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一闪而过,我们在离家时思念父母,回家后却又发现难以沟通,感到身心疲惫。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要明白,世上并没有一套成为父母的考核标准。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经历和认知层次。
就如同在文学和游戏的世界里,体验层次的差异会导致对事物的理解和追求大不相同。
有人追求简单直接的一刀 666,认为这就是成功的人生;
而有人则能领悟到江湖中的人情世故,体验到更丰富的维度。
有些人认为赚很多钱就是成功,而当达到一定财富水平后,会发现边际效应使得财富带来的满足感迅速递减。
曾经有位销售同事,谈到他母亲认为早点抱孙子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而他和妻子有着不同的人生规划和追求。
对于年轻人来说,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
然而,真正能够理解和认同你的人,往往是与你处于相同层次或更高层次的人。
低层次的人可能只是被表面的现象所吸引,而非真正理解你的内心。
年轻人不应过分追求他人的认同,避免陷入精神内耗,而应将精力用于积累人生,提升自己的体验层次,丰富人生的维度。
就如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因为双方的体验层次不同。
父母可能由于生活环境和经历的限制,对事物的看法较为局限;
子女则因为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有着不同的追求。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会向下兼容,理解那些体验层次较低的人的想法;
同时也要努力向上攀登,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认知,追求更丰富、更有深度的人生体验。
当我们能够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差异和矛盾时,就能更好地处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以及其他人际关系。
我们要不断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去感受更多元的文化,去经历更复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