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分享之后有几位小伙伴私信说对收纳整理来了感觉,就是觉得很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有种还没开始就结束了的感觉。
这种现象很常见啊,看着家里乱,就是不想动,很容易放过自己说“以后再收拾吧”,可一直不收拾就拖成了恶性循环。所以,别太轻易“放过自己”。因为当看到眼前场景感受到乱的时候,其实是我们在维护自己内心秩序的表现。如果常常听从“以后在收拾吧”这个念头,那么房间必然越来越乱,直到变成凌乱不不堪再来收拾,就会面临不知如何下手的糟糕局面。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家是我们最放松,最舒适,呆的时间也最长的场景,养成的习惯自然也对我们影响深远。若是在自己家里常常这样的拖延,养成的惯性思维还会影响方方面面,比如带娃娃的时候、工作中遇到难事习惯性的想拖延等等。所以,在家里运用收纳整理这个宝藏方法,有意识的培养、优化自己的好习惯,这样看来还挺有必要。
但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还是得从自己的需求下手,循序渐进的开展。比如可以在开动前先盘点现状,看看自己最不满意的是哪里。不妨哪天心情好时在家溜达溜达,从最不顺眼的地方开始,就像是玩游戏一样,看看你会选择整理哪里呢?是厨房吗?每次大扫除,我都会先打扫厨房,想来是因为厨房是创造美食的地方,自己在美食中被疗愈,家人也可以在这里找到温暖。将琳琅满目的食材与配料收拾的整齐,拿取方便,身在其中制作美食的过程,也变得很滋养。做过的饭的朋友都知道,若是食材和配料放的乱七八糟,拿的很不顺手,这过程就很具体,一定是手忙脚乱,如果常常处于这样的状态,心情肯定会受到影响,能量状态会下降。
感受到客厅很杂乱,通常来说我们可以看看家里住着几个成员呀,是三代同堂吗?是不是有一部分东西我们做不了主,不可控呀。也许你会问,这个情况就不收拾了吗?我的经验是可以先从自己的物品收纳开始,咱先自己打个样呗!谁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向美之心人皆有之。先从自己开始植入美好生活的影子,去影响身边的人。
具体我们可以这样做,先把和自己相关的物品类别记录下来,比如四季衣物、鞋帽、爱好物品、电子产品、保健药品等等;看吧,就算有再多的东西,最后差不多也就能分几个类别,分类后一下子就没有看上去的那么杂乱了。若是在收拾中“看到某些物品就很烦”这时需要我们来判断下,是不是需要“裁员”了。或是“明显的感到使用时不方便”这个就需要我们在摆放物品时考虑下优化使用逻辑怎么使用最顺手。
最难处理是那些让我们感到压力的物品。如果有这个感受,我的建议是可以思考下是什么原因购买或者保存了这类物品,梳理下它们存在的意义,最好是能够使其转化成正向的能量。比如我就有好几床保养起来特别麻烦的蚕丝被子,是已经去世的奶奶给我准备的,每年冬天过去了都要面临打理的问题,很有压力。如果是我自己选择,无论是从所在城市的气候还是方便的角度,都是鸭绒或者鹅绒被更为合适。但我舍不得换,最厚的被子三九天里盖还是有点冷,但我宁愿加个厚毯子,也不愿意把奶奶给我的被子换了。直到有一天整理着我忽然发现,其实我不想舍弃的是奶奶这份温暖的关爱呀,于是,调整了下自己看待这些物品的心态,认真的用好这些被子,珍惜这些被子,打理好它们,当作是缅怀奶奶的过程。这样打理这些被子也不觉得麻烦了,内心反而变得很温暖,十足的正能量。就这样,慢慢的梳理,让家里每一样物品都来滋养我们,这样的生活状态一定很棒。
好的,分享就到了,咱们就从自己最不满意的开始,定一个小目标,每天只收拾一个小类别,哪怕只收拾一个小抽屉也很好,就这样天天惦记着,你会发现美好生活一点点也住进了你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