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狠心特别爱》详细摘抄+心得

感触很多,所以摘抄的很全,基本自己喜欢的句子,都不落的摘抄下来,后面配上直接心声,这是要以后常常翻看的,因为我忘性大。

格式还没整理好,复看的时候会慢慢整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四.特别很特别爱(9.4-5)


(一)不是我做了富豪的母亲,而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成就了儿子的富豪梦。而且最让我放心的是,孩子们从来不以钱为目标,他们更看重人生的智慧与阅历。

人生就像一个旋转楼梯,当你转回原来的方位时,你就会发现自己所在的高度变了,过去与现在已不可同日而语。从以色列回到中国如此,从中国来到以色列也是如此。这都要感谢妈妈智慧的、理性的爱,教育我们学会做人,学会负责,学会生存,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受益匪浅。谢谢我们的妈妈!”

爱孩子需要学习——追求高质量的爱

半个世纪前,大文豪鲁迅就建议,兴办师范学堂的同时也要兴办“父范学堂”,高瞻远瞩地提出爱孩子也是一门学问,家长们光有身份是不够的,还要有职称。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近代国画大师李苦禅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我发现从他们的角度看,中国的孩子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优点,比如聪明好学、理解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孝顺父母。但是,这些孩子共同的缺点是缺乏谋生处事的技能,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责任心不强,不会与人合作,心理承受能力弱以及习惯性啃老,这恰恰是爱子不当引发的教育失误,是爱的低质量的标志。

别误会犹太孩子帮父母做家务,或者自己出去打点小工,是受钱的驱动,是把家庭关系退化成金钱关系。在犹太父母看来,金钱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理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人格、品德教育。犹太人对孩子的培养重视长线投资,他们不会担心,孩子今天去练摊了,就代表他要一辈子都会练摊。品尝了生活的真实味道,寻找到人生的坐标和榜样,更激发了孩子们树立人生理想的愿望,相比之下,锦衣玉食的孩子反而更不容易树立目标。

在爱的名义下做好家范。以色列的教育学家认为:锦衣玉食的孩子被“超前满足”、“超量满足”、“即时满足”久了,更容易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觉得深爱自己的父母做这些是天经地义的,从而产生理所当然的唯我独尊心理,你再给他定什么家范,都无济于事。

乍看起来,满足、关怀、热心、爱,都仿佛有伟大的牺牲奉献的味道,因为从症状上看,陷入爱的误区的父母正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的。但实际上,父母们爱的误区让孩子的未来毁于一旦,也让自己的牺牲付诸东流。

就如高尔基所说的,生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爱孩子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爱孩子一旦被人类赋予了教育的因素,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只凭父母对孩子的满腔热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掌握科学的理念,掌握爱孩子的艺术与学问,如果教育观念和方法不得当就会适得其反。

做母亲还需要奋斗吗?如果说有一个岗位可以不用凭证上岗,那就是做母亲。但这个岗位的学问太深,进门容易,毕业难。就像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生孩子是母鸡都懂的事,养孩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富不过三代”?因为我们一富,就想富孩子。而在我的教育实践地以色列,很多家族的财富都是世代传承的,其实传承的并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种生存的技能和素质,一种对自我人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所以,富可以富三代,关键看怎么爱。

(一)在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

“有偿生活机制”是犹太生存教育的一个精华在教育问题上,犹太家长抛弃了很多浮华的东西,把生存教育列在教育的首位,直捣教育的初衷——让每个孩子长大后生活得更好。

这种做法对于任何孩子都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效果更加明显。在有偿生活机制的运行下,每个孩子都比父母想象得更能干,更有时间意识、财富意识、自我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二)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

“延迟满足”是以色列亲子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类欲望的满足,可以分为几种: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是愚蠢的行为,“超量满足”则是浪费之举动。

听孩子谈谈他们对延迟享受的理解。他们告诉孩子:如果你喜欢玩,就必须去赚取自由时间,但这需要你获得良好的学校教育和优秀的学业成绩。此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赚到钱。等赚到钱以后,你就可以玩更长的时间,玩更昂贵的玩具了。但是,如果你搞错了顺序,整个系统就不会正常工作,那你就只能玩很短的时间,最后只能拥有一些最终会坏掉的便宜玩具,然后一辈子就得更努力地工作,没有玩具、没有快乐。

。著名犹太教育家弥塞亚早就鲜明地指出:“在家教方面,教育孩子什么事是不能做的,非常重要。”

“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忍耐,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他所要的东西并不能唾手可得。“延迟满足”增强了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了对成功至关重要的逆商。不仅如此,“延迟满足”还训练孩子在延后享受中磨炼意志,磨炼对人生的期许,从而变得更有弹性,在学习方面也会变得更有耐心。

(三)撤退一步,学会放手(leave alone)

犹太思想家朱特比有一句名言,被犹太家长珍藏在爱子教科书中。他说:“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如果父母过分呵护孩子,反而使孩子失去自信心。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绝对没有独立的人格,更不可能有出色的成就。”犹太名人马克思也曾说:“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以他独立的人格,面对他的世界。撤退越早、放手越早,孩子就越容易适应他们的未来。

父母退居二线,鼓励孩子挺身而出,寻找兴趣和愿景,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并付诸实践。以自己的速度朝着或许平凡却不平庸的理想人生前行,尽管一开始飞得慢,却能续航到终点。

犹太父母对儿女的爱,就是这样以终生受益为目标,他们常常比喻自己的家教方法说:我们不做短线,要做长线投资。

犹太民族并不见得比别的民族更聪明,不过,以仅占世界人口0.2%—0.3%的比例,诞生出那么多不胜枚举的天才: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伯格森、卡夫卡、海涅、肖邦、门德尔松、梅纽因、夏卡尔、卓别林等。1982年开始设立的诺贝尔奖,可以说是由犹太人所独占,因为有32%的得奖人是犹太人,其比例是其他民族的100倍。为什么犹太人培养出这么多世界顶级人才呢?在人才培养的成功率上,家庭教育帮助犹太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没悟到它隐藏在狠心后面特别爱的那部分。实施“特别狠心特别爱”的犹太家教,强调爱与教结合,但爱和教都要有度。只强调教,孩子就成了教育的靶子,他感受不到爱,他和父母之间的爱也就不会流动。通过对犹太孩子的观察,我发现“特别狠心特别爱”并没有隔离开犹太父母与儿女之间的血脉情缘,反而更增添了家庭的凝聚力,增强了孩子的安全感。犹太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黏糊着呢!就拿我的教育实践来说吧!

,我更注重跟孩子之间的思想与感情交流,办事更要从孩子的前途和长远发展着想。我经常与孩子对话和探讨,并常常对孩子加以引导,诱发孩子进行思考。因此,三个孩子也拥有了好口才和判断能力,在脑海中形成“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我以后要做……”,一步步实践下去,成功随之而来。

孩子不同年龄阶段享受的父母之爱应该有所不同,这是父母要把握的分寸。孩子从嗷嗷待哺到咿呀学语,再到蹒跚学步,处在弱小渐长的过程之中,缺乏基本认知能力、抗御疾病和外来伤害的能力,犹如一棵小草非常脆弱,经不住任何风霜雪雨的吹打。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亲的精心呵护,一丝亲子之爱就如一泓清泉,会无声地滋润着孩子的成长,母亲也会从孩子的快乐成长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满足。但当孩子进入童年、少年以后,就应该尽量把父母之爱的剂量科学化。否则,补药就成了毒药,毁掉孩子前程的罪魁祸首就是父母了!

“特别狠心特别爱”是有温度、有理智地爱孩子

爱孩子是正常的,但是现在的父母恨不得天天把孩子捧在手里,含在嘴里,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的爱就变成了感情用事、失去理智的爱。这是以爱的名义,行自私之实,是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对孩子的摧残。“特别狠心特别爱”,以理智的胸襟包容孩子犯错误,以温暖的笑容鼓励孩子改正错误,使孩子的生命之树奋力向下自己扎根,直到长为参天大树。

?这一直是人们渴望知道的问题。有偿生活机制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秘诀。世界富豪洛克菲勒,从小就给父亲做“雇工”挣零花钱。他清晨便到田里干农活,有时候帮母亲挤牛奶。他有一个专用于记账的小本子,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后,按每小时0.37美元记入账本,而后与父亲结算。这件事他做得很认真,并感到神圣且趣味无穷。

更有意味的是,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严格照此办理。洛克菲勒共有五个儿女,家庭财力远非普通人家可比,但他对儿女的日常零用钱却十分“吝啬”,规定儿女们的零用钱按照年龄发放:七八岁时每周3角,十一二岁时每周1元,十二岁以上者每周2元,每周发放一次。他还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小账本,要他们记清每笔支出的用途,领钱时交给他审查。钱账清楚、用途正当的,下周还可递增5分,反之则递减。同时,孩子们能做家务事还可得到报酬,补贴各自的零用。例如,捉到100只苍蝇能得1角,逮住1只耗子得5分,背菜、垛柴、拔草又能得到若干奖励。后来当副总统的二儿子纳尔逊和兴办新工业的三儿子劳伦斯,还主动要求合伙承包全家人擦鞋的工作,皮鞋每双5分,长筒靴1角。当他们十一二岁的时候还合伙养兔子卖给医学研究所来赚取零用钱。

每一个小生命都是带着殷殷希望呱呱坠地的,他们能否拥有美好、充实的人生,跟我们这双推动摇篮的手密不可分。别因为我们落后的教育理念,辜负了那美好生命的信任和寄托。

避免孩子成为“啃老族”小贴士:

孩子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适当让孩子受点委屈没什么不好。

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一分为二,合理的采纳,不合理的修改甚至拒绝。

孩子有错的时候,放弃责怪孩子是放弃教育的机会。

没有孩子是完美的,完美的孩子是在完美的教养方式下产生的。

从孩子第一次用哭闹的行为作为要挟的时候就不能迁就他,否则他会变本加厉。

磨难教育是一种值得认同的教育理念。

只是成绩好的孩子未必将来成就高。

孩子是最棒的,这一点你要深埋心里,不要让孩子产生任何不可一世的想法。

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不妨让他自己解决。

理财术从娃娃抓起

犹太人认为有偿生活机制会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尤其是财商,他们从来不认为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财商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为财商不仅是财富能力教育,更是一种品格教育和责任教育。

十年的以色列生活,让我发现很多家族的财富都是世代相传的。再仔细一看,这世代相传的不仅是财富,更是创造财富的技能和素质。而这些东西比金钱更有价值。这种有价值的东西,不是来自遗传,而是来自教育,来自犹太人的财商能力从娃娃抓起。

犹太人对子女的理财教育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他们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开设家庭理财课,这也是犹太民族的惯例。

三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

四岁:知道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

五岁: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六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理财意识。

七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八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

九岁:可制订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十岁:懂得平时节约一点钱,以便自己有较大开销时使用,如买溜冰鞋、滑板车等。

十一岁:学习辨识商业广告,并有打折、优惠的观念。

十二岁:懂得珍惜钱,知道其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

十二岁以后: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活动。

犹太孩子刚刚有“数”的概念并初步懂得加减法,就开始学习理财并贯穿整个少年时代。家长们教育孩子从小明

白金钱与购买之间的有机关系,他们让孩子从小就拥有属于自己的私房钱,和中国父母不同,他们并不主张孩子们把账面上所有的钱都储蓄起来,反而是鼓励他们合理地消费掉,如:购买喜爱的零食、玩具或者衣服。在消费之后,家长会跟孩子交流一下购物的“感受”,如是否合算、满意,然后再帮助他们分析一下这次的消费是否合理、必要,从中可以获取什么经验、汲取什么教训等。他们认为,与其让孩子每次没有经济地位地向家长苦苦“乞讨”,还不如定期给孩子一笔零用钱并作出某些消费限制方面的规定。

或者自己图省事一次性发放,而是他们有更宏大的教育目标:培养孩子的财商,让孩子从小学会明智、科学,而不是机械、盲目地“理财”。而一旦孩子因使用不当犯错时,家长不会轻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他们会向孩子解释,如果将来想拥有更有价值的东西,他们就不得不在现在放弃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因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懂得过度消费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

更高明的是,为了帮助孩子为未来生活作好准备,犹太家庭还让青少年模拟父母管账。孩子十二岁前后,家长常会翻开账本,告诉他家中的钱是怎么花的,以帮助孩子了解该如何掌管家庭的“财政”。

除了从小教孩子科学使用钱外,从孩子八九岁开始,犹太家长就鼓励孩子通过劳动来挣零花钱。有一天,我儿子带回了一张萨克斯演唱会的门票,一看门票价格只有两谢克尔,原来是儿子同学自己举办的。听儿子说,这个孩子家里算得上当地很殷实的中产阶级,他开个演唱会,除了他有分享音乐的渴望外,还因为他正在积累自己的账户。账户是他爸爸帮他开的,里面已经叠加了他为家人清洗汽车、打扫卫生间、在家门口摆地摊、在面包房帮忙做促销等一系列用汗水换回的报酬。

一个原则:不能不劳而获。这个世界上没有白来的粮食,你必须通过对社会作出贡献得到报偿,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另外,账户还让我的孩子看到他劳动赚到的钱是如何升值的。如果他愿意把钱做一些小型的投资,比如买一些小商品,再批发出去,我很乐意给他指导一些生意经。”

别觉得这不可思议,孩子的财商就来自父母的理财启蒙教育。犹太家长把培养孩子的财商作为一种生存能力随时随地加以培养,尤其是财富创意

犹太《家庭教育》杂志上的一个数据调查表明:财商能力培养越早的人,日后的年收入越高。因为财商能力起步早,事业意识萌生早,投资概念醒悟早,日后正式加入就业大军越容易先声夺人。犹太人在经济金融界实力首屈一指,包括许多金融巨头公司老板、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金融大鳄”索罗斯、全球富豪榜第二的“股神”巴菲特等。不是犹太人财商天生就比其他民族优秀,而是他们的财商从娃娃就抓起了。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堪称全世界范本。

第一阶段:认识钱

当孩子还在牙牙学语时,父母就会教他们辨认硬币和纸钞,让他们体会“金钱可以购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钱是怎么赚来的”。

有了对金钱的初步概念和兴趣后,犹太父母便加深“钱能换物”的理财观念。

第二阶段:掌钱能力

目前,中国的少儿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花零用钱,有些家长不给孩子零用钱,而犹太家长认为,剥夺孩子们掌控钱的机会,反而养成要花钱就伸手,一有钱就赶快花光的习惯,缺乏对消费的规划意识。

洛克菲勒对孙子约翰零用钱的处理有几条细则:

1.约翰的零用钱起始标准为每周1美元50美分;

2.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让家长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上浮10美分;

3.至少20%的零用钱将用于储蓄;

4.每项支出都必须清楚、准确地记录;

5.未经爸爸、妈妈同意,约翰不可以购买较贵的商品。

第三阶段:赚钱能力

都说开源节流,节流重要,开源的意义更大,这更确切地说是培养孩子的赚钱意识,让孩子了解赚钱的规则,了解到财富流转的规则,在工作中还能体味到回报与付出成比例,这看上去很简单的道理。小时候的这项功课,将会给他们的一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第四阶段:财富知识

除了教会孩子合理地花钱、有效地赚钱,家长们也可以试着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财富常识,带领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投资。现在中国也有银行推出了一些针对青少年的“儿童账户”。家长们不妨带上自己的孩子亲自办理一些基础的银行业务,告诉他们为什么要把钱存在银行里,存款利率为什么会不同,如何填写存单和取款单,怎样汇款等。

第五阶段:财商箴言

犹太人从小培养孩子财商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沦为赚钱的机器、守财的奴隶。相反,他们把“理财教育”视为“道德教育”或“人性教育”,从小懂得劳动伦理学,从小学会投资和理财,目的不在于单纯地灌输知识和锻炼生存能力,更长远的意义是要帮助孩子养人生所需要的智慧和正确的价值观。

按照一般犹太家庭的规划,我画了一张值日表,挂在家里的墙壁上。值日表规定了谁哪天洗衣服、做饭、打扫房间。经过全家“家庭会议”一致决定,我们还设立了“值班家长”,规定了“值班家长”的三项任务:一是搞好家里的卫生,比如拖地板、洗碗等;二是安排一日三餐吃什么,具体操作可由我来做;三是安排家人一天的“外事”活动,可外出游玩、可走亲访友等

同时犹太父母还认为,让孩子承揽一部分家务,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可以增强爱的凝聚力(我不是,是不公平)

数千年来,犹太人一直把生存教育作为教育的宗旨,这不仅是由于犹太民族特殊的成长经历,更来自于人生五种主要活动的排序。根据这五种主要活动的主次关系,犹太人把生存教育列在第一位,他们认为顺其自然是最完备最严密的。这五种主要活动排序如下:

①维持与自己生存有直接关系的活动。

②为获得生活的必需,维持与自己生存有间接关系的活动。

③以教育后代为目的的活动。

④维持正常社会和政治关系的活动。

⑤以满足爱好和情感的一切活动。

,更有时间意识、财富意识、责任意识(很重要)

父母们会为孩子列一个家庭杂务和日常事务的工作清单,每件工作价值一定数额的金钱,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选择完成,完成后会获得相应的报酬

明,为什么以仅占世界人口3%的比例却把握了世界的经济脉搏,他们靠的不是所谓的高智商,而是从小跟生活接地气儿的家庭教育。对比我们当代中国家庭,只要孩子按照父母的旨意好好学习,就会得到家长给予的任何东西,孩子们缺乏切身体会,感受不到学习跟家庭、生活之间到底有什么重要联系。甚至有很多孩子大学毕业后,还是懵懵懂懂,不知道怎样谋生处事,怎样成家立业。

虽然少数几次,他也把春卷拿到学校去销售,可总是偷偷摸摸地很低调地去完成任务,找不到价值感。这其实悖离了有偿生活机制的初衷。因为,有偿生活机制的目的不是催促孩子赚钱,而是让他们懂得劳动伦理学,调动他们的生存积极性,帮他们树立生活的理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我鼓励以华多跟犹太同学交流,哪怕跟犹太同学多聊聊上海的生活也好,因为犹太孩子的营销意识真是太灵活了。说到这里,我劝今天的中国大学生别抱怨社会没提供给你们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职位,职业素养训练和投资理财观念不是一朝一夕锻炼出来的。很多事情的成功来自于多年正面能量的积累,犹太人之所以掌控了全世界这么多财富,跟他们从小进行的营销训练密不可分。

做了多少年的春卷,我从来没想过在口味上根据市场需求做细分改良。我非常尊重辉辉的建议。我把地道的上海春卷进行了以色列版本的改良,分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家庭是培养孩子CEO管理能力的最有效基地。“有偿生活机制”从多方面锻炼了孩子的信息管理能力、成本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经过这种管理能力培训的孩子,更符合未来国际化人才的素养。

(一)锻炼孩子的信息管理能力

(二)锻炼孩子的成本管理能力

(三)锻炼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做了多少年的春卷,我从来没想过在口味上根据市场需求做细分改良。我非常尊重辉辉的建议。我把地道的上海春卷进行了以色列版本的改良,分为辣味春卷、咖喱春卷、巧克力春卷、奶酪春卷等好几款。果然,这种改进明显地提高了春卷的销量。而这些基于市场需求的思考和分析,也是辉辉的商业头脑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开端。

同时,辉辉也慢慢领会了犹太人财商的精髓。犹太人共同的特点是从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钱的行业,从事其他人不做的、无须花钱和投资的工作。

从小就不让孩子干家务,养懒了孩子的斗志,从小就不教孩子理财,让孩子到了三十岁才明白什么是投资,就只能坐坐末班车疲于奔命。从小就告诉孩子只有分数最重要,结果孩子的生存技能通通退化。(呵呵,我)父母因为疼惜子女,因为落后的教育观念,为子女人为屏蔽掉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劳动伦理课,这并没有带给孩子更美好的明天、更灿烂的前程,这其实是用子女的成就来交换父母眼前的好意。在犹太父母看来,每个孩子都有做富翁的潜质,每个孩子都有如鱼得水遨游这个世界的潜力,关键就看父母的家庭教育能不能挖掘出来。

以色列家长尤其重视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在家长们的呼吁和建议下,小学二年级开始就设立公共演讲课,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让他们长大后习惯于勇敢地表达自己。我女儿读高中的时候,学校邀请了一家跨国公司的总裁做讲座,他的话让我女儿一直记忆犹新:“从我的经历来讲,关于你到什么大学去念书并不重要,关键看你自己的实战能力和交流能力。即使你毕业

我们不妨探讨一下他们的解释,他们常常认为是人际关系奇迹般地发挥杠杆效应,由此,取得了超越个人能力多倍的成就。犹太人相信,成功人士不是因为他们比平常人更加勤奋,才有今天的成就。虽然勤奋也曾经是他们努力的一部分,但并不是他们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因为一个人即使再勤奋,也担当不了多少工作量。

犹太父母把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视为生存质量的重要评估指标,不仅因为社交能力关乎一个人理想的实现,更在于它关乎孩子个性的发展和幸福程度。人际关系状况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一个人如果拥有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他就会是幸福的,他的个性也会得到健康发展;而如果一个人生活在紧张的人际关系中,他的幸福感会下降许多,伴随他更多的将是孤独、寂寞、自卑和疑虑。以色列教育专家通过研究发现,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很多情形下,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孩子尽管已经拥有相当的能力,并且也愿意付出最大的努力,却未必能够找到用武之地,因此,这些人常常有怀才不遇之感。

儿童心理学家马·劳迪斯·卡兰丹认为:“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并非把他推给社会就行了;不干涉孩子之间的冲突,也并非意味着我们袖手旁观,毫无作为。孩子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从他降生第一天开始的,他的第一任社交对象,就是作为他父母的我们。他与别人的交往模式,都首先在我们这里得到练习,所以,我们怎样跟孩子打交道,孩子就怎样跟别人打交道。我们怎样处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孩子就怎样处理他与别人之间的冲突。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是孩子社交能力的训练师,是他们社交行为的模板。

孩子一出生,首先面对的关系是和父母的关系。所以,家庭氛围是孩子今后人际关系的底色。只有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好,和其他人的关系才会好。父母要在家庭中努力营造一个信赖、坦诚、互相尊重的氛围。一个连父母都不信赖的孩子,怎么可能信赖别人和被别人所信赖呢?

在我的成长中,父亲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他曾经在送给我的一个笔记本上写下这几个词——博爱、感恩、诚信、忍耐、乐观,而在几个词之后才写着“知识”,其意义不言自明。

父母的某句话、某个举动,父母自己没有意识到,却在孩子心里留下了痕迹。“言传身教”这四个字很有道理,我甚至觉得,父母的这种言传身教和家庭的氛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比学校教育更加重要的作用。

忙完一天后,我会坐在书桌旁,把一天的感受写在笔记本上,这是我三十多年来的习惯。看着本子上那些或浓或淡的墨迹,回想这一生走过的起起伏伏的道路,真是无限唏嘘。我写过一首《我选择》的诗,那是我内心的写照,也是我想跟我的孩子们共同分享的:其实,我可以选择阿尔卑斯,仰望峰峦的白雪,缅怀我的生父;或者,我也能选择耶路撒冷,跟随朝圣者的祈祷,祭奠我的祖父;但,我选择中国,选择在中国大地上……

经常性的训练非常必要。有些社会交往技能是必须“教给”的,如怎样参与到别的游戏活动中去,怎样对同伴的友善行为做出回报,怎样与同伴分享食物、玩具,怎样给予同伴关心、帮助和同情,在这些时候应该说什么话,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经常向孩子讲述这些,比单纯让孩子模仿别人效果要好得多。

4.应该注意多表扬那些符合社会期望的“好行为”,如合作与分享行为,而不鼓励孩子那些“不好的行为”,如攻击性和独自游戏、目中无人等。我国古代著名的“孔融让梨”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当家里吃好吃的东西时,可以让孩子充当分东西的角色,当孩子有机会与别的孩子一起玩时,鼓励孩子想到别人,把玩具分给别人,等等。

家庭是培养孩子CEO管理能力的最有效基地。“有偿生活机制”从多方面锻炼了孩子的信息管理能力、成本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经过这种管理能力培训的孩子,更符合未来国际化人才的素养。

(一)锻炼孩子的信息管理能力

以前,我的三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不关心家庭的脚步和规划。而我也把家中大计都揽在自己身上,我是大人嘛!但是,犹太妈妈可不这么想,他们认为孩子也是名副其实的小主人,有责任参与家庭管理,他们鼓励孩子开动脑筋搜集信息,为家庭发展献计献策,跟着家庭的脚步一二三齐步走。

比如,犹太父母会把每年的度假项目全权交给孩子们来打理。由孩子负责制订全家的度假计划,让孩子自己在网络上收集度假地的相关信息和攻略。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孩子们要对各地的旅游特点、报价、季节等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最后形成一个小报告,声情并茂地对全家人进行汇报。还有,犹太家长还特别喜欢拜托孩子做“Family Tree”或者家庭相册。为了搜集信息,孩子要去采访爷爷奶奶讲述当年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总结,做成图文结合的家庭相册,分发给亲人与朋友。制作“Family Tree”的过程锻炼了孩子们的信息归纳能力。

(阿伦也这样说)

以色列家长在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方面有两个基本原则。他们从小教育孩子:“一是要以两倍于自己说话的时间倾听对方的话。二是要多提问,求得知识是人际关系的开始。”(背下来这句很重要)

辉会很尊重杂货店里销售的每一样东西,尊重人家的杂货店文化。辉辉的成长真是跟他小时候的历练分不开。我们全家一致公认,辉辉的脑子就像是一个电话本,录入了一张四通八达的信息图。给他一个信号,他马上就能知道相关的信息。(这不就是联机大脑吗)

这不奇怪,孩子已经具有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却没有形成社会沟通能力。孩子迟早要跟社会接触,“圈养”容易使孩子失去个性。成天把孩子锁在家里,除了课本还是课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孩子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孩子欠缺必要的人际交往,社会沟通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极易形成孤僻、狭隘、内向的性格,缺乏责任心,

专家们指出衡量孩子交际能力的标准是:

1.不惧怕陌生环境,很快适应新环境。

2.必要时,能克制自己的感情。

3.有独立能力,不喜欢依赖别人。

4.与小伙伴相处和谐,能在各项活动和游戏中合作成功。

5.善于和乐于帮助他人,并能谦让。

6.能理解成人的意图,并能按成人的意愿去办事。同时还能提出自己新的观点和建议。

7.有组织能力,在游戏和学习中能起到“小领袖”的带头作用,并为伙伴们所喜爱。

8.在公开场合中,能聪明、机智、不卑不亢地表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9.热情开朗,与人交往中充满尊重和信任。

著名犹太教育家齐克罗宾把孩子的交友过程分为四个互相重叠的阶段,

三至四岁为自我中心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经常把在一起玩或者住在附近的孩子当成朋友。最好的朋友就是住得最近的孩子。这时的孩子寻找朋友就是为了有用:对方有他喜欢的玩具或者他不具备的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更善于交往,却拙于影响他人。

四至六岁为自我满足阶段。交友,互惠不是目的,他们往往不能同时交较多的朋友。

六至九岁是互惠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交友是互惠而平等的。因此,他们评判朋友就有了一个标准:谁为谁做了什么,并希望得到回报。正是因为这种互惠的关系,这时,有友谊也只限于一对、小团体或者小派别,而且一般为同性关系。

九至十二岁是亲密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朋友的表面行为不太注意,转而关心其内在素质和幸福与否。许多心理学家把这一阶段视为所有亲密接触的形成阶段,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孩子在这个时候不能找到亲密的朋友,那么到年少或者成人时代就永远得不到,也不会得到真正的亲密伙伴。

凭个人能力取胜的人,往往只能昙花一现,不会维持得太久,原因是,他们总有江郎才尽,或者心衰力竭的一天。懂得和别人资源互换的人,才是干大事的人。尤其是那些企业家们,他们的事业之所以能够长久兴盛,甚至传给他们的后代,秘密就在这里面。

犹太著名教育家约瑟说:不同社交性格的孩子对未来机遇的把握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因为不同社交性格的孩子受其性格特征的影响,在社交行为上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机遇是千变万化的,有的机遇容易被某种个性的孩子抓住,而有的机遇放在他面前也如同虚设。反之,让另外一种社交个性的孩子遇上,可能就如虎添翼。因此,父母在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基础上,也非常有必要了解孩子的社交性格,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把握好机遇。

我看到很多孩子非常聪明、有才气,学习成绩很好,但他们往往恃才傲物、自私自利,人际关系很差,不被别人信赖和认可,也没有朋友。一个没有朋友的人,即使其他方面再优秀,也是可悲和孤独的,不会有大的作为。父母只是一味溺爱,却没有培养孩子的人生根本——做人,使孩子不知人生目的。这样的人,培养何用?

难怪犹太家长说,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生产力,它和知识一样,都可以转化成实际的效益,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但这方面的能力往往被我们中国父母忽视。许多人往往会说,这个人一点业务能力都没有,只知道搞人际关系。人们把业务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看成是两个敌对因素,这是错误的观念。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应该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以色列的很多学校都把培养人际交往能力、领袖精神写进了他们的培养目标。

知识也是一种信息,学好眼前的知识,它们会大有用处的。当学校课程讲到以色列移民法时,以华脑子里一下子就联想到自己的家,他马上举手问老师,咨询相关的法律流程。结果,他发现有一笔移民安置费我没有去领取

小儿子辉辉不到三十岁就成为世界富豪,首先要感谢他的信息管理能力。辉辉的以色列同学给他起了个绰号——号码百事通。要知道,以色列小朋友的信息管理能力可是独步天下,受到他们认可一定要货真价实才行。辉辉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多听、多看、多观察、多提问。这些有规有矩的小细节,帮辉辉养成把各种信息随手归档的习惯。他就像是一台摄录机,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清晰地记录下来办事情的流程以及需要处理的各种事项。这些好习惯一直跟随辉辉到现在。

辉辉为什么总能挖掘到利润丰厚的空间呢?辉辉从小就把一句话当做座右铭:即使是风,你也要知道它的来历。辉辉能进入门槛极高的钻石行业,跟他小时候锻炼出来的信息应用能力息息相关。

在以色列,更懂得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反而是富家子弟,家长们有意让他们深入生活。经营一个家庭就是最考验人的项目,是个最锻炼人的管理学院。

父母、老师当时并不在身边。

看到这一幕时,我很受触动,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女孩,竟然有如此强烈的节约物质的意识。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孩子还小,长大了他们知道该做什么就行了,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然而,我们不要小看孩子小的时候,你跟他的任何一个小小的互动,都可能对他往后的人生影响甚大。所以教育有三个字很重要,叫“慎于始”,开始的始。一开始你对待孩子的方法不对,可能一生就拉不回来了。成本管理是一种责任感,孩子的责任感是在生活中一点一点地培养,

“家庭有偿生活机制”的精华就是,通过让孩子感到自己很有能力,让他们懂得成本,懂得责任。

(三)锻炼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孩子们,请问,如果每天都有86400元进入你的银行户头,而你必须当天用光,你会如何运用这笔钱?”

天下真有这样的好事吗?

是的,你真的有这样一个户头,那就是“时间”。每一个人每天都会有新的86400秒进账。那么面对这样一笔财富,你打算怎样利用它们呢?

在锻炼孩子们的财商前,犹太家长首先会给孩子们上第一堂投资课,投资时间!

他们会告诉孩子,如果你想获得财富,就必须投资于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时间。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想变得富有,但很多人不愿意首先投资时间。他们会说,我没有时间,我太忙了,我要做这样那样的事情。这些常见的观点和借口,就是为什么只有少数人能抵达充满财富的世界的原因。

时间管理是犹太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会的第一项投资本领。很多中国家长抱怨说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差,总是输在自己的惰性上。其实,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本质上是一种时间管理能力,它关系到一个孩子做事情的效率乃至事业的成败。

。家里推行有偿生活机制后,他发现,原来每天的时间是需要统筹安排的

看到以往把时间当免费午餐的儿子突然对时间产生了价值感

自从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后,我发现,提高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需要让孩子明白三个常识:第一,时间是个消耗品;第二,事情是有轻重缓急的;第三,时间是有类别的。父母有责任教会孩子根据事情的性质安排不同类别的时间,让孩子懂得把重要的事情第一时间做,把长期做的事情每天设定固定时间。

犹太家教传统偏要找这样的麻烦,他们的家教理念是培养一个和社会接轨的人才,而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职业学生。职业学生很可怕,他们有着高学历高期待。

走进我们在以色列的家,辉辉的房间别具特色。他把房间的床头上、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镜子上、墙上……到处贴满了各色各样的小纸条。这些小纸条上面写满各种各样的希伯来语、英语词汇和常用句型:辉辉从来都不愿让时间白白地从眼皮底下溜过去。睡觉前,他默念着贴在床头的小纸条;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他一边穿衣,一边读着墙上的小纸条;洗脸时,镜子上的小纸条为他提供了方便。不仅在家里是这样,外出的时候,辉辉也不轻易放过闲暇的一分一秒。出门时他早已把小纸条装在衣袋里,随时都可以掏出来看看,想一想。即使每周末去面包店打工,他也会把小纸条贴在面包架上,边干活边读书。而且,只要有机会,他就虚心地跟老板学习口语。有时他跟我说着说着话,一转身就睡着了,手里还拿着单词卡片。(浸润式学习法)

“管”与“放”结合。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做到“管”与“放”的结合。所谓“管”,就是在孩子办某件事时,要过问一下,预期有什么困难,预先做一些必要的指导;所谓“放”就是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孩子才会增长才干。

9.养成习惯。俗话说:“习惯之始如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自理的习惯,并经常督促。

10.不要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要求他能够自理,或是勉强让他负起责任。

1.每天列出计划

确定每天的目标,养成把每天要做的事情排列出来的习惯。每天早晨头一件事是考虑第一项工作,先做起来,直至完毕。再做第二项,如此下去,如果没有全部完成,不要太在意,因为照此办法完成不了,那么用其他办法也是做不了的。

2.区别紧迫性和重要性

紧急的事不一定重要,重要的不一定紧急。当你面前摆着一堆问题时,应问问自己,哪一些真正重要,把它们作为最优先处理的问题。如果你听任自己让紧急的事情左右,你的生活中就会充满危机。

3.充分地利用你最有效率的时间

如果你把最重要的任务安排在一天里你干事最有效率的时间去做,你就能花较少的力气,做完较多的工作。何时做事最有效率?各人不同,需要自己摸索。

4.全力以赴地完成最重要的任务

重要的不是做一件事花多少时间,而是有多少不受干扰的时间。全力猛攻,任何困难都可迎刃而解,零打碎敲,往往解决不了问题。一次只能考虑一件事,一次只能做一件事。

不到三十岁,辉辉就实现了他许下的梦想,并跻身为世界富豪,这些成功并不是观音保佑他的,也不是偶然碰上的,而是以色列生存教育水到渠成的结果。

。大多数的犹太学生成绩都很好,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们在生存教育锻炼中培养出的高度的责任感、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的积极性、行动的高效性。(太对了,太对了)

补充一个有意思的环节,犹太人把外语学习作为孩子人际关系能力培养的一门首要功课。犹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早就发现语言的差异是文化交融的障碍,于是,每个人都要求自己要熟练掌握一两门外语,这也帮助了他们在跨国贸易中取得先机。犹太孩子积极学习外语的信念就是:“会说几门外语,你就具有几个人的价值。”

当人们掌握一门外语后,其收获远非只是增加了一门语言的表达能力。它无一例外地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甚至改变人的气质。因为语言的不同绝非只是单词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表达方式不同。

犹太父母很少像中国父母这样帮孩子找工作,他们从小教育孩子,一切皆有可能。或许孩子们所选择的路荆棘密布,甚至会让他们失足落败,但是孩子们在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达成目标的快乐与成就感,却是营建他们自我价值与信心的重要来源。而这种相信自我价值的能力,会让孩子们时时充满自信,坚定地走出自己的风景。

以色列享有“世界钻石之都”的美誉。尽管没有钻石矿藏,但凭借其历史悠久、领先世界的钻石切割、抛光和加工技术,钻石业已成为以色列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以色列约占世界钻石贸易额的一半。拉马特甘钻石中心位于特拉维夫市城东,这里是以色列钻石交以色列享有“世界钻石之都”的美誉。尽管没有钻石矿藏,但凭借其历史悠久、领先世界的钻石切割、抛光和加工技术,钻石业已成为以色列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以色列约占世界钻石贸易额的一半。拉马特甘钻石中心位于特拉维夫市城东,这里是以色列钻石交易所和以色列钻石工业研发技术中心所在地,与比利时安特卫普、美国纽约和印度孟买并称世界四大钻石交易中心。此间云集了两千五百家钻石厂商,是名副其实的以色列钻石之都,也是世界钻石业的中心。

犹太商人尊崇78∶22之经商法则。在自然界,氮与氧的比例是78∶22;在人体中,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例是78∶22;正方形内切圆与其余部分的比例也是78∶22。犹太人认为,78∶22是不可抗拒的宇宙法则,他们将生意经建立在这个法则之上。他们认为,世界上22%的富翁占有78%的财富,犹太商人要赚的是那拥有78%财富占人口总数22%的人的钱。而钻石,就是那拥有

犹太商人尊崇78∶22之经商法则。在自然界,氮与氧的比例是78∶22;在人体中,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例是78∶22;正方形内切圆与其余部分的比例也是78∶22。犹太人认为,78∶22是不可抗拒的宇宙法则,他们将生意经建立在这个法则之上。他们认为,世界上22%的富翁占有78%的财富,犹太商人要赚的是那拥有78%财富占人口总数22%的人的钱。而钻石,就是那拥有78%财富的22%的人消费的最佳商品之一。钻石(jewel),就是犹太人(Jew)的石头。

只要他过目的东西,都会在他的脑子里备案。

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人士,辉辉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他珍惜每一个机会,顶住每一次压力的考验。他先把一口袋钻石倒在类似教室课桌的长条桌子上,桌上摆放着高亮度台灯和磅秤。他戴上专用放大镜,用小镊子将钻石轻轻夹起,在台灯下仔细观看分辨好,按级别归好类,请老板来验收。然后,重新再打乱,再分类。不断地重复,来考核自己。所有白手起家的富豪在回想起自己挣得第一桶金的时候,心中总是充满了辛酸。辉辉也不例外。辉辉常说,找寻人生的意义,或许不在于站在哪个入口,而在于你一旦进入之后,能够为之付出努力,并且专注地达到最后的目标。(对,但入口也很重要)

爱孩子并不是看你能给他多少锦衣玉食,而是看你能不能发掘他的生存技能和素质。单单给了孩子房子、车子,这也许能让他少奋斗几年,但是,他们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能力,他们也感受不到创业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自己积累是多么开

素质教育”,可惜的是,没有主心骨的家长把音乐、美术、武术、书法错当成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他们完全忽视了孩子的为人处事、价值坐标的建立,孩子的品格,孩子对知识与职业关系的理解,孩子的人生理想以及付诸实践的能力,这些才是“素质教育”的内涵,才是一个孩子(没有主心骨的家长培养出来了也是没有主心骨的孩子)

学了英语、学了古筝、学了舞蹈、学了围棋就觉得孩子出息了?听着家长在一起骄傲地说着自己孩子的成绩时,我真的很无奈,他们完全忽略了,很多孩子大学毕业后没有练就足够的生存技能,缺乏财务管理的能力,心态像“草莓族”,生活做“啃老族”,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错。错在父母亲没有给这些孩子科学的、规范的、智慧的家庭素质教育,以至于这些孩子走出校门后失足在社会起跑线上。(记下这句话很重要)

中国父母是天底下最勤劳、最有奉献精神、最无私、最舍得的父母,但是,家庭教育的比拼,拼的不仅是家长的体力、劳力、财力,更重要的是观念!观念错了,满盘皆输。为了不辜负我们作为家长的这个光荣使命,就让我们从理念的变革开始。机会永远属于早作准备的人,孩子未来的人生也许就从我们改变家教理念的那天开始!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延迟满足

他所要的东西不是唾手可得的。

延迟满足是一种自律行为,可是孩子还小,往往需要通过他律才能做到延迟满足

通过对我国两千多位家长关于孩子社会化问题的调查,在当前我国幼儿家庭教育中,孩子不听话是最大的问题。而造成孩子成为“小昏君”的主要原因,和家长的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有关。

超前满足: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天哪,孩子自私与否跟是否和二胎没有关系,让教育理念有关,你见没有变那他们培养出来的就是爹多一个自私的孩子!!!!看到那国家正义政策不是火上郊游吗?!滚你一直都是超前满足的话,和几个孩子真没有关系,唯一有一点关系的是你没有精力照顾到啊找不到另一个提供超前满足,孩子的心理问题就会产生!

即时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超量满足:允许孩子在饮食起居、玩耍学习、待人接物方面的行为超越规范。结果,你越超量满足,他越忸怩作态。超量满足让孩子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

愚蠢、浪费的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是毁灭性的教育方式,它会压制而不是助长孩子的成长。对这一点的共识应该不成问题,只怕天下多数父母都知道这种满足是饮鸩止渴,但为什么就是遏制不住自己呢?

原因之一:独生子女的亲情俘虏

在过去的多子女家庭,父母的注意力难免会分散,会均分给每一个孩子。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全家人把视线都集中在这根独苗身上。这个孩子是全家唯一的孩子,是唯一的希望,唯一的未来。从这个孩子诞生那天起,父母所有的情感一下子就被俘虏了,不可遏制地要把最好的东西都给这个孩子。

原因之二:无限制地满足孩子从而满足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弗罗姆说过这样一句话:“爱”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每个父母也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如果我们掌握了家教理念的真正精华,是不是可以改变我们整个家庭的命运呢?

听到这里,很多年轻的中国家长会感到很委屈:自从怀了孩子,我阅书无数啊。可是,审视一下,你有没有理解那些教育理念的真正内涵呢?比如说“儿童本位”这个理念,它鼓励家长要走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一定要和孩子交朋友,你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你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等。但是,“儿童本位”并没有怂恿家长把孩子的地位放在高人一等的龙椅上,那是对“儿童本位”的误读。儿童本位强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心灵相通,但并没有授权父母对孩子无限满足或者是轻易满足、超量满足。

如果你喜欢玩,就必须去赚取自由时间,但这需要你获得良好的学校教育和优秀的学业成绩。此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赚到钱。等赚到钱以后,你就可以玩更长的时间,玩更昂贵的玩具。但是,如果你搞错了顺序,整个系统就不会正常工作,那你就只能玩很短的时间,最后只能拥有一些最终会坏掉的便宜玩具,然后一辈子就得更努力地工作,没有玩具、没有快乐。

的答案应该是普通的水就可以解渴,没必要花钱去买。不能从小就给小孩子过高的物质享受。这个爸爸的观念,代表着大多犹太父母的想法。

犹太人认为人的欲望也是无限的,但能满足的只有很少,许多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因此,他们要孩子从小就懂得:每个人的享乐范围是有限的,花出一块钱,就要发挥百分之百的一块钱的功效。即使钱再多,也不买不必要、不适合自己的东西。而且,要想满足更加奢侈的愿望,获得更为优越的生活条件,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不能借由他人的手。

我问女儿为什么,女儿说,莎莎告诉她,她父母非常爱她,他们会竭尽所能为她提供最好的学习和拓展人生的条件,但是,正因为爱她,才不会为她提供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因为,她应该,也能够做到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优越的生活条件。

正因为家庭GDP增长了,如果家教理念跟不上去的话,一不留神反而会害了孩子。如果我做一个对孩子的欲望全盘满足的妈妈,养成她只会索取、不懂感恩、珍惜的毛病,那即使孩子认为我是天底下最爱她的妈妈,那也是我教育的失败,是“拿爱买错”,是事与愿违。

0用错误的方式说“不”或在错误的情境下说“不”,就跟没说一样糟糕。重要的是要知道,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孩子说“不”。

现在的孩子都有点早熟,很早就学会了察言观色,他们非常清楚自己最主要的依靠就是父母。如果父母直接很简单地断然拒绝孩子,孩子可能会觉得很难接受,觉得父母是不是不爱自己了,这样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不好的影响。我们要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讲道理。让他明白我们不给他买并不是不爱他,而是要教会他向父母提出要求的方式。要使他们知道,唯有用请求、商量的方式提出要求才能得到满足。倘若孩子以耍赖、威吓、哭闹等来要求父母,父母不仅不可轻易答应,而且要对他进行耐心的批评教育。

给辉辉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帮助辉辉从小河川开始,成为一片大海。我想这也是辉辉在三十岁前就成为世界富豪的秘诀之一吧。辉辉常说:“这要谢谢我的妈妈呀,她用‘延后享受’的观念来爱我们,让我们把不该花的钱储蓄起来,到了想投资的那天,账户一打开就有资本。”

1.用尊重的态度说“不”。孩子都有逆反心理,硬逼着孩子按照你的要求来,就是有天大的理由,他也不接受。有时候,对这些小机灵鬼,我们得讲究点儿“智谋”,要善于变换方法,达到我们的目的。

2.有正当理由向孩子说“不”,让孩子明白说“不”的原因。当你不得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阻止时,要采取体谅态度,要心平气和、耐心引导,这对孩子的成长及个性的建立都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说“不”,就要以身作则,对孩子提出的正确要求贯彻到底。

3.有创意地说“不”,教会孩子懂得识别表示“停止”的肢体语言。用变通的办法说“不”。采用适合具体场合的、更有针对性的话语来说“不”。提供正面的建议,用有说服力的表达来让孩子接受你“可以做”的建议,从而缓解“不能做”的命令所带来的紧张。避免让孩子起念头,比如说在你们进商店之前,就应该让孩子明白你们来这里是为了买礼物送给朋友,而不是为了给他买玩具,做足提前量,让他自源头起就不动买玩具的念头。

4.拒绝时,不要破坏孩子的情绪。孩子都会察言观色,他们非常清楚自己最主要的依靠就是父母。如果父母很简单地断然拒绝孩子,孩子可能会觉得很难接受,甚至觉得父母不够爱自己,这会给孩子的心灵产生不好的影响。我们要给他讲道理,让他明白我们不给他买并不是不爱他。

5.要教会他向父母提出要求的方式。要使他们知道,唯有用请求、商量的方式提出要求才能得到满足。倘若孩子以耍赖、威吓、哭闹等来要求父母,父母不仅不可轻易答应,而且要对他进行耐心的批评教育。

6.一旦说“不”,就要坚持下去。拒绝之后不能出尔反尔,即便发现有不妥,可以以后弥补,但不要当场反悔,特别不要因孩子撒娇哭泣就改变决定,因为这样做不但会给孩子造成父母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的印象,影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时也使孩子的哭泣得到了“回报”,间接鼓励了他们的哭泣行为,父母要记住,坚持原来的决定,就是一种对孩子把“哭泣”当武器的行为最有效的改进。

7.拒绝孩子之后,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东西是值得拥有的。让他们感觉到,有更美好的东西是爸爸妈妈为他做的,使他们体会父亲的慈祥和伟大,母亲的关爱与体贴,他们将受用一生。

8.家长切忌随意说“不”。这样做会让孩子的自我意识受到压抑,还会产生极强的逆反心理。

9.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多的信息或过度的形容,以免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在经济有点拮据的时候,父母最好别对孩子说这样的话:“我们家很困难!”父母可以大致地告诉孩子:“从这个月开始我们得节俭一点,因为我们有一些更重要的家庭支出计划。”而当父母加薪时,则可以说:“以后我们可以有多一点的钱买书和外出旅游了,因为爸爸工作努力获得更多认可了。”

10.在“是”与“不”的平衡中,培养孩子健康、折中的个性。性格决定命运,健康、折中的个性是孩子一生幸福的保证。

我发现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却看不到穿棉衣或防寒服,顶多穿一件绒衣。看着我大惊小怪的模样,陪同我的老师解释说:“幼儿应该比大人少穿点衣服。他们精力旺盛几乎可以用来‘发电’。活动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肿的服装还会影响他们的灵活性。犹太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禁不起挤压和挫折,就不能茁壮成长。过于娇气培育不出好种子。”

我当然非常心疼,可是,我没有把焦虑不安的情绪表现在脸上,那样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孩子,会使他们变得敏感,不能吃一点苦头。我要以勇敢的姿态和积极饱满的情绪面对挫折,展示给孩子,暗示给孩子,为他们树立一个如何面对小疼痛的榜样。我藏起一半爱,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长得更茁壮,而不是禁不起风吹雨打。

宁可粗养,也不要对孩子超量满足,这是犹太父母见面时百说不厌的话题。本来,“小儿需要三分饥和寒”,“初生牛犊不怕虎”,这都是中华民族传统家训,现在却成了出口转内销

都说教育是一门艺术,为什么不叫技术叫艺术呢?我想是因为教育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教育过程是没有办法量化的,这里面最不好把握的就是情绪

因为我们对隔代的孙儿,有太多的愧疚,太多的宠爱,太多的血肉情缘,太多赴汤蹈火的爱。所以,我们尽量少带,我们尽量别“害”孙儿。

因为我们狠心不了,狠不下心,就爱不成。

超量满足”反而过犹不及,把孩子栽培成一颗草莓,外表光鲜亮丽,却不具备坚实的精神内核。不能挤压,一碰就出现凹痕,次数多了会烂掉。那么,毁掉孩子前程的罪魁祸首就是你!

许多孩子从幼儿时期开始,就是在家长的赏识甚至夸耀中长大的,所以许多孩子往往会把注意力过多集中在自己身上,并十分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最聪明和最完美的那个,以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这是十分正常的。但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加以正确引导,也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形成自私乃至自恋的性格特征,给孩子以后的生活留下阴影。

但同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生活中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遇到失败要学会勇敢地去面对。犹太人把逆商看成是需要付出最高代价的商品。他们把每个人的命运形容成湍急的河流上的一叶扁舟,而逆商是每个人手中的桨,它可以使你抵达光辉的彼岸,也可以使你随波逐流。

真的像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诗:‘牢骚太盛防断肠,风物长宜放眼量。’”

胡萝卜、鸡蛋、咖啡,三样东西面临着同样的逆境,被放进开水中,但是,它们的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由强壮、结实变为又软又弱;鸡蛋从易碎品变成坚硬、实心;而咖啡豆更妙,它倒和水融为一体。

人生永远都有两个机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向两个方面发展,都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但即使最差的结果中也会蕴藏着希望,就如同最好的选择也可能带来灾难一样。用中国古老的哲学来解释,就是无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应为孩子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的匮乏常常是孩子产生挫败感的直接因素。如果孩子是这种情况,那就手把手地教他知识和技能,让他产生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5.合理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有些挫折的产生无法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来阻挡、回避。对待它们,我们要教孩子合理运用一些心理防卫机制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比如孩子长得黑且受人嘲笑,家长就可以安慰孩子:“皮肤黑更健康呀,我觉得你也很可爱。”

犹太人的三大节日是逾越节、五旬斋节和结茅节。和多数民族将胜利、喜庆作为节日不同,犹太人最盛大的节日是纪念苦难的日子。以逾越节为例,节期举行为时数日的繁复的收割仪式,父母们通过讲述历史来让孩子缅怀苦难,培养意志。宴会上摆有嫩芫荽,象征春天万物成长的希望;咸水象征犹太人被压迫的泪水,苦菜代表奴役的苦楚,无酵饼则是祖先们寻找自由时吃过的食品。女儿在以色列第一次赶上最盛大的节日“逾越节”,学校里也给她发了这种很难吃的面包和很苦的叶子。老师们还在这一天讲给他们一些比较深刻的道理。

生存,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韧性和毅力的较量。犹太家长认为,孩子如果在少年时期接受预防性的生存教育,就比较有能力开拓宽阔的人生境界;反之,如果在少年时期缺乏预防性的生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生活飓风,就容易爆发“人生危机”。做父母的如果为孩子长远着想,就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信念,让他们禁得起风吹雨打,孩子长大之后,一定会感激父母赠予的这份人生财富。

一次,宋老先生选择了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带孩子去龙华。他不让孩子们参观龙华古刹,却让他们丢开手中的雨伞,站在古塔下淋雨。他指着高高耸立的龙华塔对孩子们说:“你们看这座塔,千余年不怕风雨,为什么?因为它基础牢固,骨架紧密。你们将来投身革命,就要从小打基础,练骨架。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始比赛,围绕宝塔跑六圈,六六大顺!”他带头跑了起来,孩子们紧跟其后。在泥泞中跌倒了,他们迅速地爬起来再跑,无一肯落后……宋家还有另一项锻炼孩子耐力的办法,便是与孩子们一起禁食一天。在这一天里,让饥肠辘辘的孩子们面对吊胃口的饭菜,克制食欲,宁可忍饥挨饿,也不去碰一下食物。

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地模拟情境,不仅可以锻炼孩子抵御生活飓风的能力,还能培养孩子在学习方面的意志品质。

现在,很多孩子学习上娇气、任性、不投入,往往跟缺乏家庭意志教育有关。应试教育最考验一个孩子的意志品质,考试的科目设置和题目安排只能从选拔的需要出发,不能全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而绝大多数孩子很难对所有的考试科目都感兴趣,没有兴趣的怎么办?这时候就看意志品质了。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在应试教育中脱颖而出的孩子,不管是不是填鸭式学习,但毫无例外都是意志比较坚强的孩子。正是因为他们能忍耐、能克服、能坚持,才考上了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反之,也有很多孩子,他们智商很高,但是学习上娇气、任性、不投入、讲条件、怕吃苦、没耐性,结果学习成绩不佳,而这也恰恰是意志薄弱的典型表现。

日本人把做学问称做“勉强”,意为强制性地激励自己,避免产生懒惰的情绪,并努力习得一技之长。犹太人把学习称做“重复”。从字面上看,它的意思是亲自读﹑说﹑听,多遍地练习,最终将文章全部内容记住,其实,它背后反映的就是一个真理:生存韧性。这种韧性在犹太孩子当中是普遍存在的。

意志力是孩子具备的内在力量,每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都有这种基本特质,它并非少数孩子的天赋,至于能不能激发出来,还看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通过和以色列朋友的交往,

意志力是孩子具备的内在力量,每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都有这种基本特质,它并非少数孩子的天赋,至于能不能激发出来,还看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通过和以色列朋友的交往,我发现,犹太家长苦心孤诣地模拟家庭情境或者送孩子去一些特别的贵族学校吃苦,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别陷到“超量满足”、“超前满足”的甜蜜陷阱中。也许是历史上的灾难让犹太民族始终不忘过去,因而才能以罕见的勇气和毅力,在资源奇缺、环境恶劣的沙碱地上,在战火连绵的时代建立起美丽的家园,并且人才辈出,各领域精英遍布世界。

犹太人为什么在许多领域风生水起?“爱而有教”的家教传统帮助这个民族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在我所阅览的以色列各种家教读物上,都提醒父母不要因为爱而忽略了教育,道理很简单:家庭教育是由父

犹太家训告诫父母:不担心你身为父母不爱孩子,就恐怕你身为父母,因为太爱孩子,反而忘记教育孩子。

爱而有教”,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最注重的家教优良传统之一,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臣,比如司马光、曾国藩等都留有家训。司马光不仅写下了千古流芳的“砸缸的故事”,他更写下浩荡的《家范》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之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司马光在几千年前就注意到,父母爱孩子,最大的误区就是只知道爱,却不知道教。这样的结果最终只会毁掉孩子,过错完全应由父母亲承担。另外,中国古代还有一部特别有名的《颜氏家训》,它的作者出身名门望族,洋洋洒洒写下二十多篇妙文,把给孩子立规矩比喻成在悬崖峭壁旁建栏杆,教育家中具有父母“职称”者如何爱孩子才能使之成人。

现代中国家庭强调孩子自由发展,但这往往也让家庭教育走向了另一个误区:纵容和盲目满足。虽然现在都说让孩子自由发展,但是这和给孩子慎于始的“家范教育”并不矛盾。有规有矩是一个孩子高素质的表现,也是他在未来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开展良好交际的基础。如何让孩子“懂规矩”?拿“说话”为例子说:小孩爱如何说,听他随便说,但是,就连放肆话都不干涉他,就是家长的爱而不知教了。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爱中有教、严格要求正是出于深切的爱。所以,做父母的不应该受盲目的慈爱所支配,要“爱中有教”、“爱中有严”。当然严格要求并不意味着对孩子动辄训斥打骂,而是要做到以合理为前提。而且,态度也应该是智慧的、耐心的、循循善诱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犹太家庭教育之所以成功率很高,就在于他们很重视从小给孩子建立家范。犹太家范到底有多少?其实都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比如,离家外出给家里人打招呼,在约定时间之前回来;遇见邻居要主动问好,自己的房间要收拾干净,吃完饭要把碗拿到厨房,家里公用的东西用后要归位……就男孩子来说,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有的已经改正的坏习惯还可能再犯,父母不要因为他们违反了规矩,就马上处罚他们。

一旦惯例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犹太父母就能够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每次出现相同的情况,就不必从头再来了。只需说“现在是熄灯时间”、“晚餐时间”、“整理玩具时间”……而不是像我们今天很多中国父母那样,追着孩子满屋跑说:乖,快来吃饭,再吃一口。或者又累又委屈地看着满屋子的玩具,无奈地说:“你怎么又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又或者色厉内荏地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但其实心里也无可奈何,因为,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习惯。

看到孩子撅起小嘴,脸红了,他爸爸笑着跟孩子沟通说:“孩子,爸爸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大富豪,生活非常节俭,有人劝他说,你是大富豪,几辈子都花不了,何必过这么清苦的生活呢?你这样做,人家会认为你装穷。富豪就说:‘我现在收入很多,可我不能总有这么多的收入呀。如果我让全家人习惯了奢侈的生活,有一天我没有这么多收入了,他们会很难适应,会觉得受不了。我现在让他们学会节俭,以后他们会生活得很安定。’孩子,如果有一天,家里没那么多东西可以吃,你是不是会很难受呢?咱们现在就要学会珍惜每一样东西。吃东西的时候要先想一想,自己要吃多少,吃多少就拿多少,拿来了就要吃完……”

这位犹太爸爸的循循善诱就是典型的犹太家教风格。犹太家长特别喜欢讲小故事,然后用小故事引出大智慧,给孩子留出自我反省、咀嚼的空间。

其实,父母治家教子并不难。主要弄清楚两个界限:一是划清“活泼与放肆”、“有规有矩与缩手缩脚没主见”之间的界限,很多家长往往由于划分不清楚这个界限,而把它们混为一谈。犹太教育学者曾有一个比喻,帮助父母们把握这个界限。比喻是:在一片草场上,羊在栅栏里东奔西跑、吃草玩耍,这叫做活泼,牧羊人没有必要干涉它。但如果羊跳出栅栏,那就是放肆,牧羊人就要行使职责。教育者把家庭教育比喻成牧羊,没有侮辱孩子的意思,

(二)

因为慈爱的父母太难坚持原则不动摇。如果父母自己先违背了规则,那么父母就会在孩子的心里失去威信,孩子也不会形成规则意识,这样教育孩子就会一次比一次难。当然,有些规则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放宽要求。比如,孩子表现

爱而有教”是父母以智慧的方式,给予子女最宝贵的馈赠。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你看他越来越明白事理,他看你越来越可亲可敬,更增添了天伦之情。因为他从自己在社会交往中所受的反馈中知道:是父母的远见卓识,给了他幸福的能量,让他圆满地过渡为成人。而这时,你可以渐渐地放松约束,尽情享受家范带来的安乐。

不患慈,患知爱而不知教”,对父母来说,既是一种意志力的考验,也是一种教育智慧的考验。通过了这个考验,你才有资格说,你爱孩子,爱得不肤浅、不狭隘;你拥有经过认证的父母职称,而不仅仅是徒有其名的父母身

1.对话法立规矩。以中国家教观点看,接大人的话尾习惯是没有教养的表现。但是,犹太家长给孩子立规矩时,采用的对话法恰恰鼓励孩子接话尾。这就是说不是把孩子当成所要教的对象,而是把孩子放在与大人同等的人格地位上一起讨论,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让孩子盲目服从。这样的对话式教育法要求父母有足够的人情味和忍耐性。

2.游戏中学习立规矩。以色列孩子从婴儿时起就和同龄的孩子一起游戏,按照制定的规矩、时间表吃和睡,于是很自然地养成和他人一起遵守纪律的习惯。游戏是社会的缩影,孩子们在游戏中可学到遵守规则、承认胜败、合力取胜。

3.孩子违背规则之后,父母就一定要给予惩罚,不然就会丧失父母的威严,规则也会失去根本的约束力。

4.代替体罚,给予反省时间。暴力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在孩子的心里埋下恐惧、愤怒和怨恨的种子。孩子犯错误时,犹太父母不打孩子,也很少大声地跟孩子对话,这样孩子更容易真心领悟到自己应该建立的行为准则,从而不会有冤屈感。父母过激的反应会强化孩子的印象,而吓唬的作用是有限的,孩子会发现最后父母还是会疼爱自己。所以说,相对低调而严格的惩罚,会让孩子感到规则是不可违背的。

5.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此后果最好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

6.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7.多用正面口吻告诫孩子,不用负面的说法威吓孩子。

8.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不应今天这个样子,明天就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

9.所有的规矩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家长也要严格遵守。比如,要让孩子规矩进食,家长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家长自己就必须先做到。

10.给孩子立规矩要制造轻松的氛围。孩子不服从父母时,不要强硬地推行,因为无论孩子多小,都“打”不过、拧不过他。剑拔弩张之时最难实行规矩,不妨采取迂回战术,施展一下自己的喜剧才能,尤其要顺着孩子的思路说出他不遵守的理由,并说出解决的办法,孩子往往更容易接受。

11.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给予孩子自由。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往往由于划分不清楚“活泼和放肆”、“有规矩与缩手缩脚没主意”之间的界限,而把它们混为一谈。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

你真的希望孩子成功吗?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撤退吧。只有你放轻松了,他们才会飞得更高。

但是,“过度抚养”在21世纪发生了戏剧性的演变,就像刹不住的汽车一样,显现出“直升机父母”对“完美小孩”(perfect child)的期待。家长们全方位地渗透进孩子的生活,从酸奶的牌子、衣服的挑选、零食的口味到食谱的搭配,从学习音乐、绘画、运动量的安排,到玩具、小伙伴、游戏的内容、活动的限制,大人都要参与过问。追着孩子穿衣、洗脸、吃饭、收拾玩具,把水果削成小块儿送到孩子嘴里,孩子稍有不适,动辄小病大治,无病猛补,往往造成营养过剩,致使肥胖儿童比例上升

,专门设有家长项目主管,他的职责是定期召集一定区域的父母和教师见面。我儿子所在学校的家长项目主管给出的建议是:参观(但不要太频繁)、交流(也不要太频繁)、别(过于)担心、期待变化、相信他们。即从孩子身边撤退并不意味着放松对孩子的教育。

犹太家教认为,“过度抚养”忽略孩子的成长需求,是对孩子的一种心灵侵犯,会降低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和适应能力。家长越开“

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的一句名言,可能对叱咤职场的新爸妈来说更有说服力,他说:“一个获100分的家长,绝对不是一个成功的家长,他们的‘爱’就像双刃刀,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无独有偶,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

有一部关于胡杨树生长的纪录片,讲述的是培林专家种植胡杨树的诀窍,正好也暗含对“过度抚养”与“慢养”的反思。若频繁地给胡杨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会不往泥土深处扎,只在地表浅处盘来盘去。适当地控制施肥浇水,胡杨树的根自会拼命向下扎,恨不得把根穿过沙土层,一直扎进地下泉源中。有这么深的根,胡杨树何愁不枝繁叶茂,何愁会轻易被暴风雨击垮?

倾听是一剂良药。倾听不需要教育孩子“你应该怎么做”、“你不应该做什么”。倾听是作为一个有耐心、善解人意的听众,去抚慰孩子受委屈的心灵。(我家会伤人,说出我的心。我就想这样被理解。)

如果孩子天性胆小懦弱,缺乏决断能力。父母不要有意刺激他,要引导孩子将心里的恐惧说出来,要体谅他的顾虑,接受他的感受,同时向他表示支持。

经常看到很多父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不留余地的控制与管束,父母给孩子所能够给予的一切,这种神圣宝贵的爱,是无私的奉献,而不是支配,不是垄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需要进行一种爱的方式的转化,这就是把对孩子的过多照顾、保护、支配,转化为一种宽容心,一种有境界的距

当新生儿呱呱落地的时候,首先要剪断与母亲相连的脐带。只有剪断脐带,才能母子平安,才能使婴儿自我生存。同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若不给孩子独自的生活空间,漠视孩子主动性的存在,表面上为他营造出温室一样的环境,实则无异于夺去了他独自生长的权利。

。这个妈妈与儿子的距离保持得恰到好处。她总是在不远不近的地方跟在孩子后面,让孩子在需要她时能看到她,同时她也不干扰孩子。大儿子全副精力放在探索世界上,小儿子精力旺盛地抓、拉、爬,认识世界,这种景象很让这位犹太妈妈感到自豪,她说:“我的孩子不用回头找妈妈,而很多孩子害怕妈妈不见了,总是回头找。”

总是回头找妈妈的孩子,跑

朋友的女儿让我来给她评理,她眼泪汪汪地抱怨:“我已经快奔三了,妈妈还是像对待小孩子那样对我,晚上到家吃完饭之后,妈妈一会儿过来看看我干啥呢,一会儿过来送水果,我不想吃还逼着我吃,说是美容水果。”

妈妈感到很委屈,眼睛湿润了。况且,进入了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学会飞的小鸟,他们渴望尊重,而这种尊重大多数时候就是“距离”的代名词。父

妈妈的确有生命赋予的权威,但是这个权威要有的放矢。父母释放的不合理威严一旦被孩子戳穿,他们就会肆无忌惮,把父母当成空气,家长的权威也就形同虚设了。所以,父母适当地给孩子留一点空间,这是人性的呼吸,是维护亲子关系的重要环节。

批评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点到为止,别太啰唆。留下思考的空间,孩子才容易接受。有些家长教训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质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左耳听右耳出。家长唠叨太多,会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经常性的唠叨,导致孩子“失聪”,导致孩子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零反应”,最终使教训失去效果。

:爱的距离是一门艺术。为什么不叫技术呢?我想是因为爱的距离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爱的距离是没有办法量化的,爱的距离最不好把握的就是情绪。

,父母和子女之间更不必说,不会因为我带你来到了这个世界,我就有权力肆无忌惮地对待你

犹太父母力戒惩罚或斥责孩子,也尽量避免用言辞警告他们。

2.即使被迫惩罚孩子,犹太家长也力戒讽刺挖苦,更不会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就随意用不留余地的语言指责孩子

当火气上来时,犹太父母采取退避或保持沉默的对策。退避,可使孩子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避开父母与孩子间的正面冲突,还可避免因在气头上说出过头话伤害孩子。

4.当孩子惹人生气,你因此发现自己的愤怒在膨胀时,可分三个层次讲出自己的情绪状态:“我对你这样的做法很不高兴!”“我真气极了!”“我马上就要发火了!”这些比莫名其妙的爆发有效得多。

5.父母千万不要当着众人面发火,这会使孩子感到脸面过不去而产生逆反情绪。选择适当的场合,会使孩子觉得父母即使发火也是顾及他的面子,因而会减少对立情绪。

犹太父母惩罚孩子时的扪心自问:

1.这个惩罚能改变孩子这种不良行为举止吗?

2.当我对孩子实施惩罚时,我在生气吗?

3.这个惩罚会使我的孩子感到羞辱或者尴尬吗?

4.我不生气时,我能不能对孩子及时贯彻实施惩罚?

5.我是不是先尝试一下肯定性的补救措施?

6.我这个惩罚能不能教会我的孩子掌握良好行为方式的技巧?

7.这个惩罚可以减少以后实施惩罚的必要性吗?

8.这个惩罚是我的教子计划的一部分吗?我是不是出于冲动在对孩子实施惩罚?

9.对孩子的惩罚是始终一致的吗?

10.我的这个惩罚是合理、公平、公正的吗?

不培养“超龄婴儿”

有个家长问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

“我的孩子现在无法无天,谁也管不了,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以色列父母认为:一个从小没有动手机会和欲望的孩子,是不会有创造力的。他们不担心这些工具会弄伤孩子,反而认为,要想消除孩子对工具的恐惧感,就得教孩子细心地了解它,娴熟地运用它。

辉辉假期去滑雪场做兼职时,发现大部分犹太父母会教孩子依据山坡的走向来判断雪深和滑速,在每一个拐弯点和“迫降点”上判断后面会不会有滑速更快的人“追尾”。一些小滑雪能手还被父母带出去“夜滑”,逐渐学会通过观察星空来判断滑道的方向。

以色列孩子胆大心细,离不开父母未雨绸缪的教育。比如跋山涉水时,家长会让孩子观察山涧的水势,教会他们寻找水流较缓较浅的涉水点,以安全地徒步通过。上山时,家长不会让孩子坐缆车,而是教孩子看地图选择登山路线,并根据路线来确定自己要不要带保护绳和拐杖、带足够的食物和饮用水。经过多次跋山涉水的锻炼,孩子逐渐成为胆大心细的小冒险家。

老师回来把小朋友抱下树后,对大家说:“如果你们真想吃树上的果实,就要学习自己爬树,或者找梯子。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如果一个人把你抱到树上,但是他走了,你该怎么下来呢?”

女儿妹妹一本正经地回答:“不要依靠任何人,而是要依靠我自己。”

女儿赶上了犹太人的幼儿教育,反映的是犹太人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做法在非犹太人看来有些离谱,但在犹太家庭教育中却是件很平常的事。犹太父母说:“像这样重复几次后,孩子就不再有依赖心理了。

。在犹太父母看来,孩子成为“超龄婴儿”,是父母对一个美好生命的辜负,是父母教育的失败。

。我们的家庭教育不应该为社会输送没有主见却挑剔人生的孩子。

在教导子女学习方面,犹太人有一个著名的忠告,不要强行给孩子上重轭,学习指令只有轻松愉悦地传达时才有效率。父母把孩子从娱乐场所拉回学习轨道,或者千方百计监视孩子,很难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因为双方已经构成对峙态势。犹太人把学习看做人生的乐趣,家长的理念首先就是培养小孩对学习的爱好与兴趣,长此以往的书香气息熏陶,可以让孩子欣悦地回到书桌旁。

孩子们听完这则幽默笑得前俯后仰,都说要当“小老鼠”,并把学习计划贴在墙上:

1.学习外语一天也不能中断。倘若确实没有时间,哪怕每天挤出十分钟。

2.早晨是学习外语的大好时光。

3.就是学厌了,也不要扔下不学。

4.随时记下并背熟那些平日用得最多的“句套”。

5.外语好比碉堡,必须同时从四面八方向它围攻:读报纸,听广播,看原文电影,听外语讲演,攻读课本,和外国朋友通信、来往、交谈等。

6.敢说,不要怕出错误,要请别人纠正错误。不要难为情,不要泄气。

7.要坚信自己有坚强不屈的毅力和语言方面的非凡才能。

10.切忌“轰轰烈烈”,注重循序渐进。由于对孩子寄予很大希望,家长容易制订过多的教育计划,抓紧一切机会和空闲让孩子学这学那,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春风化雨远胜过有头无尾的轰轰烈烈。

:“儿子,人没有知识,是没有办法实现这样的生活的。你只看到犹太商人的经商头脑好,钱包里钱多,但你知道吗,犹太大商人知识渊博,都有高学历。如果你没有文化,只能做一个可以糊口的小商小贩,进不了大商人的行列,也过不上你所羡慕的那种生活。”

犹太人早就将知识上升到“资本”、“资产”的高度,他们将之比做“抢不掉而又可以随身带走的资产”。在犹太商人眼中,那些没有知识的商人不算真正的商人。犹太商人绝大部分学识渊博、头脑灵敏、风度儒雅,如同中国的“儒商”。他们看起来更像学者,身上透着一股书卷气。

由他自己设置的,因为辉辉想要过这样的生活,所以他的这个远景不是别人的远景,不是虚无缥缈的,是非常具体的远景,在家长的激励下,他的这种远景更容易唤起他的奋起。所以,家长给孩子创造了无比优越的物质条件,孩子眼前还有什么可以比这个更好呢,反而就没有什么愿望了。越是锦衣玉食,越是感到没有目标。”

“历史上最伟大CEO”的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韦尔奇的自传,他在这本自传中写道:他九岁时就在父亲的劝导下去高尔夫球场当球童。他父亲不是让他当童工去赚那高额的酬劳,父亲事后跟他解释说,希望他在那个各界成功人士常常光顾的休闲场所,通过观察他们的言行受到激励,从而找到人生的坐标和榜样,寻找到自己也想成为的人。韦尔奇没有辜负父亲苦心孤诣的家教,他经过模仿和努力,在四十五岁那年,就担任了百年企业的CEO,如愿以偿地实现了少年时代就许下的美丽梦想。

,家长都有必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感受一下自己的命运与自己现在努力的点点滴滴紧密相连。其实,这就是培养孩子对自我人生的一份责任感。如果有机会,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在他们有兴趣的领域里寻找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士,让孩子去效仿。当然,我们不要把成功的概念定义得太狭隘,我们周围就有许多优秀的人可以作为孩子的坐标和榜样。

“退居二线”的父母用兴趣和愿景,帮孩子建立起具有自主性的学习观念。这个观念一旦形成会伴随孩子终生。没有这个自主性,即使参加昂贵的辅导班、购买昂贵的教材也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

我用兴趣教育和生活愿景教育促使他自发地建立了对学习的渴望,等辉辉读大学时,我就更可以做甩手掌柜了,完全不担心他会荒废学业。因为他脑海中已经有了“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我以后要做……

团队发展国际公司顾问苏俊维指出:“只有让孩子学会‘我要学习’,找到兴趣,孩子才有能力去学习、去思考!”今天是“信息时代”,未来更是“知识爆炸”时代,这个时代客观上对每个人的终生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

终生学习能力不是父母能够越俎代庖的,也许我们这边为孩子吹响冲锋号,他那边却鸣金收兵了。就像以色列人力资源专家说的,终生学习能力靠的是兴趣和愿景。所以,我们不妨向犹太父母学习一下,有策略地“退居二线”,让兴趣和能力代替我们焦灼的身影,引导孩子走向更广阔、富有理想的

请不要用我们的价值观为他们思考,因为价值是会变动的。我们几十年的人生经验,真正应该表达给他们的是:孩子,想想你的兴趣在哪里,你的天分在哪里?你能不能拥有快乐的生活?你是否准备好了终生学习的态度?作为父母,我们要锻炼的是孩子的自我思考能力、自我选择能力、建立坐标能力、寻找价值能力。

在以色列广为流传着一句教子名言:教育的目的是把每个人都训练成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这句名言出自犹太后裔爱因斯坦的口中。

反观今天的中国家庭教育,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找个好职业,能否在顺境中度过一生。所以,一看到在国内或在世界上出现了优秀的网球选手,就让孩子学习网球;觉得电影明星很耀眼,就让孩子们去考表演学院;别人家出了钢琴家,自己的孩子也要去学习钢琴……殊不知,那些成名的人为了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曾经历了多少的苦恼、努力、挫折和教训!这样的父母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些,只是单纯地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安排孩子的人生路。

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也该扪心自问:我们有没有因为眼界的狭窄,而出现对孩子的教育失误呢?会不会因为今天的失误而使孩子输掉未来呢?很多家长总喜欢把孩子的一切道路规定好、安排好,铺陈好,孩子只要安心学习就足够了,至于思考能力、选择能力、自我探寻能力常被看做二线能力,处在被忽视的边缘。如果父母想通过辛苦包办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那是很难长远的。习惯被包办的孩子一旦进入社会,就算不被欺负,也不会被重视。

与此相比,以色列家庭的育儿观有很大不同,他们的着眼点在于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组成的,思考是学习的基础。他们教育孩子学习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而思考能让你推开大门走进更广阔的天地。出于这样的教育观念,犹太人非常注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思想与感情交流,父母经常与孩子对话和探讨,并常常对孩子加以引导,诱导孩子进行思考。因此,犹太人也拥有了雄辩的口才和判断能力。

今天的中国孩子博闻强记,比以往的孩子更聪明,但是他们的心灵却有着更多的困惑。孩子习惯了听从父母、老师的安排,从小就迷失在“不会建立人生坐标”的海洋里,养成了判断力贫乏症。

学术明星于丹谈到教育误区时说:“今天的中国孩子是物质上最富足的一代,又是精神上最贫乏的一代。今天的教育无论从教学手段还是教学环境上来说都处于最好的时代,但也是存在很多误区的时代。让锦衣玉食下的孩子摆脱哀愁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辽阔’起来,帮他们建立起人生坐标。当一个孩子的世界中只有奥数和英语,只有练琴和考试,他也就无法明白什么是理想、责任、社会担当。”

。像这样换专业的情形各种各样,而且在犹太学生中极为常见。这是因为他们一直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至于在选择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帮助他们扩大了视野和丰富了体验。

“妈妈,我每天出去观察、寻找,会给自己定个指标。我不是要赚钱,不是要有多少数字,而是一直在思考自己应该钻研哪个行业,希望自己每天的时间过得物有所值。”

钻研是犹太人的成功之道。分析众多犹太商人的成功之路,发现他们大多是先通过钻研成为某一行当的行家里手而后以之起家的。在以色列,与犹太商人打交道你也会发现,他们知识面很广,眼界很开阔,不愧是一个拥有几千年辉煌的商业智慧和丰富的商业实践的民族。

。每逢假期,我常常约女儿一起喝下午茶,在优雅静美的音乐中,我和女儿边喝茶边聊聊她的小梦想。这是我和女儿的“蜜糖时间”。我的经验是,相比正襟危坐地在家里对孩子发号施令,父母在这种气氛中更容易和孩子心贴心,真正发挥出参谋长的作用。

家长若有不同的意见,在彼此充分沟通后,最好还是让孩子自己作决定。让孩子能按照自己的心志,以他自己的速度,去寻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朝着或许平凡却不平庸的理想人生前行。因为,只有在深入思考之后产生的信仰才是最坚定的信仰,尽管飞得慢,却能续航到终点

。“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岁月的沧桑让渔王攥了一大把捕鱼的经验和窍门,他想把这些秘诀传给儿子,渴望他们通过捷径再速成一个渔王。但是“招数”不对路,导致欲速则不达。

没错,我们做父母的也拥有像渔王一样宝贵的人生财富,又何尝不想急切地传授给孩子呢?但是,我们常常和渔王一样忽略了有效教育的一个关键词:体验。(自己切记这点)

开放的社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环境会越来越复杂,所以,家长们也要引导孩子凡事多思考、多辨别,否则不仅可能好心办坏事,还可能受骗上当,自身安全也没有保障。但是,从家长们的主观愿望来说,却并不希望孩子头脑复杂,因为孩子就像小动物,虽然生长在备受约束的人类社会里,却单纯得无法明白烦琐的道理。孩子需要去学习和摸索,需要一个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这更需要成人的包容和理解,也就是要给他一个空间。

辉辉进入钻石行业后,做生意善于思考和分析,遇到商机不冲动、不急躁、不鲁莽,会琢磨一下对方话里的意思,分析一下消息的来源及真伪,然后再决定如何应对。而且,他还从“自行车事件”中汲取了一个道理,就是以诚信为本,不计较眼前得失。这样一来,他的朋友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大,从中国到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菲律宾……辉辉常常说:“当时,妈妈没有埋怨我被邻居小孩骗了,却反过来告诫我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做人。在以色列,如果一个人又精明又很坏,那么他的生意就别想做了。我在做生意时,从来不怕精明人,怕的是不守信誉的人。商人只有精明,生意才能做下去,合作才能长久。”(多对)

辉辉即使不在“自行车事件”上摔这一跤,他也迟早会摔跤,这是成长的必然规律。总结几次经验后,我发现孩子由于拥有的知识不够丰富,加上逻辑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无法作出正确判断。但他们随着身心成长及知识增加,也会拥有作出正确决定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累积经验很重要,也就是说,父母必须给孩子练习如何作决定的机会。练习过程中,一定会作出错误判断,但是,这些错误的经验将是孩子作出正确决定的基础。

我们把一个生命带到世上是让他自己去体会、去经历的,所谓“Life isajourney,not adestination”。而我们往往由于爱子心切,把孩子们该去经历的生命的自由残忍地扼杀了。

如果我常常怀着这种愚蠢的“怜悯心”,用自己的“剪刀”为儿女精心割剪着一切阻拦,使孩子们很轻易地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使孩子们轻易地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孩子们便难以形成那些经过“挣扎”才能获得的健壮体魄和坚韧不拔的性格,他们反而更容易成为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失败者。如果真爱儿女,就要用父母的智慧,帮他们锻炼出硬朗的翅膀,而不是阻挡他们爬出茧外。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结束总结:

有的家长说:“有偿生活机制会不会破坏我和孩子们之间的感情啊,那不是得不偿失了?”

其实,这种想法没理解犹太家教中有偿生活机制的精髓。让孩子学做家务事,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激发他们的生存技能,点燃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不是要做一个狠心的周扒皮妈妈。因为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会通过爱,让孩子感受到“这是爸爸妈妈为我的明天做的”点点滴滴,可以体会到父爱的浑厚与深沉,母爱的绵长与体贴。当孩子借助父母的篝火之爱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时,亲子之情不仅没稀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反而会更感激父母这片良苦用心,更钦佩父母高瞻远瞩的智慧。所以,“有偿生活机制”的最重要课题,首先是经营好你和孩子之间的爱。犹太家长藏起一半爱,不是扔掉一半爱,相反,他们更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东西是真正值得拥有的——是亲人,是快乐,是爱。犹太家长不充当孩子的提款机,不做孩奴,一样也能让孩子的内心感受到童年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对我说:“沙拉,犹太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得更幸福,不要因为生计而忽视享受生活,它会让你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

对我说:“沙拉,犹太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得更幸福,不要因为生计而忽视享受生活,它会让你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

希望,可以和女儿共度一些有意义的时刻,让她感受到流光的美妙和浪漫,而不全是让人分心的家庭琐事。

公主茶室的环境比较高雅,古典音乐环绕在耳边,得体的女服务员穿着维多利亚时期的少女服装轻轻地穿梭。在这样亲密的谈话时间,我放松地靠在椅背上,可以耐心地回答女儿各式各样的古怪问题。有时,我会跟女儿侧耳倾听正在播放着的背景音乐,在心里打拍子,边听边学。

我和女儿都非常期待每周的公主茶室之约。慢慢地,喝茶的时光陶冶了女儿的个人修养,她的气质也越来越从容、优雅。不久前,我在上海的一些朋友去以色列玩,他们约了女儿一起去逛街,女儿特别耐心地给他们做翻译,帮着他们挑选各种预备带回国的礼物。回到上海后,朋友们都向我称赞妹妹:小姑娘是那么清爽、不张扬,说话慢悠悠的,吃牛排时显得那么优雅。我的朋友们真诚地说,特别希望我女儿能去他们家里玩,因为她给人的感觉如沐春风。

这么一回想起来,和女儿一起喝茶的时光,真是没有白白流逝。这些时光让我和女儿共享了天伦之乐,也让女儿成为一个懂生活、有气质的优雅姑娘。别看犹太家教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好像非常功利的样子,其实,当你真正触摸到犹太家教之后,才发现,犹太父母从来不会忽视亲子之间的感情生活,像中国父母子女之间一样,黏糊着呢!

除了与女儿相约下午茶,我还和孩子一起做“时间旅行”,经常唠嗑,一起回想那些特别有意义的过去,以此增强整个家庭的凝聚力。

吃过晚饭,就是我们家“时间旅行”的大好时光,我慢条斯理地给孩子们讲述他们小时候发生的有趣故事。孩子们特别喜欢听小时候的故事,他们想要知道有关自己的神秘故事,包括他们是怎么出生的,他们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他们出生以后的点点滴滴……这里建议做妈妈的不妨从孩子出生后就有个笔记,随手记录下孩子们的第一次,什么时候他第一次吃外面的东西,什么时候他第一次发脾气,什么时候第一次会笑,第一次会拿东西。当然不用记录他什么时候第一次哭,因为哭是天生的。比如说,我的大儿子以华小时候特别漂亮

“时间旅行”让孩子们知道,自从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我就陪伴在他们身边,不论什么时候,不论我是否还在世,我的爱永远在他们身边。他们既感到安全温暖,也为母亲的责任感而感动。在“时间旅行”中,我们全家人一起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与神秘,一起共建着血脉之情的黏稠。

跟我说:“妈妈,你当心手啊。”儿子在那边接电话,我的泪水就往下流。想在这里告诉天下儿女说,其实母亲要的东西真的很少,轻轻的一句关心也好,把母亲放在心上也好,都会让母亲有着无限的欣慰和满足。以华非常快地把电话挂断后,再赶过来,我没有让他看到我的眼泪。以华的细心叮咛,在我心中久久不能忘怀。每每跟朋友唠嗑时,聊起这件事,真有说不出的味道。

犹太家庭教育和我们中国古代家训如出一辙,强调爱与教结合,不患不慈,就患知爱而不知教。爱与教结合,但爱和教都要有度,光强调教,孩子就成了教育的靶子,他感受不到爱,他和父母之间的爱也就不会流动。

索取回报只是形式,而教会孩子感受“爱”,做爱的搬运工,促成双向流动的爱,懂得感恩,这才是我最终的目的。当孩子有意向表达出对父母的爱时,父母可以清楚地让孩子知道:你的爱我体会到了,我为此感到很快乐。这种反馈给孩子带来的快乐是难以言喻的,这会让他乐于表达。

。爱是一个大口袋,装进去的是满足感,拿出来的是成就感和幸福感。

感恩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珍品,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当它升华时,可以奔流不息,可以惊天动地,可以发挥非凡的潜能。

1.教会孩子学会分享,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在犹太人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都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孩子不只接受来自父母的爱,更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罗大伦,爱的循环)

6.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如果孩子时时能用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界,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鸟儿歌唱,阳光明媚,花儿芬芳,这些都会愉悦他的内心。(原来这叫感恩之心)

在中国父母看来,西方人、犹太人对待子女没有人情味,这种观点大错特错。犹太人有一句极为睿智的格言:人类有三个朋友,分别是小孩、财富与善行。只有一个长时期在血与火的急流中跋涉而随时会遇到苦难的民族,才能构思出如此格言。犹太民族清晰地意识到,社会的未来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几乎接近神圣。犹太家庭是名副其实的“孩子的王国”。犹太人有一条规矩,孕妇应当享受特殊待遇,必须让她吃得好。在贫穷人家,甚至宁可大家挨饿,也不能让孕妇饿着。孩子一出生,就成了家庭的中心。用犹太人的话来说:“一岁是国王。”

从这个意义上说,犹太人也像中国人一样热爱孩子、尊重孩子,只是更注重爱的学问。

当孩子走完幼儿期,犹太家长就会把深沉的爱藏在心底,和孩子保持一个有境界的距离。在犹太家教理念看来,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以他独立的人格,面对他的世界。这种分离越早,孩子未来就越容易适应。

可是,斩断脐带,并不代表父母与儿女之间分道扬镳,心生嫌隙。相反,犹太家长认为,真正有艺术的亲子距离,更要让孩子的手可以触摸到自己的心,感受到那份绵绵不绝的亲情力量,感受到血脉之间的缘分,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如同近在咫尺。

以色列《家庭教育》上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父母是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良弓无劣箭,父母应给孩子指出射向智慧人格的高度。所以,父母把爱藏起一半,不是丢失一半爱,而是爱得更深沉、更高尚、更科学、更艺术。

儿子很懂事,不会用父母的爱反过来折腾父母。

歌声是一群永远活着的精灵。因为它们,无论快乐还是忧伤抑或痛苦,都能帮你找到快乐。”那时,年幼的我不能分享你外公远离故乡、避难上海后心中的那份酸甜苦辣,只能偎依在他身边,一知半解地陪伴他欣赏那一段段轻缓的音乐。

岁月之水不停地流逝,转眼我已经到了当年你外公的年龄了,终于可以体会,当年他为什么常常一个人静静地听音乐。只要旋律响起,无论何时何地,也不管浮躁还是悠闲,那一刻的安静与美好,使人觉得人生可以不那么干涸、紧张。

我去音像店买了门德尔松的《乘着歌声的翅膀》,连同信一起邮寄给远在上海求学的儿子,表达了我对他寄托的所有信任和关爱。让他知道,即使远隔千山万水,妈妈也会和他一起分享旅途上的酸甜苦辣,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要推动孩子走向独立人生,要想有朝一日抽回扶着他的手,父母与儿女之间绝对要有“蜜糖时间”。比如孩子小时候入睡前,就是一段最佳的“蜜糖时间”。别对孩子没完没了的问题感到心烦,别对孩子让自己反复讲同一个故事感到厌倦。利用孩子入睡前的时间和孩子“谈情说爱”,让亲密的感觉成为调和亲子关系的“蜜糖”。

当你很认真地聆听孩子说话,孩子会慢慢学会跟你分享他的担忧、希望和心愿。而你充满爱意的拥抱、亲吻和抚摸,也会缓解孩子的不安,让他的身心都放松和满足,平静地进入甜美的睡梦中。无论和孩子东一句西一句地聊点什么,都是一种关爱孩子的表现。其实孩子的想法都很简单,就想父母平时多关心自己,多和自己沟通,哪怕跟父母说说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开心事,最想要的就是感受到父母和他们心贴心。

我和孩子们沟通时,有时会告诉他们我小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我是怎么处理的,比如伤心时怎么办、吃亏时怎么办、失落时怎么办等等,我把我的人生经验和教训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当孩子们知道我也是面对压力和烦恼一路走过来的时候,他们对我说的话就容易听得进去。妈妈的榜样力量也无疑增强了孩子们克服压力的勇气和信心。

曾深情回忆起了对他一生产生巨大影响的母亲。他说母爱的核心是永远和你手牵手、心相连。他说:“母亲有生我养我之恩,更有育我教我之德。上小学时我学习很差,五年级时有一次考试偶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妈妈很高兴地说:‘南山,你还是行的啊。’妈妈的话让我一下子有了自尊心,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认真读书了。”

亲情是一辈子的联系,“父母爱我,了解我,支持我,永远和我在一起”是孩子独立面对这个世界最重要的能量。

1.细心收录孩子的生活资料。从孩子出生起就给他建立家庭档案,用以记录孩子的言行。从孩子的言行中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各种情绪反映和生活习惯、喜好等,这样教育起来可做到有的放矢。

2.多方面听取对孩子的意见。从多方面获得孩子的资料可以避免对孩子认识上的主观偏见,有助于发现被自己忽视的问题。孩子最信赖的人是老师,最亲密的人是伙伴。从老师、伙伴那里获得的信息是父母最佳的选择。

3.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作为父母,不必处处以长者的身份自居,否则孩子会对你关闭心灵之门,让你一无所知。茶余饭后可以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两代人之间心理距离缩短了,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孩子的脾气、性格、兴趣、爱好等。

4.珍惜孩子的点滴进步。通过孩子的昨天和今天的比较,能清楚地了解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父母要舍得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让他获得成功和体验,这是教育孩子的突破口。

5.及时地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能通过语言把自己头脑中的经验、思想比较准确地传达给孩子。

6.选择恰当的沟通方法。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这就需要父母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谈话方法,这里有两种方法:直叙法,即父母直接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其特点是快捷,但只适合于性格比较外向的孩子;间接法,即向孩子讲一个小故事或引用一个事例等,引起孩子谈话的兴趣,然后顺势引导到谈话的主题上来。

7.寻找适合的谈话时机。孩子自身和周围环境里随时都可能发生一些事情,如果抓住典型事件,及时交流思想,其效果要比平时好,孩子也比较容易听进去。

8.制造融洽的谈话气氛。很多父母平时和孩子思想交流很少,发生了问题之后就严厉训斥孩子,久而久之,感情距离渐渐拉大。为此,与孩子交谈,一定要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说句笑话,讲点令人高兴的事情,拉近感情距离,效果就会好得多。

后退,却不放任自流

“特别狠心特别爱”,建议真正为子女幸福着想的父母后退一步,别做始终盘旋在儿女头顶的直升机,因为那是对儿女心灵的侵犯,也是对孩子成长需求的一种忽略,会降低孩子自身的免疫力、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但是,后退一步不等于放任自流,不是真的把孩子马放南山。在以色列,尽管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不同,但每个家长都有一个最低的行为原则,就是“我能放手让我的孩子走多远”,超过了这个原则,家长就不会放任自流。

你若问我后退一步、放手又不放任自流有什么经验,我首先想到的便是我们家的家庭会议了。以色列几乎每个家庭每周都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以色列教育专家认为:在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上讨论或解决孩子(四岁以上)的问题可让父母省却许多麻烦。许多问题都能通过家庭会议解决,但这不过是它给你带来的额外收获而已。它更主要的好处在于孩子可以通过家庭会议学会生存智慧,比如,掌握解决问题、与人沟通的技巧,懂得合作并互相尊重,培养创造力,知道怎样进行集体讨论、承担责任和表达感受,知道如何让家人快乐。

以色列也有句名言:造物主因为照看不过来,所以才创造了妈妈。如此说来,妈妈在特殊情况下是有特权的。我

后退一步和放任自流之间,失之毫厘,却谬之千里。后退一步,是一种高瞻远瞩的家教策略。但是,家长在实施把孩子适时推到“第一线”的教育方案时,当孩子需要被保护或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就该给他最及时的帮助。也就是所谓的站在“安全距离”处来守护孩子,要让孩子感受到,危急关头,妈妈一定会出现!

1.规定会议时间。

子女是父母的天使,子女的到来是上天在赐福给父母;子女是父母的宝贝,无论贫穷富有,父母永远把子女放在第一位;子女是父母的欢乐,生活再苦再累,有孩子就有安慰;子女是我们的希望,一切荣华富贵都不如孩子珍贵。就像一首歌曲《宝贝,你听到了吗》所唱的那样:“宝贝,你听到了吗?不必给我任何报答。养育你的日日夜夜,我已收获最美的时刻……”

维持一个家庭命脉的,不

犹太父母们在和孩子相处时,会跟孩子说:“快乐而幸福地过好每一天就是生活的目标。”快乐幸福地过好每一天,这也是犹太民族世代相传的家教精神。

我们习惯说一天就是从早上到傍晚,但在犹太人眼中却完全相反。犹太人的一天是从日落开始的。很多人很好奇犹太人的这种时间观念,“为什么一天要开始于日落?”这种时间观念是犹太人特有的。犹太人认为,与其明亮地开始,黑暗地结束,倒不如黑暗地开始,明亮地结束来得令人欣慰。走进一个犹太家庭中,扑面而来的一定是乐观的家庭气氛。乐观是犹太父母为儿女打造的精神家园。

我父亲当年受纳粹迫害,辗转逃亡到上海,他以犹太人典型的乐观、智慧白手起家做起酒类和地毯生意,重新开始生活。父亲倾其所有智慧,教育我做一个经得起风雨的人,他常常跟我说:“沙拉,当你觉得心情不好,失落的时候,是因为你把自己当做了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如果你发现还有比你更糟糕的人,相信你会对目前的处境格外珍惜。就像光明是因为黑夜的衬托,幸运是因为有了不幸的衬托一样。你对生活微笑,生活也会用同样的微笑来回报你。”

我曾经看过新东方校长俞敏洪写的一篇文章,谈的也是一个充满乐观与爱的家庭对孩子精神家园的塑造。俞敏洪带着家人度假,大家一起在海边看月亮,看了一个多小时后,他怕女儿冷,就建议回宾馆。但是女儿说:“爸爸我不走,我要看到月亮升到那个地方再走。”女儿的回答让俞敏洪感到让孩子体会诗意的重要性,由此,他也想到自己父亲潇洒、悠闲的生活态度,从小培养了他性情中的豁达和不在意。当他遇到困难、挫折和痛苦的时候,这种个性就明显地发挥作用。

犹太父母把乐观与爱作为家庭的精神家园,作为家庭的生存命脉,而我,也是误打误撞执行了这个任务。

“Ye he ye besedr(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是我每天早上起床后对孩子们说的第一句话,这也是地道的以色列父母的口头语。

作为一个平凡的女人,此时此刻,我有理由忧伤啼哭,甚至对未来充满担心,可是作为一个成熟的母亲,我必须乐观、坚强、从容,必须做好这个家的排头兵。生活现实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教材,父母对生活的热爱、执著,不怕困难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是孩子面对挫折的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在这最好的季节,我不懂为什么听不到你的歌声,为什么看不到你的笑容,你应该唱歌,你应该跳舞,不要在无为的等待中来无为地消磨自己。

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似乎经济状况最有可能打垮一个家庭的凝聚力,其实,家庭凝聚力最离不开的是家长的乐观与爱。我们的各位家长在想方设法地满足孩子这个那个需求的同时,有没有想到过应该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不是物质,是家庭团体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是家庭团体坚强自信的品格,是一家之长对孩子无怨无悔、富有成效的爱。只有这乐观和爱,才是一个家庭屹立不倒的精神家园,是孩子离开家后对家、对父母永远的眷恋。

帮孩子学习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引导孩子讨论消极情绪。鼓励孩子生动地描述他们心中的忧虑,因为绘声绘色的描述可以让孩子放松,并具有治疗作用。

5.多参加体育运动以及做家务。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消除挫折感和消极情绪,还能使孩子证明自己能够自我控制和掌握外在世界,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怪不得,我比弟弟多点自信,不依赖,特独立,可以离开任何人而养活自己)

6.减少孩子的物质占有欲。让孩子明白人生的快乐不是与物质财富等同的,父母在给孩子讲这个道理时,应该对孩子的物质欲望有所限制。

7.让孩子拥有广泛的兴趣。多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与爱好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因为充实的生活更容易造就幸福的人生。

7.真正的感恩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感激,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迎合他人而表现出的虚情假意。杰出的犹太人都是懂得感恩的人。

.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反省自己有没有无意之间把焦虑和沮丧不恰当地传染给孩子。虽说不要过分地保护孩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适当地对他加以保护。

9.当家庭面对考验时,做家长的更要以身作则,从容对待生活的挑战,让孩子感受到你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你不妨当着孩子的面说一些给自己打气的话,别小看这几句自我鼓励,孩子可以从你身上学到自我鼓励和平和的心态,这会让他终生受益。

针对单亲家庭如何爱孩子,以色列还专门设立一些辅导学校,帮助单亲孩子的家长走出爱子误区。我也曾去这样的辅导学校里取过经,这些“经书”真的普度了我当时那颗迷茫的心。比如说,我学会用爱来搭建生活的优雅与乐观,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生活洒满阳光,妈妈的内心从容、坚强,生活难免有烦恼,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要乘着歌声的翅膀微笑。生活又重新开始了。

我学习孟母三迁,带孩子们移民

当我发现自己的教育理念有可能成为孩子成长的羁绊时,我下定决心做一个学习型妈妈,在家里实施教育改革,走出低效能的教育误区,点燃孩子们生命深处的技能和素质。

人生之路漫漫,家长之爱殷殷。三个孩子成长得比我想象的优秀。两个儿子就像他们当年承诺的那样,一个交给了我一把别墅钥匙,一个交给了我一把名车钥匙。小女儿的珠宝箱钥匙虽然还没交到我手上,但我相信那已经为时不远了。

当我发现自己的教育理念有可能成为孩子成长的羁绊时,我下定决心做一个学习型妈妈,在家里实施教育改革,走出低效能的教育误区,点燃孩子们生命深处的技能和素质。

人生之路漫漫,家长之爱殷殷。三个孩子成长得比我想象的优秀。两个儿子就像他们当年承诺的那样,一个交给了我一把别墅钥匙,一个交给了我一把名车钥匙。小女儿的珠宝箱钥匙虽然还没交到我手上,但我相信那已经为时不远了。

延迟满足,知爱也知教。”“儿童本位”本来是科学儿童观的产物,它表达了现代社会对儿童生命的尊重和理解。但“儿童本位”并没有怂恿家长把孩子的地位放在高人一等的龙椅上,那是对“儿童本位”的误读。儿童本位强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心灵相通,并没有授权父母对孩子无限满足或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29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604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95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2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1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3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00评论 3 39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09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4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0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7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9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8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