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词小感一
大丈夫之词,蓄而能豪;每每于感,隐而愈彰。于不解处便是解得,于解得处犹可另备一说,所谓词有幻化之妙者也!
百想千思,融为一词,寄托处臆不愿鄙人知,但求君子识。
然眼下俗世,阅词者寡矣,悦之者尤为寡矣!
倘借口当今社会节奏之快,则不知人生而为何意。又不知社会将快至何等境地而后已。惟恐有朝一日人类将匿迹于迅风。
由此观之,词可救世……
填词小感二
词之道,依心感物,由物生情,情至而词达,自古不易。
当今词界,众则众矣,然多量优而质劣。有所谓重内容不重形式者,其内容或浅薄流俗或佶屈聱牙,正知其非不重之,实乃无知。内容与形式之统一,信为词家明晰之理,本无须言,然值此诗词低潮时代,不可不矫无知之枉也。
填词之技巧,非学能得,皆自秉性也,定获于实践之中,用于无心之境。鄙填词六七载,略知格律,稍悉技巧,亦渐有拙悟。知前人既有成就不可丢而后人增创精神不可滞!譬如,技巧之用,源于灵感,亦须技巧方能立之,亦要变通方可新之。故为诗词者切不可穷于技巧而失其本真。
今捡拾自身,聊举一例以求方家赐教:
世人直道将抽象物具体化,为比拟中尤妙者;愚独以为将具体物抽象化,岂不更佳!如在下旧词“江外梧桐相思雨,江草飘摇,郁郁如愁绿”句,此感触之时无心所至也,真知词者信会拍手称妙而能谅我非狂傲者。
故曰,词到无心皆胜境……
填词小感三
诗词用典,本为平常事,然典固少用为当,精用为佳,妙用为上,隐用为最。故典可用而不可显,犹名可立而不可浮。切不可典故连篇,作掉书袋状,否则表意难达,境界难至,而遗显摆之嫌且易败为枯涩拗口之笔。诗既咏志,便须是性情人方能臻得佳境,若老学究虽可作高深语,其灵神木讷,万语乏奇,亦无有足道之处。故古人云:诗有别才,非关书也。
用典之道亦是一门艺术,可养而不可学,即子由所谓“气之所形”。譬如人之性格,各自皆异,必是受于先天,养于后世,成于不自觉之中,刻意不得!
故高人用典,不露痕迹;而能做到不露痕迹之高人,莫不是性情中人!不独今世,自古以来性情中人多遭人白眼,却对挚爱之艺施之青眼!真堪谓性情人之不幸,词之幸也!
填词小感 四
填词之道,惟古唯拙,不古则难秀雅,不拙则易流俗;惟颖惟灵,不颖则难开创,不灵则失词魂。不失古道且不泥于古人谓之古,非人人可得古,而气质忧郁者可以为之,骨豪者亦可。持璞持真,不假修饰谓之拙,此乃词人生活环境所至,故非人人可为能填词者,其必拙于刻意、得乎苍朴!能得此旨,几近不俗!骋然其质,必异必悟,截然道分,能创能树,谓之颖,此词家必备之目,否则有词无家,复混同俗套,实可恶之!犀光透顶,感而通之,活积动累以至常能妙手偶得谓之灵,此非惟天成,盖亦多得于后天、成于锻炼,如此不息耕伐,词家之魂立矣!
填詞小感 五
詩詞用律,不可輕忽,輕忽則百端弊病,境必大遜!然亦不能拘泥,拘泥則陷於牛角,遺人笑柄。
律用之妙,在深悉熟諳之下,當敢於變通與創新,破其常式,補其不足,開其新體,進益其形神,增補其魂骨。
雖帶鐐銬,而能擺脫,不以為其帶,未用格而傷意,此謂之大!子美七言律常嚴遵其律而變拗,即能律則律,當拗則拗,脫身桎梏而橫放傑出,貴其境意而同中求異,此亦大哉!詞家如子瞻,時有不甚遵體之作,非其不知,實乃爐火臻於純青之智舉,觀其篇目,知其風骨,想見其填詞時心中之靈犀驛動,感想系於詞,而其魂骨亦合乎律,大道獨開,風清排闥,送入心扉幾許清涼,幾許靈動!只是千年以下,能得之者有幾!
故詩詞必遵乎其格律,而切不可溺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