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繁忙的工作,终于在周四晚上暂告一段落。办公桌的电脑关闭后,轻轻的喘了口气,想得可以如愿参加自然观察协会举办的香港米铺湿地观鸟活动,灰灰的心情顿U有了阳光的滋润。
周五晚一下班,拿起行李就狂奔,按照预订时间赶去集合地点。一路平安无事,到达深圳酒店已经差不多晚上11点种,简单洗漱后就上床睡觉啦。
六点起床,六点半准时开车,简单早餐后,7点十分到达皇岗口岸。刚下车,一群丝光椋鸟便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让我们提前进入观鸟状态。
在香港落马洲口岸等待交通车时,我们看到居然在二三十米高交通路灯的灯罩基座中间,有很多杂草枯枝垒成的喜鹊巢。同行的小朋友们感到很奇怪,没有人能说清喜鹊为啥会挑灯柱上“风高气爽”的地方安家,而我和周洁老师则担心,如果路灯打开后,会不会影响到喜鹊的“睡眠”,不利于其繁衍后代?
在公共厕所旁的一只家八哥,又引起我们的骚动,七八个人就站在厕所外面观察,以至于刚如厕出来的其它游客不知发生了何事,有的好奇围过来询问,有的一脸蒙逼走开,还不时回头张望。
2012年,我跟随113中学来过香港观鸟,当时才刚接触观鸟,很多东西都不懂,只是以一种好玩心态跟随,那次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黑翅长脚鹬(其它的鸟儿都过眼云烟啦)。
时隔几年时间,虽然自己在观鸟上并没有很大长进,但2015年加入协会的自然导赏员培训学习后,特别是在辅导老师一段时间的细心教导下,再次踏入著名的香港米铺湿地观鸟,自然有不同的体会。
按照此次活动主要负责人“奥巴马”老师的要求,我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1.收获了个人新的鸟种。我在米铺湿地旅客中心附近的收获了本次的第一个新种——灰斑鸠,原来它跟珠颈斑鸠和山斑鸠外形和身体颜色明显不同;在湿地保护区浮桥的观鸟屋里,我们用单筒“扫”一堆鸥,湿地鸟导在旁边指导我们辨认乌灰银鸥,它跟我早就认识,只不过我对它“熟视无睹”罢了;湿地保护区里,天空上不时都会飞来猛禽,这次我们一共看到四种猛禽,其中乌雕我是第一次从望远镜看到它的身影,尽管还没有完全看清楚,但相信有了第一次,以后还会有机会再遇到它。
2.能够近距离观察以前看过的鸟种。虽然在广州等内地观鸟时,也能看到普通鸬鹚,反嘴鹬,黑脸琵鹭,斑嘴鸭等野生水鸟,但却没有象在香港米铺看到的这么近。随着潮水的上涨,反嘴鹬和黑脸琵鹭有时就在观鸟屋不到十米的滩涂地方觅食,着实让我们开心地看个够。
3.发现了以前认识的鸟种某些新的特征或习性。通过指导老师的讲解,让我在观察普通鸬鹚时,知道了它眼角旁脸颊延续到颈部的有一片白羽,表明它正处于繁殖期;如果发现它的身体羽毛颜色很淡,且个头不是太大的话,那就有可能是它的亚成鸟。判断红嘴鸥和黑嘴鸥在于两个的嘴基不同 而红嘴鸥的初级飞羽末端有渐进的白色,黑嘴欧则没有。
4.在观鸟辨认鸟种的同时,学会关注周边的自然环境。穗港两地相聚不远,都设有湿地保护区,也有观鸟屋,但在经营方式、设施保护、导赏(指导)员的专业素质、甚至于能观察到的鸟种等,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或者这就是鸟人们热衷来这里观鸟的最大原因吧。
5.心态上的变化以及对观鸟的新认识。这几年陆续跟随老师们参与过几次的市区和外地的观鸟活动,也从麻雀开始跟老师们学习认鸟种,在此过程中,特别是参加了协会的自然观察导赏员的培训学习后,通过协会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开扩我视野的同时,也让我学到很多观鸟的知识,感受到自然世界的美妙。“观鸟”不再是以前的走走玩玩、随便逛逛啦,如何学习香港的先进经验和好的作法,通过我们的导赏活动,影响或者协助更多人加入到自然观察中,从而带动社会对自然保护的关注,这恐怕是一名合格“导赏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