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
罗辑思维改版时,罗胖发表了一篇文章《我们这一代人的学习》,其中提到了一个关键词“缝合”,他说“知识是自己的事,是从内心向外界盛开的一朵花,外在的知识从你的眼前飘过,你必须缝一针才是你的。”那怎么算缝一针呢?他说“表达一次”。我理解的所谓的表达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书面表达,书面表达会更系统地梳理你的思路,这说的就是“写作”。说过的也许忘了,可是文字却能够留下来。
二、你为何而写?
写作一般来说有两个作用,一是抒发情感二是训练思维。
关于抒发情感,美国著名作家纳塔莉·戈德堡阐述地非常系统和详细。她认为写作跟修行一样,都要学会信任自己的心,以专注、创意和开放的态度,回到当下,洞察生活的细节,正视内心真实的模样。于是她结合自己多年的禅修经验和书写开办“真正的秘密”写作营,一教三十余年,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她认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写作了解自己、用笔表达喜悦和疼痛,如童年时的愉快暑假、面对父亲生命垂危时的痛不欲生、离婚的煎熬……
在勾勒生活事件的过程中,领会生命的奥义。写作不只是写作,更是生活哲学、生命智慧。通过写作给生活赋予光芒、色彩和故事,使我们再次审视这趟凡尘之旅,为平凡的生活心醉神迷。
而关于思维,当代国外写作学学者则指出,语言生成的活动是一种写作思维的活动过程:“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当你有意识这样去训练自己的时候,你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不断增强。李笑来也说:“一旦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就会发现时间过得异常快,因为你已经开始享受这种思维提升带来的快感了。”
吴军老师说:“理科生要好好锻炼写作能力,文科生要好好训练逻辑能力。”刚好写作都可以给我们。
三、写作亦是生活哲学与智慧
也许我们因为生活的忙碌常常忘记了身边还有那么多美好,一个晴天一个微笑,一束阳光一朵鲜花等。而对于经常写作的人来说,我们需要保持对日常生活的敏感度因为需要搜集素材,所以会更认真地去对待每一本书或者电影,会更加认真地品味生活,思考那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细节,逼着我们不断前进。只有这样,当面对屏幕和键盘的时候,才会有话可说,有文章可写。就这样坚持下去,写着写着,或许有一天我们恍然间发现自己成为理想中的那个样子。
四、写作已经沦为现代人的一种手段
李笑来说“写作是”把自己的同一段时间重复销售很多次“的极少数选择之一,也是相对看来最容易成为普通人起步的台阶之一。在微信平台兴起的今天,也带动了写作这个产业的火热。于是,铺天盖地的公众号和写作训练营,有的人是在真正做产品做内容,可是也不乏有一些人在打着幌子只是为了赚钱而已,也许并非专业出身,也许自己的文章中还存在着很多语病。这让真正喜爱写作的人有着深深的担忧,又甚至于对写作本身来说就是一种亵渎。且不说这些文学的专业性,对于所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更是不敢苟同。
前两天看了GQ采访咪蒙的文章,对于她的文章真的不敢苟同,从文学专业角度来说,真的没有什么。不只是她,现在的很多人都是如此,从文学专业角度来看,真的不能去评判到底有何价值和意义所在。可是我十分佩服他们的是,可以如此了解大众的需求,能够抓住读者的心理,而这也是很多写作的人需要忽视和应该引起重视的地方。只是区别在于,网络文章就是网络文章,只不过是人们打法碎片化时间的手段,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经典始终就是经典,不论多少年读来都是值得细细品味和学习的,不管从思想价值还是从文学价值来说。这两者始终不能同日而语。不能妄下定论好与坏,只是每个人的需求不同,一切都取决于你想要什么,是想看看放松一下,还是精读吸收精华。
可是我们的时间是如此宝贵,为何不把时间花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面呢?看看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好好吸收别人思想的精华,透过别人的文字去站到高处看看外面那我们无法接触的更广阔的世界呢?
看着现在愈发火热的写作,我却开始担忧,想知道真正热爱写作的人到底有多少,或者到底有多少人是因了自己的热爱而写?
愿你们都能在写作的过程中真正找到乐趣!享受每一次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