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独立和依赖,会想到两个同心圆,其实就是两个个体,这两个同心圆有相交的部分,也有分离的部分。代表两个个体,有相互依赖的部分,也有独立的部分。
当两个同心圆完全重合的时候,表示这两个人是完全依赖的,这个时候衍生出一个新的词叫做“共生”。在武志红的《巨婴国》中,单单有一节说的是共生,共生等于绞杀,先把这个词放在这里,等会再说。
而当两个同心圆完全分离的时候,表示这两个人已经没有任何联结了,曾经的我就是这样,完全没有了任何联结,没有联络,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这种情况其实比共生还好些。
下面,我具体说说共生和分离吧,这里主要说的是亲密关系。
1. 共生——即完全依赖
关于共生,其实武志红的书中已经介绍的很具体了,这是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习惯性共生,只有两个以上的人同时存在的时候,才会出现自我,一个人的时候,是找不到存在感的。
共生的两个人,要求所有的想法都一致,两个人都这样想,一旦出现分裂,就是一种背叛。比如洗碗,我平时洗碗洗的多,我就要求你完全和我一样的方式洗碗,不然我就会不爽,各种痛苦。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个人没有那么相爱,那么这种共生导致的结果就是,我要求你按照我的来,你要求我按照你的来,于是我们不停的吵架,要么就是一个不断的抱怨,一个不断的逃避。总之两个人都很痛苦。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两个人都很相爱,那么这种共生的结果更恐怖,因为我爱你,你不喜欢我做我爱做的事情,那么为了你,我放弃,最终,两个人很多东西完全一致,而这种一致是表面上的,内心是充满了愤怒的。可是只有相异才会有成长啊,于是,两个人都停止了成长。
这种状态长期发展下去的结果,要么两个人都痛苦,痛苦到死,要么痛苦到受不了,最终分开。在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个控制方,一个软弱方,也可能会是一个依赖方,一个逃避方。但是无论哪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激情散去,因为没有自我,而人又会努力证明自己的存在,渴望自己的个性可以得到体现,于是就会出现各种愤怒、抗拒、焦虑,一直到一方精神出轨,再到肉体出轨。
再往下发展,要么出轨方回归到家庭,另一方当做没发生过,两个人继续过以前的日子,只是彼此内心已经生了很多嫌隙。要么双方都放弃,最终离婚。
具体到某一个案例中,我某个朋友,他和女朋友的相处模式似乎就是共生。两个人除了工作忙碌和睡觉的时间,几乎都是腻在一起的,男生没有了自己的交友圈,没有自己的隐私,不说精神上共生了,连物质上也几乎完全共生了。
我在想,一旦他们住在了一起,怕是真的就彻底共生了吧。想想结果很恐怖,可是这却是彼此的需求,这种需求早在儿时就已经培养起来,因为没有安全感,因为必须共生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就是这样,没有了独立,完全的依赖。
2. 分离——即完全独立
关于分离,其实要写的并不多,因为我自己感受过,所以写出来,从依恋到完全的分离是一个过程,是两个人的心完全的远离。这里要说到依赖方和回避方。
刚开始的时候,依赖方对回避方有很多很多的期待,ta对回避方是依赖的,而既然是回避方,自然是逃避的,ta抗拒被依赖,几乎每一次都不会回应,即使是回应,也是心不甘情不愿。
这种不回应发展到极致,会导致一种后果,就是依赖方不再对ta依赖,在痛到不能在痛的时候,会选择放弃,要么自我压抑,要么对外寻找其他的精神依赖。
最终,如果双方之间几乎完全没有了联结,就只有一个结果,就是离婚或者分手。
以上说了两个极端的模式,其实共生是很多亲密关系都有的模式。
那一个健康的亲密关系的模式是应该有独立也有依赖的,这就需要两个人都活出自己的生命力,两个人相互独立,即发展自我个性;而相互依赖,即满足双方的情感需求,当然也包括为了共同生活理念而一起成长。
一个有生命力的关系,才是良性的关系,在这段关系中,没有回避方,而双方都可以是彼此的依赖方。角色是可以互换的。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有这样一个公式:1+1=2,说的是我是我,你是你,我们在一起;
还有这样一个公式:1+1>2,说的是你和我在一起,我们一起创造的价值超过两个人单独创造的总和,因为我遇到你,你遇到我,我们都变得越来越好了。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爱,因为爱,我看见了你,你也看见了我。我们的相遇是两个鲜活的生命力的碰撞。我们都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稳健。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