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活馋》高军
晚上忽然很想吃肉汤,翻出冰箱的存肉,丢了几只虾干,还有那墙角放了好久半截山药。不到半个小时,靠着椅子摸着肚子心满意足的望着桌上的空碗,焦虑烦躁不安全部烟消云散,今天就这么因为一碗汤而圆满了。
高军在他跟徐路合写的这本《快活馋》里的序,赫赫一个大标题就是:吃饱了,就不想家了。食物对人的治愈效果何止是治思乡这一件。标榜自己是吃货的人好多,仿佛路上一吼:吃货,马上可以集结起一帮的人去洗劫饭馆了。
感觉自己还是肤浅,看写吃的书,不外乎就两个目的,其一,看有没有新菜式新做法,以后学着点,或者去了陌生的地方知道吃什么;其二,顺便看看跟吃有关的故事。在第一点上收获不少,比如炒饭竟然要放黄酒!白色的米,黄色的鸡蛋,红的叉烧,加绿色的香葱,放点黄酒,饭才松软,新技能get!人生从此翻开新的篇章。高军的文字犀利幽默真实有趣,即使是写吃的书,也能在脑海里大概勾画出他以往的一些人生经历。比如以前搞艺术的朋友几年不见摇身变大厨,还有在银行当小职员的日子。
里面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比如说到螃蟹,北方人不懂吃螃蟹,有个人从南方带了另一只回家,全庄人奉若神明,把它挂在墙上风干了吓鬼。后半部分是徐路写的,每篇后面都附上一份食谱,每次看了都口水直流。
2《阿勒泰的角落》 李娟
因为看朋友聊阿勒泰,然后想到李娟,在某个无聊的午后,重新下载了几本李娟的书,又一次的被吸引。
这次看的是《阿勒泰的角落》。每次在地铁上,看李娟絮絮叨叨的讲她在阿勒泰的种种,心情特别好,看旁边埋头看手机刷朋友圈的人觉得他特空虚(虽然我不看书的时候也刷朋友圈)。那个奇怪的银行,裁缝店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简陋的经常修的房子,挑水不漏半点水的叔叔,那个跟她拍拖的开着白色大卡车的司机小伙子林林,有着漂亮五官但满身尘土很会钓鱼的小孩子们,他们养的金鱼 兔子,还有可爱的外婆。
在阿勒泰的一切,在李娟的笔下都变得生动有趣,还有寂寞。那里的人们见面问好还顺便问对方“寂不寂寞”。 有些风景或者文字,会留在脑海中,可能当时并没有感觉或者无法形容,可是当再次遇见相似的文字或者风景,会有种找到答案的感觉。李娟写她在河边晒日光,那个“白花花的日头”,”像是在把人往白里照,越照越透明,带着一种类似幻觉的炙热,世界呈现出一种白的质地,达到那种极度热烈的氛围,极度强烈的宁静“。 这种白花花的日头,似乎在哪里见过,可能是孩童时爬上光秃秃的一片山头那种明晃晃的炙热的感觉,或者是青海湖边蓝蓝的天与水之间充满的强烈的阳光的感觉。
这可能就是看书和远行最大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