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心地善良的,都想把事情做好,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但是,有很多时候,按他们的思维,他们已经努力去做了,但结果却并不能令人满意,这本身就很令他们苦恼,如果再不被理解、得不到帮助,他们就会更加痛苦。
就如“懂事”的卫生委员朵朵,她既想做好卫生委员的职责,又担心会把衣服弄脏,从而增加妈妈洗衣服的负担。因卫生搞不好,班级因她而扣分,她充满自责和压力,但她又不想看看妈妈的辛苦。处于两难境地的朵朵是多么需要理解和指点啊。
心理老师了解到朵朵的苦恼,通过共情,让朵朵感受到被理解;通过表扬,让朵朵认识到自己能行;通过引导、鼓励,让朵朵知道凡事总有解决的办法。
在朵朵的思维被激活之后,朵朵想出了更多切实可行的办法去预防自己担心的事情。不仅如此,心理老师还引导朵朵思考如何面对已经发生了的事情。通过讨论,朵朵又想出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朵朵的事情上,我们看到,孩子是需要被理解,被引导的。引导的目的,在于开拓孩子的思维,引导孩子的信念,让孩子拥有更好的自我发展和成长。
其实不只是孩子,每个人都需要被理解,被支持、被鼓励。而批评、指责对于解决问题从来都不是最好的。
对于孩子来说,在他们摔倒时,我们的鼓励和指导很有必要,而他们自己所经历的爬起的体验,更是弥足珍贵,是他们成长的法宝。我们何止不是如此,经历过的,体验过的,才是对我们成长最有助益的。
当然,思维的多角度性,也是在生活中、在磨炼中锻炼出来的。拥有“总有办法”的信念,一切都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