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阅读了《有效教学方法》的第二章《理解你的学生》,它提供了有关学生特殊需求的重要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达到基于此调整教学。其中,“个性和学习风格对学习的影响”中提供了场依赖和场独立学习者的特征及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业成绩。
我和大家分享的是《所罗门学习风格测评》,第一次接触到因为“微能力点C6应用数据分析模型”提交作业的需要。它从信息加工、感知、输入、理解四个方面将学习风格分为4个组对、8种类型,即活跃型与沉思型、感悟型与直觉型、视觉型与言语型、序列型与综合型。进行自我测试后发现,可操作性强,结果吻合度高,进而对所任教的高一学生进行了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从测试结果发现,两个班级均有80%的学生属于视觉型学习者,1班有70%的学生属于活跃型学习者,而2班为50%。
视觉型学习者擅长记住自己所看到的图片、图表、影片演示中的内容,我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对教学内容可视化的呈现。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函数图象生成,验证y=f(x)与y=f(-x)图象的对称关系等;利用实物展台呈现学生的优秀作业,典型错误(师生共同纠错),以加深正确解答的印象;板书则更多地使用流程图、表格等形式来呈现,更注重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活跃型学习者先做后想,喜欢将自己的想法直接在实践中检验,倾向与同伴讨论、交流,只要给他们提供机会,就会有惊喜!在《对数函数的性质》一课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单调性比较两个同底对数大小方法,提问如何比较底数不同的两个对数的大小呢?(预设答案:寻找中间量=0)
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使用换底公式;追问具体如何操作呢?学生答题后进行了交流,有部分学生使用换底公式后,利用对数的单调性与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也有部分学生另寻他路选择利用图象比较两数大小,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结论;从图象的直观性,发现利用性质判断结果不正确,继续讨论哪儿出错了,不难发现是利用表达式同向可乘性时,忽略了正数的前提。此时学生颇有成就感,学习热情高,再抛出问题你从两种解答过程中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学生都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发现中间量0,经历了一番思考、交流、讨论,师生的收获都大于预期。
在阅读的过程中,对照、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更多的还是关注自己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给学生提供交流、自主学习的机会还是太少了,对特长生也没有有效交流,常常感觉无能为力。希望通过继续阅读,更新教学观念,掌握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定期发表心得,逼着自己常常反思,将所学实践在日常教学中,向着反思型的教师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