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老师,是赏识教育好,还是惩罚教育好?
歆然:我们知道,这两种育儿理论争了几千年,有说法叫母慈子孝吧,也有说法叫做慈母多败儿吧?谁也不能说服谁,因此,有了第三种说法,让家长们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个工具。看上去有了一个完美的解释,但是,对于面对育儿中的难题中家长们来说,这个完美的解释等于什么也没有说。
那如果我们知道了关系的重点和核心的话,问题就变得很简单。重点其实根本就不是家长怎么做,是赏识还是惩罚,重点其实在于家长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是基于真正的爱,还是基于内在需要或恐惧驱动下的操控。
比如我们表扬孩子,目的是想要他多做我们认为好的事,孩子,你真勤奋,潜台词是你再多搞点学习!我们得到的反馈就是孩子不会多么的觉得被激励,反而可能会因为感受到压力而趴着不动了,或者会通过否认我们给出的表扬来保护自己。
而如果我们没有操控,我们也许说同样的话,却是一种很放松的状态,注意力不是在孩子接下来会不会表现更好上面,是在这个生命本身上面,关注他,欣赏他,爱他,他也同样收得到,并且,会真的被鼓励到。
让家长们给不出真正的爱与欣赏的,是家长们内在的需求与恐惧,需要一个更优秀的孩子来让自己心安,害怕孩子不好,我们就要面对自己内在的不舒服感。于是,我们就把心向孩子关上了,给不出真正的爱与欣赏了。
所以,家长们真正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直面自己需求不被满足的痛,让心重新被打开,给出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