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质特征——料
所谓玉质特征就是指古代玉器的“料”,主要是指古玉中的呈色原因,其次,包括古玉的出土特征。
(一)古玉色泽
古器物学把玉器的呈色原因概括为自然呈色和外来沁染二种。
1、自然呈色
自然呈色包括玉石本身呈现的颜色和外表风化的黄色皮谷。
可分为单色玉、多色玉和玉皮三种。
单色玉
颜色单一的玉石称为“单色玉”。常见的单色玉有白玉、青白玉、青黄玉、碧玉、墨玉等。
多色玉
玉矿形成时内含多种金属离子而呈现出多种颜色的玉称为“多色玉”。
玉皮
玉石外表常有一层风化的皮谷,俗称“玉皮”。
2、外来沁染
外来沁染可以分为自然受沁的“沁色”和人工染作的“染色”两种。
沁色
沁色是指玉器作为随葬品埋入土中,受到相邻物质的长期浸染而呈现出沁入物质的颜色,俗称“沁色”。
常见的沁色有两种,主要由金属所造成。
铁沁:铁氧化生锈后,会顺着玉质较疏松处或绺裂处沁入内部,形成红褐色的铁沁。铁沁的来源有天然铁矿和铁器两种。
铜沁:铜氧化生锈后,会顺着玉质较疏松处或绺裂处沁入内部,形成绿色的铜沁。
染色
人工染色的玉器大多具有相同的特征:整体的色调一致、块状分布在器表上,颜色外深内浅,或有顺着玉质结构渗入的细毛纹现象。
染色玉器在明清时期非常盛行,现代的仿制者也在赝品上染色。
感谢您的阅读,关注—玉翡斋—了解更多关于古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