的,最重要的是,在国内不好用,访问延迟比较高。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云盘就是百度网盘,你的确可以将其作为跨平台文件传输的主要工具。我在如何用云盘优化办公流程?——百度网盘一文中做了具体的介绍。
但如果不依赖云盘呢?
iPadOS自带了文件管理器,但明显是一个不成熟的产品。对跨平台文件传输协议的支持很有限,SMB只支持1.0。如果要用访问本地服务器,比如NAS,连接和重连有些麻烦。而且,传输文件的时候它竟然没有进度条!如果你手欠返回了桌面,你都不能保证它会在后台传输完整个文件。
Airdrop是好用,但它只对苹果自家的设备好用,换一个Android阵营的,怎么办,你说怎么办?:-)
另一个问题就是文件格式的兼容性,例如,一些在PC编辑的OFFICE文档,传到iPad后可能会出现格式不完整的情况,如果你用的办公软件是Libreoffice之类的,那更惨,有些时候可能都无法打开。这个问题只能由苹果和厂商携手适配,消费者能做的只有等待。
对游戏的支持
你只能玩App Store上有的游戏,什么Steam啊,Origin啊,Epic啊,GOG啊就别想了。除非等到iPad可以使用macOS的那一天。
价格
如果你对比的Surface Pro,iPad Pro套件其实并不贵。配下来大概都是一万左右。但它的附加成本其实是蛮高的。这不单单体现在你自己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苹果生态,还要求你身边的人支持你的生态。如果你身边的大多数人用的都是Windows平台,分享文件、协同工作都是一件不简单事情。
就一般的大学而论,大多数学生的主力机应该都是电脑,学校用的电脑应该也是电脑,做小组作业的时候怎么办?要上台做展示连投影仪怎么办,传PPT怎么办?这些虽然都是小问题,并非不可解决,但为了解决这些小问题,你可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学习怎么操作,来购买相关的配件。
逼格
说不清楚,你觉得有的话,就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