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的姿态每人每样,各不相同。此两则故事发生于济南动物园内骆驼馆商店处,休息吃泡面期间观察到到两家大人的举动,有感而发。
(一)关于规则
商店冰柜前来了一对母子,儿子约摸四五岁,对妈妈说想吃雪糕,妈妈只说:“不能吃。”仍然站在冰柜前语气也不够严肃。儿子开始闹情绪,拉着妈妈的手:“我就要吃雪糕!”妈妈仍然站在冰柜前,语气显然已经开始妥协:“妈妈不是说过吗,不能吃雪糕,会拉肚子的。”“不,我就要吃!”儿子拿出要大哭一场的架势。妈妈无奈,自己拉开冰柜,为儿子挑选雪糕。
在这场博弈中,儿子显然胜利了,而且妈妈被他训练的很听话,他显然知道如何做会让妈妈屈服于他,他太清楚妈妈的软肋啦,他知道妈妈害怕他哭闹,那么他就偏偏哭闹给妈妈看。妈妈的失败在于不能坚定自己制定的规则,或者……没有规则。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孩子的所有合理不合理的要求都被满足,久而久之,当有一天妈妈的能力满足不了他时,会怎样?在教育孩子时,和善与坚定并行,才会培育出心智健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情商高的好孩子。
(二)关于平等
一家四口——一对父母和两个女儿,走进商店,爸爸买了一瓶矿泉水,拧开盖子开始喝,大一点的女儿(约摸10岁左右)喜欢商店里的摆件,提出买的请求也想要买,小女儿紧随其后。与前面那位妈妈做法不同的是,这对父母很不耐烦的对女儿们说:“说过了吗?!不能在这里面买东西!这里面的东西多贵啊!”女儿们瞬间皱起眉头,小嘴一撅,怨气冲天:“那你们怎么买水啊?”一对父母什么回应也没有,面对大女儿的质疑不做任何解释,继续带孩子们游览去了。
这是个典型的在规则面前父母与孩子不平等的故事。如果父母制定规则——在景区内不购买任何东西,那么,父母也应该说到做到,提前在进入景区前购买好一切需要的东西。以身作则,说话才有力度,孩子才会信服。如果自己做不到,那怎么要求孩子呢?“你们怎么买水啊?”这句孩子说的话道出了孩子内心觉得的不公平待遇,言外之意是:“既然你们说在景区内不买东西,那你们怎么还买水?你们的水重要,我喜欢的摆件就不重要吗?你们买了我也想买!”父母的不回应也体现出亲子沟通的不公平,同时也让孩子无话可说,于是言而无信的种子就这样在一件小事上悄悄的种在了两个孩子的心里。
这两个故事都发生在小商店前,似乎都与“买与不买”有关,但根不在“买与不买”上,而在对“规则”的遵守和对孩子的尊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