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和儿子的一次交锋让我这两天一直在思考,如果当时我能更好地处理我自己的情绪,可能效果会更好。
那天晚饭前,他的3岁小表妹由于手指痛来到我身边请求我的帮忙,让我帮忙剪手指甲,我不假思索地帮她剪起来,刚剪了一只手还没完,我儿子就走过来逗妹妹,吓唬她拿掉她的玩具鳄鱼卖给收破烂的,妹妹吓得哭起来,我当时觉得很烦,但我直觉儿子有点不太“正常”,他平时很宠妹妹的。儿子一来二去的把妹妹弄得哼哼唧唧,我也不胜其烦。我突然灵光一闪,在他耳边问他:“你是不是因为妈妈刚刚帮妹妹剪指甲,你不高兴,所以你要惹她不开心?”他居然斩钉截铁地说:“是的!”我苦笑不得,脑子里飞速想办法——怎样可以让儿子感觉好起来,又能停止欺负妹妹的行为呢?
开饭了,我们围在桌边,爷爷奶奶也在一起吃饭,儿子仍然没有停下来欺负妹妹的意思,坐在椅子上,仍然说个不停,甚至说“我要把你扔进海里喂鲨鱼🦈”,我马上和他说:“你居然用以前妈妈吓唬你的话来和妹妹说话!你记得你当时听到妈妈这样说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吗?”他噘嘴说:“不开心。”我:“那你还要用这句话和妹妹说话吗?妈妈都不再用这种话来吓你了。”他继续:“我就是要吓她。我还要卖掉她,收买旧手机、电冰箱……”我气不打一处来,蹭地一下就站起来,严肃并且厉声对着他说:“我不能接受你这样的做法!我不能接受你这样的做法!”儿子转过头来看着我呆住了。此时,爷爷在旁边不忍地说:“算了,不要说他了……”我更生气了😠,我转过头对爷爷说:“我在教育他,爷爷不要说话!”两爷孙都愣住了。儿子明显被吓到了,他身体向我靠过来,眼睛开始有点红红的,像是要哭出来一样。
看他这个样子,我心就软了一半,立马意识到自己肯定吓到他了,我的“大脑🧠盖子”掀开了,我在“攻击”他们。我赶紧坐下来,尽量把声音恢复正常,拼命告诉自己要冷静,我要“共情”他,让他感觉好才能纠正。然后我对儿子说:“我知道你很不开心,我看到你这样我也很难过,你看妹妹刚刚被你吓得她都一直在防御自己的玩具都没心思吃饭了,奶奶心情也不好了,爷爷心情也不好了。”他不敢出声。我继续说:“妹妹刚刚手指流血了很痛所以她来找我帮忙,我就帮忙了,我觉得我没有做错。那下次如果她的手指又痛了来请求我帮忙,你觉得我要怎么做,既能帮到她,你又感觉会好些呢?”他想了一下说:“让她的妈妈帮她剪。”我苦笑不得,但觉得我们可以继续讨论,我说:“那刚好她的妈妈像刚刚那样不在身边呢?”他想了一阵,硬挤出来一句“那你帮她剪吧。”我说:“哦,谢谢你的建议,那我可以请你在旁边监督我,防止我把她手指剪坏了。”
最后,我问他“你刚刚吓唬妹妹,让她很害怕,你要不要和她道歉呢?”他说“对不起!”我立马说,道歉应该这样说哦,然后我一句一句地说,让他跟着我复述——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不该吓唬你,让你觉得那么难过,我对此要和你说对不起。你愿意原谅我吗?——此处是修复关系的4R
妹妹听到他这样说,本来死死地护着玩具的手✋就松了,还对着儿子说:“我还是会和哥哥玩的。”这样以来二去的下来,他才拿起勺子,重新吃起饭,当然了,躲不开的他要我“补偿”他受伤的心灵,最后有几口的饭要求我喂他吃,他要享受被我照顾的感觉,临了他还说“你要专心照顾我,你知道了吗?”
回想这段一小时的经历,儿子真的是充分地演绎了“❌错误目的表”的“寻求过度关注”和“报复”,也让我感受到情绪坐“过山车”的体验。我反省了两天,我觉得自己在“积极暂停⏸”做得不好,我在猜到他的目的的时候,没有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我吼他了,而且还伪装我在讲道理。幸好他可怜🥺的模样提醒了我及时刹车了,不然就会把战争升级了。
孩子改变了我,鞭策着我要一次又一次地学习,升级“打怪”。给自己打打气,坚持和善而坚定,用鼓励鼓励再鼓励的方法,帮助自己和孩子成长。真的很难,但一定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