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爱因斯坦称为第八大奇迹的,是复利。查理芒格在提到普世智慧时,第1条也是复利。复利不仅仅是数学模型,它还是人生哲学,可以运用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1、复利的本质
复利的本质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
生活中,凡是符合这一规律的事情,都可以视为复利效应。
2、复利效应可以导致幂律分布
复利效应的上升曲线大家都很熟悉。
复利的最终结果,导致幂律分布。比如,20%的网站吸引80%的访问量,而80%的网站只能共享20%的关注。
在幂律分布的世界里,我们怎样才能成为那靠前的20%呢?
3、触发临界点
要回答前面的问题,我们必须先回到复利的话题。当我们了解复利的本质后,就会发现有两个因素会极大的影响复利的效果:利率和执行次数。
所谓利率,就是做A导致B后,B对A能有多大的强化作用。
执行次数就像国际象棋格子里放麦粒一样,前面几次差别是不明显的,越在前期,其差别越不容易察觉;只有执行次数足够多时,复利效应才能发挥出来。
所以要成为靠前的20%,我们必须做到:
1)要在生活中发现“A导致B,B加强A”的事情;
2)我们要尽可能提高这件事情的利率;
3)我们要加强这件事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4、用复利的思路思考生活
复利在生活中的运用,书中举了2个栗子:
1)拓展人脉的关键,首先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变得对他人有帮助;其次,才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价值。
2)对于没有太多钱的年轻人而言,把1万块钱投入到个人的学习、自我成长、能力提升等方面,带来的年化收益可能是5000%;而买年化10%的理财产品,一年也不过是1000元。也就是说:钱投入到教育上的复利收益高于任何理财产品。
5、随笔-【大赚小赔】不如【小赚不赔】
投资理财最大的误区是:没有意识到【大赚小赔】不如【小赚不赔】。为此我付出了近20年的代价。
巴菲特说过“投资者秘诀就是:第一,不亏钱;第二,不要忘记第一条”。结合本章节内容,也就是说只有【小赚不赔】才能保证“A导致B,B加强A”。 【小赚不赔】才能启动复利效应,而【大赚小赔】是无法保证复利效应的。
根据我20多年证券投资实际观察到的情况,列表如下:
上表对比中:
1)专业投资者(比如基金经理人)的目标,虽然只有20%年复合收益率,但是5年下来远超过某段时间大赚小赔的短线高手,而且这大赚小赔的业绩很难持续。对比一下股神巴菲特的业绩(1957-1969年化收益率23.8%,1964-2015年化收益率19.2%)就知道持续20%的难度了(数据来源:《格雷厄姆之道》)。
2)业余投资者合理预期10%,5年下来就会远超80%的散户(在中国国运昌隆的大环境下,往往有额外惊喜。虽然我们有惊喜,但是我们预期不应该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