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即将过去大半,每天在匆匆忙忙️中度过,也在自我怀疑与自我肯定得纠结中度过。
今天忽然发现,原来所有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
前段时间来的一个小姑娘一语中的,说出了我身上存在的核心问题,“玲姐,你这人害怕被别人拒绝,又不好意思拒绝别人。……”我愣了下没想到别人一句话点出了我性格的软肋。我心里感觉很温馨,感谢她和说出了这么亲切的话。
一个老好人,生活中最后委屈受累的是自己。但是每天又在傻乐呵中自愈度过。像及了自己爸爸的样子,当妈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才发现,性格很大的一部分来自于遗传,百分之十是后期的习惯和环境养成的。而自己活脱脱就是爸爸的影子。
经常想学习却看不进去书,强迫自己能学习一点知识时,利用碎片时间看了点春秋与战国的一些的主流思想的纪录片。里面说到在春秋战国时期,贵族讲究的是奉献,在各诸侯国争战的时候贵族阶层是首当其冲冲向战场的,这已经成为一种约定成俗的认知。但是贵族的奉献精神在后期的民族融合多代统治者代表的不同思想的政见中几乎消亡了吧。
我特别喜欢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也惊叹那个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古人的智慧与伟大是我们后人一生都难以完全理解与顿悟的。
在从古至今几次的文化斗争个民族融合中这种文化思潮渐渐消失了。我觉得在我们现在得思想意念中还是受清朝的满清文化的洗礼要多些。尤其是北方,京津冀沿周边一代,八旗制度集中了权力,但是阶层与阶层之间和人们思维意识形态壁垒也达到了历朝历代的顶峰(自己的认知思维见解局限性,也许根本不是,后期再多看书研究吧)。所以北方人很排外。在成都我带的孩子很快就能和大家玩成一片,而在山西与山东,不熟悉的人都是大家带着孩子各玩各的。让我好不习惯。
那天单位发的海边特产,里面有不同口味得海苔,大家分享时我说这个小盆友特别喜欢吃,可以拿回家给你家宝贝吃,可是同事却冒出一句让我至今无法理解的话,“还是留在单位我自己吃吧孩子靠后”。母爱的无私奉献与自爱的矛盾又让我破防了。在之前我理解的爱就是奉献,直到即将踏入不惑之年的我才发现,爱,首先要爱自己,才能有能力爱别人。奉献别人不如投资自己。但是有时候自私又该怎么解呢?度是个很难把握的东西,只有智者才可以做到吧。但智者都是到达一定阶段的成功人士或者伟人或者圣人吧。
存在即合理,我这样的人或者一些不同人的存在就有好多事情存在得合理性,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不可替代个体。
汉代贾仪《汉书》曾说过,“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只能坚信这个信念。
不管怎么样的自我怀疑,最后还是得回到自我肯定中。自己本身的问题很难改变。意识与思想在约定成俗️中已固定行成。所以做自己该做的。忙碌中还是要发现乐趣。笃定前行!你所做的一切最后都会时间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人总是有问题的,人也本身就是矛盾的,所有事物都是在矛盾中生存与发展。坚定的信念比方法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