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有不少同鞋挺羡慕美国的民主生活,但我们的祖先除讲礼和讲秩序外,其实也挺民主的,比如《论语》在编排时,并不总是孔子他一个人在讲,下面这句就是孔夫子的弟子有子即有若同学发表的意见。
据说,有若同学比孔子小三四十岁,有记载说孔夫子去世后,弟子们都很想念孔子,因为有若同学很像孔子,当然不知道是他长的像孔子,还是行为语言像孔子,所以大家都推举有子为老师并用师礼事之。后来,弟子们先后提出两个问题,有若老师皆不能回答,所以又被赶了下来。当然有若同学确实还是很优秀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整部《论语》中能称子的除孔子外,只有两人,一个是曾参,另一个就是有若。
介绍完有子的情况,下面我们来看他说了什么,他讲为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而在单位上会去冒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会冒犯上级,而会大逆不道犯上作乱是没有的。
有子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我就不敢评论了,各位同鞋可自行看历史或观察身边的情况来验证。我这里想谈谈孝悌,孝是中国的传统,不必多言是应当做好的,但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不好做地方,极端的是电视上报道的老人养大了五六个儿女,供其读书,给他们成家,但老人老了最后却没有儿女管,甚至有老人直接告儿子不养他们等等,这其实也是少数,更多的是与老人相处如何尽孝的问题。有人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应该无条件的孝。”,这其实也有点太过了,孔子他老人家也没这样说,而且古人也是倡导“小杖则受,大杖则跑。”的理念。我和一些学友曾讨论过这一问题,总的想法是家中老人因为长久形成的思想和行为已经固化,作为小的千万别想着要去改变老爹老妈,而仅是顺着他们便好。只要不是犯法、危害社会的事,老人喜欢的就让他去做,切不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老人,也不要认为自己的面子而让老人放弃他喜欢做的事。比如我的父母特喜欢吃肥肉和猪油,要是我说:“妈,这肉要少吃,不然对身体不好”,我妈肯定说:“老娘吃一辈了都没事,不吃才身体不好!”。像这类没什么好与不好,老人家们只要高兴喜欢即可,人生都快走到尽头了,自己想做点喜欢事,吃点儿想吃的东西都不行,那才叫不好呢!另外,尽孝的过程中一个婆媳相处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成因先前讲了一是两代人之间各自形成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不同所致,我不并认为所有媳妇就不孝顺,只是思想行为上的不同导致了很多矛盾,比如,在对小孩的哺养过程和小孩的管理教育上都是容易出现矛盾的重点区域,这里边最难的其实还不老妈和老婆,而是夹在中间当儿子和当老公的最难受。就我们这个时代而言,我个人体会,若与父母能相处很好的那可以在一起,若不能住在一起的尽量单独住,当然尽量应离父母的住所近一些,这样也好照料。
悌,我想还是不讲了,本人虽已近不惑之年,但受计划生育政策所赐,既无兄,也无弟,正宗独苗一根,我怕谈了悌后,有空谈不实之嫌疑,所以还是不谈了。
下面有子继续补充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句话类似白话,也没什么可以解释的,我想聊一聊我对务本的体会,什么是本?树干以下是树之本,房屋以下是房屋之本,人之本在哪里?在脚跟底下吗?当然不是。有子的师兄曾子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一个是务本,一个是知本,一个是道生,一个是近道,挺有意思的,但人之本在哪里?有子讲是孝悌,也有人说是仁,也有人说是德,我个人认为本在于修身做人,这里的修身做人是动词,是主动的调整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一切不合道的思想和行为。当然也包括了孝、悌、仁、德这些内容。曾子同学还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的本其实就是内圣,就是前五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后三项“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末,是外显或叫外王。这个本立起来后,道肯定就有了,这样,无论身处人生的何种境遇,日子都是过的舒服的。穷就穷过,富就富过,当官就把官当好,搞企业就把企业搞好,既使进了监狱,就抱20本书进去,把它当成闭关修炼,这样人生便无处不舒服,无处不安心,就像东坡居士说的:“吾心安处是故乡!”。今年出狱的牟其中大叔,我看在监狱里呆着时也挺不错的,又学习,又创立学说,还要锻炼身体,我看也是不亦乐乎!当然他老人家是有志之人,毅志力的确值得佩服。
丁酉年初秋修正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