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读者跟我说,不喜欢我写的文章以及那些标题。总觉得是在套用某种格式导致有些死板套路。
接触新媒体是今年年初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我研究了好久的公众号变现。脑子里排好了像是台阶一样的步骤,想着一步一步走上去总会可以做到大号的级别。
甚至好像看到了未来。
随后现实就给了我一个狠狠的耳光,由于各种原因离想象中的目标差了很远。急功近利的心态并没有让我打牢基础。少的可怜的粉丝数量总让我不安。
索性停笔不写了。
读小学的时候老师要求同学们每天都写日记,并且鼓励大家在日记中添加成语。那时候因为姥爷在中学教语文,家里有一本比我年龄还要大的成语词典。
为了方格本后面那个大大的“优”,我总是不惜牺牲和小伙伴玩耍的时间,翻阅厚厚的词典,反复推敲使用哪个成语要好一点。放学回家的时候留意路上发生一切好的坏的事情,回家就打开小本子把搜肠刮肚想好的东西写上去,并小心翼翼的把找好的成语嵌进去。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每次日记后面基本都是红色的大大的“优”。家里人也一度认为我写东西真的不错。这样的纯粹的日记一直持续到我上中学,老师不在要求每天都要记日记,我也就没有再怎么写东西了。
再次抓起笔来就是公众号创建好以后了,人们大都追求碎片化的阅读。相应的,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很多平台在取标题的时候绞尽脑汁,为了吸引流量各种手段层出不穷,最广为人知的当属长辈朋友圈里的小黄文,点开却是一篇情感鸡汤。
以及前不久各种贩卖焦虑的标题,类似00后已经月入1万云云。
我觉得靠引发人们焦虑来博取关注这样的文章我写不出来,这世界很大,我还有很多没看到的东西。
我不会也不喜欢让别人看到这些令人产生焦虑感的东西,我喜欢带给别人快乐、正能量、积极的东西。
最近看了电影《无问东西》,里面有些台词很是喜欢: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
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
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