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清晨,我和小妹结伴,一起去了唐语。
滑县唐语位于上官镇古老的柳青河北堤岸,距离柳青河约二百米。现在这一片被划为上官镇的工业园区,有垃圾发电厂、门厂、塑料厂等多家工厂,唐语是其中的厂家之一,以经营砖雕、地砖为主。
唐语大门的上方悬挂着由唐语总经理王向党先生亲笔书写的匾额,上面的“唐语”二字,遒劲,大方,有力,显示着书写者深厚的书法功底。
大门前,是一条新修的柏油路,路的两旁有浮雕、塑像和仿古门楼,这是唐语人打造的“红色党建文化一条街”。
最西面一排深灰色建筑,称为“堤上红街”,纯灰色的外表,深咖啡色的门窗,再以龟背纹组合做点缀,显得古朴大方。据说,在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滑县的主战场,“红街”,是为了纪念在此牺牲的先烈们,其寓意为“红色文化”。
紧挨着“堤上红街”的是党建一条街的主副广场。主广场以纯灰色为背景墙,背景墙下面中间的一面红墙上是入党誓词,两边还各有成阶梯状的三面红墙,寓意为三面旗帜。墙上有五个孔和展翅高飞的和平鸽。五个孔代表着五颗红星,和平鸽象征着世界人民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阶梯状的三面红墙,仿佛令我们看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不为艰难险阻,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步一个台阶向上攀登。
广场的左侧,是五大伟人的塑像。中间是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两侧依次为周恩来、任弼时、刘少奇、朱德。伟人们身着整齐的中山装,精神抖擞,神情坚毅,昂首阔步,让我们感受到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挥斥方遒”的飒爽英姿。广场右侧,是优秀党员模范代表墙,选取了焦裕禄、钱学森、雷锋、杨善洲等八位优秀党员作为代表。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里的墙可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墙,而是以八本打开的书本形式呈现的。这些优秀党员就在书里和我们相望。八本书的中间各开一扇门,透过这道门和“书本”旁边的空间,你可以清晰的看见旁边的副广场,,这样,主副广场就浑然一体,没有被割开的感觉。
旁边的副广场,主要用于文艺演出,没事儿的时候这里就是停车场。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浮雕上的人们身着民族服装,神情坚定,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昂首向前,好似一道铜墙铁壁,更似一道新的长城。五十六个人,象征着五十六个民族。他们身后,有起伏的群山,蜿蜒的长城;美丽的天安门、古老的华表,向人们诉说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江大桥、雷达、高铁、导弹、航空母舰、天眼……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科技上取得的伟大成就。
从主广场向东,大约二三十米,,更有一座巨型浮雕,名字为“丝绸之路”,全长一百二十米。解说员告诉我们,这座浮雕,没有模板,是唐语工人踩在手脚架上,现场制作,一点一点镶上去的。
“丝绸之路”浮雕,主要呈现了丝绸之路水陆两路的整体风貌。望着浮雕,我看到了西汉张骞在沙漠中艰难跋涉的身影;驮着商品在沙漠中行走的一峰峰骆驼,让人感受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荒凉之美;乘风破浪的大船,令我们梦回唐朝……浮雕以汉代的马车开始,以扬帆远航的船只收笔,大框架展示了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今天,凝望“丝绸之路”巨型浮雕,仿佛看到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红色党建文化一条街,不仅体现了唐语人一心向党的家国情怀,更展示了唐语人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唐语院内,地面是清一色的青灰色仿古地砖,房屋全部是中式建筑,青砖灰瓦,廊下是一排排红色顶柱,飞檐画壁,绿植景观,大有走进“大观园”之感。
唐语的地砖以“唐莲”为主。像大门口铺的叫“唐莲”组合。有一种地砖叫“豆莲”,砖的表面是一粒粒凸起的小豆豆,突兀有致,排列有序,踩在上面,感觉非常舒服。另有一种地砖,图案中间是盛开的莲花,周围以回纹线组合,显得雍容大气。其他的图案有水波纹的,麦穗的,竹叶的,都很新颖别致,令你与行走中,美,从脚下一直蔓延到心中。
唐语院子里,属园林设计。不管是影壁、房屋还是墙壁上,都有着大大小小的砖雕,大到双龙戏珠,小到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图案美丽大方,惟妙惟肖,灵动活泼。
院子里最具特色的是,唐语打造的一处古香古色的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坐东朝西,门口立着两只汉白玉石狮。狮子的形体不大,虽不太威猛,但多了点可爱。门楼属于京派风格,大门两旁镶嵌着两根红色的门柱,门楼上方是色彩鲜艳的绘画,这让我想起在北京颐和园的长廊看到的彩绘。远望门楼,古典、富丽、大气。
正对四合院门口的影壁上,是“百鸟朝凤”浮雕。解说员告诉我们:中间的凤凰代表着“唐语”,四周的鸟儿代表来自四面八方的客户。影壁前放着一个巨大的青花白瓷水缸。水缸里是碧绿的荷叶,荷叶上已擎起白色的花苞。摆放这样一个水缸,一是增加美感,二来也是传承古代文化。因为过去的建筑都是木制的,在院子里放一大水缸,用意是为了防火。
影壁的背面是“孔子讲学”浮雕。画面中的孔子,坐在杏树下的讲坛上,手拿竹简,神情专注,侃侃而谈。他周围的弟子们或坐或站,都在凝神细听,脸上充满敬仰之情。“孔子讲学”为这个四合院增添了书香气息。
四合院中间是一个小水池,池塘的四周有十二个水磨,水不停地从水磨上注入到池子里,流水“哗哗”地响个不停。解说员说,水代表着财,水磨起镇宅的作用。十二个水磨代表着一年十二个月,所以十二个水磨又意味着一年财源不断,财源滚滚。水池的中间有一小块凸起的陆地,上面长着一棵美丽的流苏,开花特别好看,只是花刚谢,如果早来几天就好了。流苏,谐音旁边的客房――留宿。树下芳草萋萋,四周随意摆放了几块石头,再配上水池四周的绿植,水池边填充的乳白色鹅卵石,四合院平添几分江南水乡的韵味。
走过小水池,就是会客室了。会客室的门口正对着小池塘,窗下栽满八角金葵。会客室是纯中式布置,墙壁是深灰色背景墙,又加白色美缝,很是沉静。对着门口,摆着中国传统的八仙桌子,桌子两边各摆三把椅子(中式布局讲究对称之美)。会客室最惹人注意的是一块巨大的独木案条,大约一丈多长,宽一米左右,五六寸厚,木板的年轮纹理清晰,色泽光亮可鉴,案上放着笔墨纸砚,尽显儒雅气息。解说员告诉我们,这是一块巴西梨花木,估计价值不菲。
会客室的里侧,桌子上放着精美的茶具。为避免单调,墙壁上做了一块灰色的背景墙,呈菱形组合,并在衔接的四个顶角处以黄色的砖花提亮。墙裙是龟背纹组合,以白色美缝,尽显分明。窗外,绿植摇曳;室内,帘幕低垂,别有一番诗意。会客室的博古架上,摆放着石雕,木雕,瓷器等工艺品,制作精美。即使角落处,也以漂亮的黄色树状根雕做点缀。如此布局,古朴中透着典雅。
四合院内,游廊曲折环绕,廊下还有深红色的长凳。长凳很干净,每天都有人擦拭。屋前檐下,到处都是茂盛的绿植,其中以八角金葵居多,间或点缀几棵红枫、石榴等树种。八角金葵的叶子很大,即使没有阳光的照射,也是青绿发亮,枝叶里的水分似乎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四周墙壁中间,要么是镂空的影壁,要么有砖雕什锦窗,或者还有小小的洞窗。洞窗讲究一步一景,几乎每隔一米就有一个洞窗。透过这些镂空的影壁,美丽的什锦窗和小小的洞窗,你能隐隐约约看到其他景区的风景,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这些雕刻或简单大方,或细致美观,既装饰了建筑的墙面,又使园林内不同的景区相互分割,而各处景色又相互联系,增加了园林的层次感,达到了通景、借景的效果。
唐语人很注重园林绿化。整个办公区,到处都是绿植,你根本想不到这是一个工厂,倒像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园林。四合院沿墙外围,栽满了漂亮的湘妃竹,车棚周围爬满了美丽的绿藤,其他的有柿子树,木瓜树,月季树等等,还有很多树种都不知道名字。比较特别的是院子内的石榴树,说它特别,是因为它的形状很别致美观,起初我以为是嫁接的,问询后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它天然的形状。大自然真是奇妙!
院子内还有几块形状独特的灵璧石和太湖石,都为唐语增添了几分情韵。特别是四合院前面伫立着的几根拴马桩,看似随意摆放的几个马槽,似乎在提醒人们:唐语,源自陕西西安。
如诗如画的唐语,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唐语人美丽高雅的人文情怀,更使我们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这源远流长的古文化,正是由很多如唐语人这样的工作者,用智慧和双手,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