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的家庭关系中,有一种付出叫做:中国式牺牲。
《令人心动的offer2》第三期中,其中有一环节讨论到了全职爸爸的话题。
徐律师表示:既不接受全职爸爸,也不接受全职妈妈的身份。
撒贝宁反驳徐律师的观点,他举了自己的太太的例子:
“这种想法代表的是传统的教育观,当全职不会和社会脱节,我的太太在家带两个孩子,她们会有一个妈妈群。
在短时期里会大量地去学习,如何照顾一个生命的开始,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你每天观察他们,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你甚至在参与自己的成长。”
当撒贝宁被问到:
愿不愿意放弃现有的工作和所有兼职,将自己全部的生命价值投入到家庭时。
他的回答,出乎老母亲的意料:目前愿意。
撒贝宁的观点,引起了杨天真的认可。
如果牺牲是自愿的,那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如果带着牺牲感去做选择,就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牺牲感是特别可怕的一种感觉,一旦做事蒙上了牺牲感。
那么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必然会心生抱怨。
而,牺牲感产生的抱怨是最会吞噬一个家庭得幸福。
在《听见她说》短片,第三集《失眠人的梦》中,讲述了一位全职妈妈的故事。
结婚4387天,她每天都围绕着两个孩子和丈夫。
在这结婚4387天里,她像是被框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
在规矩而桎梏空间里,她从清醒开始就要重复着昨天,前天的事情。
捋平被挤得乱七八糟的牙膏;
整齐卫生间的卷纸;
为一家人制作营养丰富得早餐;
打扫家里的卫生同时,送老公和孩子们出门;
送完后,她才把老公和孩子们吃剩的早餐糊弄一口;
中午难得有空闲时间,她看剧、玩游戏,等孩子们放学、老公下班;
又开始重复下午,晚上要做的家务事,直到他们都睡去。
她的生活简单、枯燥又乏味,有很多事情要做。
可她没有朋友可以社交,也没有经济收入。
只有白天的家务事,晚上的呼噜声。
越是夜深人静的时,她越是清醒。
因为,她失眠了。
刚开始失眠时,尝试过喝酒、吃安眠药,效果是有但只管几小时... ..
就连身边最亲密的枕边人的呼噜声,也盖过她的起床声...
唯有阳台,她能够枯坐到天亮。
失眠的她在阳台睡着了,而让她惊醒地不是重复地生。
而是,一个梦。
在梦境中,她被人埋了。
而埋她的人,正是她自己。
她被噩梦所惊醒,醒来时地她发现自己坐在阳台上。
可阳台的周围被栏杆所围住,她无处可逃。
但事实是她又一次惊醒,而阳台上她是另外一个梦。
她的生活如同梦境一般被困住了,但她抱怨了吗?她后悔了吗?
她并没有,她只是心酸自己没有丈夫被看见和关注。
即便是她牺牲了自己的事业,成为妈妈和妻子后的日日操劳和付出。
就像幕后采访时,白百合所说的一句话:
有些人的价值感需要通过别人来肯定。
还记得,19年在某音全职带娃的网红奶爸吗?
经历了长达的1年多的全职带娃后,他在2020年8月离婚了... ...
面对离婚的结果,他感概到:
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不断侵蚀着生活。
这么多年感情也不断的被冲击留下一地鸡毛,到最后受害者是宝宝。
其实,他做全职爸爸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
为了让处在事业上升期的妻子安心工作,选择了辞职回家全职带娃。
而在这一年里,他刚开始也和很多新手宝妈一样,
照着书本学习如何给孩子冲奶、换尿布... ...
他的一天也是基本从夜里开始,23:20;00:00;2:00... ...
每隔一两个小时就会被哭声吵醒,开始慌慌张张冲奶粉,哄孩子。
期间,还有数不尽的零碎的睡眠时间。
他用视频记录下了全职奶爸的一天生活:
出门买菜—1小时
洗衣服拖地收拾屋子——2小时
做饭——2小时
冲奶粉,喂宝宝,哄宝宝睡觉——10次,一次40分钟
给宝宝换尿布再洗干净——总共8次,一次20分钟
带宝宝出去放风——2小时
给宝宝洗澡做排气操——1小时
连最后他都自己忍不住大喊:
“这个世界上可能只有全职奶爸和全职奶妈这种工作,需要每天工作21小时,全年无休了。”
特别是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出现了身材走形,记忆力衰退等症状。
但内心的焦虑与煎熬,身体上的疲累其实不算什么。
而最为难受的是毫无经济收入的他,开始为孩子要生活费而发愁。
不论是全职爸爸还是全职妈妈,他们都渐渐地和社会脱节。
又因为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导致没底气自信心降落。
最苦恼的莫过于,育儿的重担在他们的身上。
其实,在家庭关系中会有很多角色,只是大家分工不同而已。
家里没有地位高低,只有家人的态度才是关键。
毕竟能够走进家庭和婚姻,双方都是达成共识。
这种共识能够权衡谁做全职爸妈中,对彼此的选择有认可感。
所以,两人共同撑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