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完一行禅师的《正念的奇迹》,写了一篇读后感。那一篇因为写的有些仓促,自己也很不满意。后来又不断思考,在读此书的时候,我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种发自心底的宁静平和,到底是因为什么?这本书的哪些内容,哪些文字,哪些意象能令我们在浮躁繁华中真正沉下心来,趋于缓慢宁静。于是,又有了这一篇读后感想。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很多至关重要的事物,时刻发生,恒常运转,以至于很容易被我们忽略。诸如呼吸,诸如洗碗、喝茶、吃饭等日常琐碎,诸如一棵树、一座山、一片草地等自然景致,诸如生离死别、缘起、湮灭等接续不断的因果关联。
《正念的奇迹》将这些被我们忽略的重要事物,重新展现在我们眼前,以它们作为禅修的对象、场合,在动静之间,点滴之中,感受宁静平和,获得喜悦安详。
在内观呼吸中感受宁静平和
呼吸是连接生命与意识的桥梁,让你的身心合一。无论何时,心念一旦游离不定,都可以用呼吸作工具,重新看好你的心。
————一行禅师
正念入门的训练是从呼吸开始。呼吸既可以让我们很容易找到精神专注的媒介,也可以随时止住心神散乱,不断增加定力。呼吸既是入门的工具,本身也是正念。在我们最初感受当下,学习禅修的时候,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念头、想法冒出来,很难控制。若我们尝试着去驱赶这些思想碎片,又不自觉地总会感到烦恼。只要将专注力重新回到呼吸上,感受气息的吐纳,细数每一次吸气与呼气,这些无端冒出的想法自然就会消失。
当我们认真感受呼吸时,自然就会体会到难得的宁静平和。
在日常琐碎中感受宁静平和
当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照到我的存在,觉照到我的心念与动作。我不会像个被浪花左排右击的瓶子一般,毫无知觉地被跑来跑去。
————一行禅师
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类似的经历:对所做的事毫无所知,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而去,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完成,于是我们焦虑、我们恐惧,我们不断感受到对自己、对世界的无力。那样的我们,就像个被浪花拍来拍去的瓶子,无奈的随波逐流,不能控制自己的走向。洗澡时,我们经常在思索某些严肃的事情,不知不觉已经机械地完成了步骤;吃饭时,我们还想着下午的会议,完全顾及不到口中食物的美味........这样的生活中,我们感受不到宁静平和。
一行禅师在书中告诉我们,洗碗时我们要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喝茶、吃橘子等等也是一样。做任何事情时,都要专注于当下,深切地去体会、享受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就像这样,每一刻,我们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都知道当下自己实实在在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一点点地喜悦祥和就会在心中慢慢发芽,细细生长出来。我们感到又能找回丢失已久的自己,召回涣散已久的心神。这样,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再会不知所以,慌张急切,而是沉稳有度,掌控自如。
在自然意象中感受宁静平和
你的呼吸应当是轻柔的、和缓的、顺畅的,像流过沙土的小溪一般。你的呼吸应当温和地流动,一如河流,也如水蛇般游走水中,而不是像一行行崎岖不平的山脉或是马儿的飞奔疾驰。
————一行禅师
每次读到上面这段文字,即使我的呼吸达不到那样轻柔和缓顺畅地程度,内心也会感到一阵平静喜悦。一行禅师在书中有很多关于自然意象的描写,或是举例,或是说明,每每读起来都令人心生祥和。
一行禅师本身也是一位诗人,他的很多诗在越南、法国等地都广为流传。他曾说“如果你不能专注地、充满正念地生活,未活在每个当下就无法写作,无法写出对其他人有价值的东西。”他有关自然意象的描写,充满着他平日的观察和感受。
在《正念的奇迹》中他用自然的意象比喻呼吸,用土地、青草、鹅卵石、荡在树间的猴子等自然的意象指导人们如何充满正念得行走、静坐、观心,用庭前的杏树解释缘起观,帮助我们体会什么叫做圆成实性,什么是实相。这些文字本身似乎就充满了流水的平缓温和,青草的芳香喜悦和树木的摇曳安详。
在因果关联中感受宁静平和
佛经说,菩萨洞彻了相互依存的实相,突破了一切狭隘的见解,能够自由地出入生死,就像一个人驾着小舟乘风破浪,却没有被生死的榔头淹没或溺亡一样。
————一行禅师
我们的痛苦往往来源于太过执着与自我、生死与享乐。我们将自己与他人、世界分割,将生与死分割,将快乐与痛苦分割,我们自以为是地希望期盼的结果孤立而恒常。不顺遂期望的事情发生,我们就会感到莫大的失望与苦痛。一行禅师教导我们,要对诸法深入观照,要对自身五蕴和合深入观照,看到与世界的联系,突破我见,才能从各种害怕、痛苦、焦虑中解脱,找回平静和解脱。
同样,我们还要直面死亡,深入地去观照它,明白生死是生命的两个方面。有死才有生,明白了死亡的存在我们才会更加珍惜活着的每一刻。活在当下就是超越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