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味
岐山三中 侯会芳
腊八过后,各色小摊像突然冒出来一样,从古色古香的步行街这头一直延伸到那头。街道两旁的树梢上,不知何时挂满了火柿子一样饱满的大红灯笼。各种吃食的香味悠闲地飘散在大街小巷,大人小孩三五结伴,满脸喜气地去逛年集。
文化馆门口写春联的摊子旁人头攒动,满脸笑容的民间书法家正泼墨飞毫,书写着人们的美好祝愿;超市门口的三轮车上,摆放着各色鲜花,姹紫嫣红的容颜娇艳了整个街道;糖果摊到处都是,清爽爽的硬糖,芝麻香的酥糖,甜滋滋的巧克力,各种各样的夹心糖,五颜六色把小摊打扮得俊俏可爱;平日看不到的精致小磨慢悠悠地转着圈儿,一滴滴香油沥出一个香乎乎的年景。
街上的肘子摊儿通常不大,一张简易的折叠桌,桌上一两个不大的盘子,里边整齐地摆放着长方形的成品肘子。西岐肘子不油不腻,味儿香醇,十分劲道,是岐山一带人们过年待客的必备美味。这么重要的待客“硬菜”制作是很有讲究的。先选用上好紧致的大张肉皮,剔除肉皮上的猪油,再将精选瘦肉切成大小匀称的长条,用生姜料酒大料腌制去腥去味,加少许食盐包裹在剔好的肉皮里,外边再包一层洁白的蒸布,用细麻绳密密地从这头扎到那头。然后与葱姜辣椒煮肉料一起下锅熬煮三两个小时。等到香味四溢时,捞出煮得胖鼓鼓的肘子放在准备好的长方形木板上,上面再搁一块大一点的木板,抬一口袋麦子压在木板上,过上一夜,汤汁就被挤压干净,肉香味美又劲道的西岐肘子就做成了。煮完肘子的肉汤里,熬上大块的白萝卜干儿,又是一道特色十足的农家菜。
到了腊月二十九,家家张罗着去压面。
在岐山,臊子面比饺子人气高。
在岐山,人人爱吃臊子面,过年待客家家少不了臊子面。稀稀地捞一碗细挂面,浇两勺热滚滚的红油汪汤,酸酸辣辣实在爽口,吃了一碗又一碗,大汗淋漓,齿颊生香。做臊子面,炝汤可是一门老手艺。锅底放少许油烧热,先炸姜末再炸调料,然后倒入浓香的农家醋,热气腾腾滚它几滚,再加适量盐少许白糖,熬煮到香气扑鼻,加开水继续熬煮。大约半小时后,加入提前发泡好的黄花木耳,挖几勺早早做好的红油臊子继续大火熬煮。最后再洒上薄薄的鸡蛋饼和嫩蒜苗砸碎的飘菜,一锅滚香的臊子面汤就做好了。黄澄澄的鸡蛋饼,翠绿的飘菜,黑黝黝的木耳,小段的黄花菜,红油的臊子,看得人垂涎欲滴。
面呢?当然也是很讲究的。细挂面讲究个长长久久,宽心面寄寓美好希望,菠菜面显示出生机勃勃,高粱面预示红红火火,手擀面是妈妈的味道。归乡的游子,吃一口臊子面,咂摸着地道的家乡味,不禁叹道:“吃遍天下,还是咱岐山臊子面嘹!”
是啊,不管走到哪里,年味最浓是家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