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写信的日子是从小时候爸爸给老家写信开始,牛皮纸信封,下面是爸爸单位的地址印成红色,上面是空着两条横杠,爱画画的父亲字写的很好,他一笔一划地填上老家的地址姓名。记忆中爷爷很早就去世了,奶奶瘪着没牙的嘴,念叨着庄户地的收成,和一家人的柴米油盐。读到高中的哥哥,坐在席子上的炕桌前,认真地把奶奶的话写在信纸上。亲情就在那个风轻云淡的日子里流淌,不急不缓。
邮递员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很牛的,好些同学长大了的愿望曾经就是邮递员。邮递员骑着直梁二八自行车,绿色的帆布大挎包变戏法似的掏出信件、电报和汇款单,每一样都承接着收件人的望穿秋水的期待。我觉得让人尊重给人带来温暖的职业都很牛。
等上了高中,有同学去参军,从部队寄过来的信件加盖着三角邮戳,因为是免费,那个同学给很多人寄信。下课的时候大家都挤到传达室,收到的同学兴高采烈,没受到的同学也勾肩搭背的一起看,信件应该是批量生产的,内容大同小异,每个人都是那几句话。不知道有没有同学把信封保存下来,听说三角邮戳后来很值钱。
写信的高峰期是我考上了中专,在那些离开家的日子,和亲人朋友相互传递信息唯一的方式就是写信。第一次收到家里的信很激动,我同桌看信的时候泪流满面,嘴角还在笑,那个场面我一直记忆犹新。离家的日子,邮局如一个地标建筑耸立在每个人心里。平常的日子溜达过去寄一封信,就如投入了内心的欣喜与期盼。遇到着急的事情可以发电报,按字收费。一般我不会发电报,发电报的事都十万火急,怕亲人担心。如果想听到他的声音可以打电话,长途电话要接线员转接,按分钟收费,对学生党来说比较昂贵。
曾经很想念一个人,他说他常驻新城宾馆,在一个周日很低落的日子,我尝试着给他打电话,接线员告诉我去3号电话亭。我很紧张地握着黑色的话筒,听见里面一个亲切的女声说没有这个人。因为没找到接电话的人,所以通话是免费的,电话接通的瞬间,我突然不希望能找到他,我和他说什么?作为一个内向的女生我很尴尬。回学校的路上我很轻松,没花一分钱,又解决了我的心事。
再后来电话普及了,写信这件事已经渐行渐远。写信时的悲喜,在收到回信的漫长等待中已经消磨殆尽,早已不是那个意境。
现在的电话微信视频都已普及,天涯咫尺地球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无障碍。我们这个年代的人见证了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的过程,我们是最知足的一代人。
在某一个洒满阳光的下午,回忆起那个不急不缓的美好年代,把思念拉得悠长,把等待揉进日常里,把想念写成诗句的日子。夕阳西下,老牛咩咩地拉着木车,顺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走过,世界静谧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