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期中考试,我班成绩较差,真可谓不考不知道一考吓一跳。这次考试,带给我很大的震动。我班最高分99分,最低分5分。优秀生群体人数较少,中差生较多,尤其是不及格学生,竟然有二十六个。原来从五年级升六年级时,不及格有24个,插班2个都不及格。
这次成绩差的原因,我分析如下:
一是大力推行减负,导致训练量不足。双减之下,要求作业少布置甚至不布置,不组织考试,可以说这项政策我落实地很透彻,很到位,基本没有布置作业,偶尔的考试也在上级要求下偃旗息鼓了学生家长和我私聊时也一再说,我们班双减政策落实的好。
但是《学习之道》指出,数学学科的学习必须进行必要的巩固练习。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后,往往匆匆忙忙开始下一节课的学习,训练量不足,导致学生没有及时巩固新知,不让考试,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慎清楚。在学生普遍基础较差,课堂教学容量有限,又缺乏必要练习的情况下,就导致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
数学作为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恰当地练习与检测是形成技能的必要条件。违背教育规律,缺乏必要的练习与反馈,必然造成教学的低效。
二是对学生要求不高,浮躁之风盛行。
本学期学生基数大,从课堂观测来看,中差生居多课堂教学进度慢,对学生要求降低,造成部分优生“没吃饱”,高分学生数量少。
另外,开学初受疫情影响推迟两个星期,而我们组织的期中考试考试进度没变,考试时间相对而言还有所提前,这样势必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紧张,为赶进度,教学要求放松。
因为晚上没作业,少考试,学情掌握不到位,难以有的放矢地要求学生。每天学生的在校时间往往安排得无缝衔接,往往是这个老师走出教室,等候在教室外面的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进教室安排下一节课的学习了。课堂上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落实,去要求。以往,学校没时间了,可以让他回家完成。这学生仿佛也摸着了老师的脾气,对提出的要求,他们经常敷衍了事。
这样,无形之中浮躁习气潜滋暗长,影响整个班级学风。
三是教学进度缓慢,复习时间不足。为了让学生顺利建构知识,结合多数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课堂上,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总是追根溯源地将相关知识复习讲解一遍,这样虽有助于学生的理解,符合认知规律,却造成教学复习铺垫时间过长,课堂进度缓慢,教学时间不足,往往一节课能完成的教学任务需要两节课甚至三节课才能完成。这样,复习时间不足,没时间完成相关应试训练。
这次考试,是为了查找不足,今后我将在落实减负的同时,将提质增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进一步改进教与学工作。今后我做了如下教学打算:
一是进行分层作业的教改实验。其实,分层布置作业一直都是我计划中的一部分。可当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减负工作等扑面而来的时候,我还是被携裹着左冲右突,将这些计划束之高阁。这次考试后,我立即开展分层作业计划,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得到良好地发展。
数学教学要遵循学习之道,必要的、适当的作业要布置,要检查落实。
二是落实作业检查。布置的作业要落实,要检查,不能隔靴搔痒走过场。每项学习任务要抓铁有痕,落到实处。这样,学生才能踏踏实实学习,也有助于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及时反馈,及时测验。只有及时掌握学情,才能帮助学生查找问题,激励学生进步。
三是注意教学进度。课堂教学今后还是要落实“少讲”、精讲,多练习,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样,将考纲抓起来,将能力练出来。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不到之处,还请各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