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乘坐地铁回家的时候,偶听一男子与一个年轻小伙子搭讪:
男子:“你这从哪回来呢?”
小伙子见询问立即摘下耳机,并回答道:“我刚从武汉回来。”
男子:“呀,武汉,啊哈那我离你远点。(因为之前疫情重灾区在武汉)”见小伙子没搭腔,男子随即又说:“开个玩笑哈,开个玩笑。”
小伙子依旧没搭腔。
男子仍搭讪道:“回来干什么呀?”
小伙子答道:“回来实习呢。”
男子说道:“从武汉回来这边实习呢。”见小伙子依旧没搭腔,男子开始他的读书无用论:“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都已经出来工作赚钱啦,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是照样出来给人打工!有资金才是老板!我努努力还是能赚6、7千呢!读那么多书就是出来坐办公室舒服一些,还是给人打工,没啥区别。”小伙子依旧一句话没吭,可能从男子开武汉玩笑时就不想主动搭理,也可能他此时陷入了深思。
一旁背着书包、扛着一堆从图书馆借回的教育书籍的我不禁想笑感慨:现如今还有这种想法的人。而当我还在思考如何反驳的时候,我到站了。是的,我憋着一口气出站了。
我回想起有一次搭出租车,司机可能是最近烦躁到没人倾诉,开始跟我诉说他儿子还在上初中就不想读书了,他很愁。我当时愣住了,一是没想到司机自然熟到会跟我吐露烦恼,二是很少有人跟我讨论诸如此类的烦恼。而我当时就围绕一个观点:读书能拓宽一个人的眼界,读过书与少读书的人思考的维度会不一样。不知我当时的表述能否让司机叔叔明白,或许他也只是想抒发下烦恼而已。
后来我在网上看到类似的求助帖,下面网友的回复出奇地统一:让他办理请假或休学,然后出去打工一个月,估计不用一周他就想回去读书了。用网友的话说就是:没吃过社会的苦,都不知道读书的甜。
所以后来我觉得对于司机儿子问题有更直接的建议:让这个儿子随他的父亲的出租车工作一段时间。我相信孩子如果看到父亲因不想错过乘客而在车上匆忙就餐(啃面包、扒盒饭),因不想频繁上厕所而少量饮水等处境,应该会体会到父亲赚钱的辛苦和自己如今生活的美好。
那么回归到问题:读书是否有用?当然,我觉得是有用的。
一、读书增加就业选择
不可否认,文凭是工作的敲门砖。在很多工作招聘岗位上,明示所需文凭、专业的比比皆是,甚至有些要双一流、985、211院校的毕业生(虽然引发过就业平等的争论,但仍抵挡不了一些企业的默认条件)。因此,读书能够让你在今后有更多的就业选择。如果仅是高中毕业生,其实无疑就是将自己置于许多岗位的门外了;抑或是能从事的岗位较少了;一辈子可能就干着过一天如过一生的工作了。或许,有人会觉得,没关系啊,即便是只能做一种岗位,有钱赚不就行了吗?
二、读书提高理解与表达能力
在读书时期的阅读理解、口语交际训练,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其实往深了探讨对学生的智力均有作用)。那么随着学习的深入,这些能力也会随之加强。
大家也许都有看过这样的笑话:
两人同时看到美景,一人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人就会感叹:“哇,真好看!”
或许你会认为读了这么多年书,看到美景依旧不会如此蹦出诗词,但我相信你起码知道这是学过的称赞美景的诗句。
另外,想象一下,当老板布置工作时,如果理解有所偏差,是否会影响工作效率甚至是老板对你能力的误解呢?读书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只是你当时感觉不到而已。
三、读书拓宽眼界与思维格局
人类的恐惧来源于对世界的无知。而读书,是将前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宝贵经验送到我们面前,这无疑是增进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我们会更大胆去创造、去探索世界。读书或许在当前的收益是看不到的,但影响却是深远的。
人们嘲讽着北大培养出一个“屠夫”,但当年卖猪肉的陆步轩已经成为一个身价过亿的老板,公司年销售额就达18亿。他用了快三十年与“北大”和解。陆步轩说现在他想明白了,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读书能改变思维。
曾看过这样的一则心灵鸡汤:小和尚跟着老和尚修行已久,但觉得收获甚微,便与老和尚抱怨。老和尚便给小和尚一个因装过煤炭而脏兮兮的竹篮,让其将竹篮装满水。小和尚虽心生疑惑,但师命难违,便照做了。一周后,老和尚问小和尚打到水了吗?小和尚直摇头。老和尚笑道,虽未打到水,但看看竹篮有什么变化?小和尚发现竹篮变干净许多。我们往往急于追求着看得见的结果,却不知道,内在的成长和改变同样重要。
四、读书无用论的文饰心理
文饰心理,是指个体无法达到目标时而产生的一种防御心理。通常是用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为的正确,从而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平衡。
说人话,举例子,就是阿Q精神、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或许眼红过同桌“过目不忘”的本领,或许羡慕过坐在办公室而无需长期在外日晒的员工,或许半夜后悔过当初没有好好读书谋得一份更好的工作;不知秉持着读书无用论者心里是否有过这些一瞬间,但我认为多少有文饰心理的作祟。
最后,以上仅是对读书无用论的一些反驳,不代表唯读书论。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读书时期享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