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傍晚,加完班出来,雨已经停了。华灯初上,却并不喧嚣,雨后的北京,难得空气清新,也难得城间静谧。工体没有演出、没有比赛,三里屯也不像晴日里的周末那样熙攘,正适合享受步行,看看街景,放空自己,轻松怡然。
不经意的一瞥,注意力便被路边一块广告牌抓去了。清新悦目的淡蓝色,很青春,很文艺,下意识地掏出手机拍了一张。一路向前,还有几块色调一致的广告牌。显然,又是青葱岁月里的一段故事。
春夏,毕业季,总有人经历,也总有人怀念。
看了第一二块广告牌的宣传语,没什么感觉,甚至还有点想笑,青春剧啊,大约总无法免俗。煲几碗流水线味道的鸡汤,赚几盆回忆杀的眼泪,便是千篇一律的那年青春了。可第三块广告牌的台词,却凌厉而又轻柔地戳中了内心,引发了一路的思考和感悟。
成长,似乎很难被察觉。就好像北京短暂的春,最初,草木只是泛绿,冬的凛冽不时卷土重来,还有可能在三月里飘点小雪。春意姗姗来迟。再然后,仿佛一下子,花呀朵呀草呀树呀,就全都葱茏起来,满眼新绿,生机盎然。看看手机里的换季风景照片,或是想想某个特定地点的变化,便不禁发出量变质变的感慨。
毕业将近一年的我,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周的某个工作日,同屋的同事大哥突然冒出一句没头没尾的话来,"小文,你工作以来,确实改变很多。你这个年龄,能把工作做成这样,很不错。""嗯?啥?"我愣了一下,放下手里的活,看了看年长好几岁的同事大哥。"我念中学时,你才刚上小学。"他喃喃说道。"所以,你入职没多久,真的做得不错。"我不再接话,感谢同事大哥的认可和鼓励,不去打扰他感慨和回忆着自己的青春。
神奇的是,周五晚上,西单大悦城,再一次听到了类似的评价,来自志同道合的大学校友小姐妹。"小文,我感觉这段时间没见,你变了很多。""变胖了是么?我没觉得其他有什么变化啊。"我打趣地笑着。她认真地想了想,然后蹦出来一个词儿,柔和。
"对,就是柔和,觉得你比以前柔和了很多。嗯……怎么说呢,就是遇事不会像大学时那样可能有点咋咋呼呼的,现在你的步态、神情、话语,都很稳很平和。"我瞄了一眼商场里反光物体里的自己,琢磨了一下姐妹这话,回道,"那可能因为,这一年来,见过更多的人,走过更多的地方,经历了更多的事情吧。"
瞧,这一不小心,又闯进了另一部在公交车站打了不少广告牌的网剧《北京女子图鉴》的剧本。
就这样,一路遛达着,离住处越来越近,一路思索着,感悟却越跑越远。内心波澜渐起,一种熟悉但似乎又有些久远的的情绪袭来——迫切地想要记录青春,想要写下故事,想要分享感悟的情绪。
初心,这个唯美的词汇,在新时代特别火。无论什么场合,都可以言必称初心。周六雨后的晚上,我的初心好像弥漫在可以放心呼吸的空气里,好像跳跃在装着许多故事和感悟的心房上。想要立刻停下脚步,静静地坐下来,酣畅淋漓地写下些什么。
可并没有,一如往常地走进了平日时常光顾的超市,挑选了平日时常购买的酸奶,跟熟悉的酸奶售货员打了招呼,然后趁着排队付款的空,掏出手机搜索"写作APP"、"写作平台"的字样。打定主意后,思绪又马不停蹄地去到下一站——取名。
从小爱写作,不同年龄时给自己取过几个不同的笔名。取笔名于我而言,是一种带有强烈仪式感的准备活动。只有这前提妥当了,称心了,才能开展后续。当然,灵感极其重要。有时候,一闪念的灵光,最能经得起推敲,也最能让人满意。
文詩遠,就这样诞生了。
希望,对于潜在的和未来的读者们来说,她是真实的存在,是用文字和故事带去思考和温暖的作者姑娘。
也希望,对于文诗远自己来说,她可以是略带神秘感的,这样,能在这个复杂的世间,安心地去写作。
就像《琅琊榜》的海晏,可以在精神家园里,静静地、用心地去书写;也可以现实世界里,安稳地、踏实地工作和生活。
她的文字和作品,被尊重和关注,有不可取代的价值;但她的工作和生活,并不会因此被打扰。这实在是明智的选择,也是非常舒适的状态。愿如此。
絮语:本该在感触最深的时刻动笔,及时记下肺腑之言。可惜周六晚与昔日好友畅谈至深夜。周日俗务颇多,竟拖到了此刻。明天又是新的一周,很爱自己的工作。所以,晚安啦。
未来,我们不见不散。
诗远 书于2018年4月22日 阅读节前夕 北京
(文中配图均系诗远拍摄,图文并茂读起来不会太累吧~特意选了很喜欢很喜欢的风景与大家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