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儒家强调道德自我觉醒。人要真诚,要自觉地行道。真诚,从自然的方面来说,是事物的根本规律,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真诚,从人的方面来说,是自我的内心完善。所以,要修养真诚就必须做到物我同一。
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真诚的外化问题,也就是说,真诚不仅仅像我们一般所理解的是一种主观内在的品质,自我的道德完善,而是还要外化到他人和一切事物当中去。这叫“合外内之道”。自己真诚了,他人真诚了,真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世界也就美好无欺了。自己要真诚的东西最主要的是仁和智两种品德,都是靠诚来发用,因时而措之,天下万物都会停停当当,妥妥帖帖。
原文(译文)
诚者,自成也(1);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2),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3)。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4)。
(真诚是自我的完善,道是自己运行的。真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没有真诚就没有了事物。因此,君子以真诚为贵。不过,真诚并不是自我完善就够了,而是还要完善事物。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仁和智是出于本性的德行,是融合自身与外物的准则,所以任何时候施行都是适宜的。)
注释
(1)自成:自我成全,也就是自我完善的意思。
(2)成己:完善自己。
(3)知:通“智”。
(4)时措:适时实施。宜:适宜。
旁注
【朱熹旁注】
右第二十五章。(上面一段是第二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