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就要到了,这周的命题作文是我的母亲。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不同的母亲形象,一万个人有一万种母亲,有一万种故事。我相信绝大多数都是温暖的,当然我也不例外。
说到写母亲,真是思绪万千,感慨良多。感觉是那么熟悉,又是感觉那么的陌生,好像无从说起,又好像有很多话要说。
我的母亲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平时任劳任怨。从小,有好吃的都是让我们吃,有客人来,都是最后上桌,吃完饭洗碗刷盘,不计较任何回报,为儿女付出,为家庭付出。
我也讲讲我和母亲的故事。有快乐,有焦虑,有烦恼,甚至有的时候还有点怨恨。但是,永远是割舍不掉的爱。
儿时,到读完小学的那段时间。从有记忆开始就是放牛,在农村,可以说放牛是件相对轻松的事情,这可能也是母亲对我的特殊关爱。两个姐姐都要跟着大人一起干农活,农忙时,我才需要帮忙。(跟老婆说起我儿时的往事,老婆就笑我,放牛娃娶了个城里老婆,要懂得珍惜)。
那时对母亲记忆最深的就是。每天早上,放完牛回家,热腾腾的饭菜等着我。虽然没啥可口的菜,有的只是炒青辣椒,腌菜,但是,那绝对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早餐。现在,虽然山珍海味也吃过,但都找不到那个味道和感觉。
母亲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跟着去赶集卖东西,买热腾腾的包子吃。跟着去做客,串门。母亲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带着我,可以说这段时间是最依恋母亲的,也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随着年龄的增长,快乐的童年就要结束了。小学边玩边读书,学习成绩还不错。母亲对我的期望越来越大。望子成龙,逼着我学习,不能出去玩了,不能满山遍野的跑了,不能光着屁股到处游泳了。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考上大学,母亲开始逼我学习。那时候甚至认为她要我学习不是为我,而是为了她自己的虚荣。开始了青春期的叛逆,她对我的唠唠叨叨,教训,开始感到厌烦。爱理不理,甚至摔门而出。母亲有个最大的习惯就是翻旧账,几年前的事情都可以给你翻出来,教训你一顿。导致我跟她的话越来越少,刻意不跟她有过多交流。这也对我内心的孤寂埋下了种子,喜欢一个人独处,从不喜欢跟别人交心。
离家读书阶段。初中开始就离开家到县城读书,二周回来一次,回来拿点生活费,待一天就走。初中阶段,其实我是少年老成的,不跟别人玩,头脑里只有读书。不知道是不是赌气,拼命的学习。这样的生活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终于考上了一所大学,高考结束后,舒了一大口气。一个人徒步走到隔壁县一亲戚家,呆了一个星期,这期间家里人到处找我,以为游泳被水淹死了。在这一阶段基本上跟母亲的交流很少。其实这段时间对母亲是有点怨恨的。
读完大学,回到县城医院工作,母亲帮我带小孩。有了小孩后,才体会到做父母的辛苦,跟母亲的交流也多了点。但是,还是做了一件令她伤心的事情,2012年7月,没有跟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辞掉当地公务员的工作,来上海闯荡。母亲当时非常生气,跟她说已经辞掉了的时候,一句话都不说,我都不敢正眼看她,足足有半年没有理我,我想这是伤透了她的心。
在上海稳定后,母亲还是离开家乡,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来帮我带小孩。母亲以前甚至都没出过县城,不会说普通话,不看电视。每天想的事就是,今天弄什么给孙子,孙女吃,明天弄什么给他们吃。令我惊讶的是,母亲竟然能用家乡话跟上海老太太交流,跟他们跳广场舞,跟他们去很远的地方买菜。
看着母亲慢慢爬满皱纹的脸和双手,总感觉欠她们什么。想抓紧点时间带他们出去看看,北京,香港,台湾…。
父母在,善有来路!父母去,只剩归途!只要母亲在身边,就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
母亲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