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前,人们总是要考虑事情有没有意义、该不该做、值不值得之类的问题。考虑过后,大抵会将事情分作两类,一类是做了之后立竿见影,即时起效,有着显见的功用和回报的事,世间的事大多如此。另一类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效用和意义,做也可,不做也行,相比前者自然就少了很多。
属于后一类的事,有些虽然本无明朗可见的意义,但却会因为做的久了而产生独特的妙用,我想,这应该是被时间赋予了意义吧。下面要说的这件事,就属这类。
(一)写给未来的信
2013年底,在基层,我做完例行的年终总结报告,看时间还早,就让台下的学员拿出笔和纸。
我问了他们几个问题,要求他们在思考后写出答案。“用三个词概括今年,如果在这三个词当中选一个最能代表今年的,你选哪一个”,“你认为现实和你想象中的差距大么,具体有哪些”,“选这条路后悔么,再给你一个机会还会选么”,“你对今年自己的表现满意么”,“写下希望明年做到的二十件事”等等,我给的问题大多围绕着对自己一年的评判展开,希望通过这种类似心理游戏的方式,让学员们对过去的一年有所思考和内省,而不仅仅是写个八股的年终总结,就稀里糊涂的进入下一个年头。
在问题的最后,我让每个学员给明年的自己写一句话。随后,我把他们写的东西收了上来,装进了信封,并承诺一年之后还给他们,由他们开启“时间胶囊”。
由于当时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掌握思想是职业需要,所以我分析了他们写的内容,我得到的惊喜和启发很多,如果用一个词描述,那一定是“收获颇丰”。
半年后,我调离基层,除自己的物品外,还带走了这一百个“时间胶囊”,放在身边小心保存。接下来的工作很忙,很多事情忙着忙着就忘了,很多坚持久而久之就弃了,但这为期一年的约定,我始终没敢忘,也从没想过弃。
时间很快过去,转眼到了第二年的年底,学员们也分开了,有的学员还在长春,有的学员已经转到了其他城市上学。我让本地的取走他们的信封,把外地的信封也邮给他们。随着最后一个信封寄走,我如释重负,这种将承诺履行的感觉很好。
当然,以我的性格,不会就此结束的,与信封一起还给他们的,还有记录第二年问题的另一张纸。
记录第一年原始问题的笔记本找不到了,我凭着记忆还原了第一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做了第二年的问题。我希望借此机会了解人们看到前一年自己写下的话之后的心情,也想知道人们前一年制定的那二十件事,时隔一年做成了几件等等。
但很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我只收到了一个学员的回信。他的回信一共三封,一封是纸上问题的答案,一封是写给下一年自己的信,一封是写给我的。脱离了思想工作的岗位,不用把学员们当成工作对象了,因此,我只看了写给我的那封,其余的两封,我替他保存,约定下一年再邮给他。
随后的2015年、2016年,不管我人在哪,信始终是放在自己的行李箱里,每到年底,我都要把信邮给那个少年,也都会收到少年的回信。转眼到了2017年底,今年的信也邮走了。
从2013年做这件事算起,这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五年不长,但也不短,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世界变化快,人心变化快,隔一年的事都好像一个世纪之久,能把一件随时可能弃了的事坚持五年,着实是不易的,我觉得是时候该写点儿什么了。
(二)畅想与遗忘的循环
将人生依时间划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那么人们应是立于现在、背对过去、面向未来。虽处于现实中,在思考现在之余,也免不了忆过去、想未来,不论主观上是否希望如此,思想总是在跨界中飘来飘去,因为现在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联系实在太过紧密。
畅想未来是美好的,无数的诗人和鸡汤作家对此用了很多赞美的语言,我想自己的语言不会比他们更美,还是省去那些诗情画意般的描述吧。有畅想才有目标,有目标才有努力,有努力才有未来,可若是仅仅单纯的畅想未来,那畅想就犹如一剂春药,给大脑极大的欢愉,并且让人沉醉于从现实抽离出来的精神快感中。
在对未来畅想时,如果没有留下些许记录,也没有对实现畅想的目标采取实际行动,那么,过不了不久,我们就会忘记曾经进行过对未来的畅想。然而一旦忘记,就会进入一个循环,不断重复“-现实-畅想-遗忘-现实-”,直至某天,畅想终于失去了药效,粉饰未来变得苍白,现实再也无法被治愈,于是我们不再畅想。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连畅想未来都没有,我们又哪有可能去改变未来呢。
这时,一封写给未来自己的信,或许能让未来的自己想起那些即将被遗忘的畅想。倘若收到信时,心中还保持着某些记忆,那么,从遗忘中走出来,把现实变为畅想中的未来,便多了一丝成功的希望。
(三)未来决胜于平凡
说完未来,再说说现实吧。时间的力量最大,能淡化,能遗忘,也能磨平很多东西,五年,足以让人激情退散,步入平凡了。我给少年们的问题,五年前也许很合适,毕竟那时他们是初入行伍,谈谈激情、梦想之类的东西,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但五年过去了,再谈这些问题,多少有些给人超然于现实之上的感觉。
任何事情如果都是“人生若只如初见” 的样子,那将是美好的,但你我皆知世上并不存在长久的初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光晕总会散去,激情总会褪去,无论是生活、工作抑或是人心相处等等,都将会平凡得如白开水一般。相比对此视而不见,接受现实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然而,接受了这个平凡的现实,并不说明我们内心对平凡的认可,更不代表我们满足于平凡,止于平凡。
就像本文最初写的那样,时间除了让生活变得平凡,也会赋予事情意义,比如,让在坚持与重复下的一件小事,爆发出不容小觑的力量。所以,这五年,我每年给少年出一样的问题,就是希望少年能一次次审视自己,希望少年能理解岁月淡如水般的平凡,但却不要自甘于平凡。一封一封信的坚持下来,也许能够唤醒那些不甘平凡的记忆,找回那个不甘平凡的自己,重拾那不甘平凡的激情与梦想。
这话是写给少年的,当然,也是写给我自己的。
未来决胜于平凡之间。
happy birthday to 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