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车上和儿子聊天时,他对送礼的一番见解让我深受启发。儿子说,给对方送礼时不应只着眼于“性价比”,更要关注“情价比”,即在送礼或提供某种事物时,能给对方带来的价值。因为性价比高的物品,人们往往会因为其实用性而自行购买。但能带来高情价比的东西,可能是对方不舍得买的。若是我们送出这样的礼物,就更容易送到对方的心坎上。一般情况下,越能契合对方独特喜好、需求和个性的礼物,情价比越高。
儿子还以他送我的生日礼物为例,分享了他的感悟。前年,他送了我一部4000多元的手机。虽说价格并非顶级昂贵,但于我而言,那是我用过的最贵的手机,且是旗舰机型,具备诸多优势。当时收到手机的那份满足与喜悦,至今仍清晰可感。这部手机之所以让我如此开心,并非仅仅因为它的实用价值,更在于它背后承载的儿子对我的关心与爱。这就是情价比高的礼物所带来的强大情感力量。
他又提到今年的送礼经历。原本他打算给我买一个健康手环,被我拒绝后,他思量再三,选择送了两盒阿胶。他坦诚地告诉我,虽然阿胶也很有用,但由于他自己不太懂行,没能买到大牌、昂贵的产品,所以感觉这份礼物给我带来的满足感可能没那么强烈。
听了儿子的话,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我不由夸赞:“哇,你的情商越来越高了呢!”
这也让我联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为挑选礼物而绞尽脑汁。如果能转换思路,从情价比的角度出发,或许就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对方爱喝红酒,若买不起昂贵的红酒,不妨为其挑选一个精致、贵一点的红酒杯。这个红酒杯虽不是红酒本身,但它却能为对方的品酒体验增添一份仪式感,成为提升情价比的关键。
送礼的学问,归根结底是对人心的洞察和对情感的珍视。我们要做的,是用心去感受对方的喜好与需求,送出的礼物不在于价格多么昂贵,而在于是否能触动对方的心灵,带来满满的情绪价值。只有这样,我们送出的每一份礼物,才能成为连接彼此情感的桥梁,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温暖、紧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