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有变的朱温将军召集了他最信任的几个部下,向他们询问意见。
开始之际几位参将都是三缄其口,一会儿吾等忠心耿耿誓死守城,一会儿唯刺史大人之命是从。扭扭捏捏,愣是说不破今天开会的主旨。
可能是朱温本人都受不了了。
直接非常直白地告诉与会众人“我打算投降了,你们呢?”
各个参将的表情先是由惊愕,再到恍悟,再到窃喜,再到一脸严肃:“刺史大人此举实为明策!此实为同州百姓之福也!”
朱温这才微微点了点头,看到上级表态了,与会的各个老油条们发言便开始积极起来。
“所谓黄巢攻占长安,不过是趁着朝廷衰败之际,偷巧之能,非其之功,此不乃天意。现如今唐廷势力团结一致,俱待光复,此乃人心所向,我等愚见,黄巢大人的皇帝宝座也持续不了几天了,主上要提前考虑自己的出路啊!”
朱温听完这席发言,深叹这才是他想要的字面文章。
朱温刺史大手一挥:“所言甚善!”
正在朱温同志打算考虑会议主题的下一步:如何投降更为体面之际,城外王重荣又派来了一封书信。
“刺史大人,城外守军又修书信来了。”
“王老贼为了逼我出战,都骂我好几回了,不听不听!”
“刺史大人,这回不是辱没您名声的,是劝降的。”
朱温同志一听劝降二字,登时两眼放出光来:“速速拿来!”
这城外的王重荣也是一肚子苦水啊,他都围了朱温这小子好几个月了,对方愣是闭而不出,死守城内,任由其使尽所有法子,效仿三国诸葛故事,辱骂司马懿妇人之势,对方也温若铁龟,纹丝不动。
对方不急,自己急啊!周边大大小小的城池也不停地传来光复消息,四川以及各地出发的十路队伍都逼近长安了,眼看着都要拿下最高的夺取首都之功了,他这边还是无尺寸进展,再围下去,等成都行宫都封赏活动都搞完了,他可能还围着朱温两个人大眼瞪小眼。
“实在不能再等了!”
王重荣只得拿起笔墨,再次写下一封绘声绘色的书信,一改前几日的贬义满文,愣是恶心自己,把对方夸了一通,让其“君当识得正途,早日归顺。”
另一边,拿到书信的朱温看完之后,强行压住心中升腾不止的笑意:“汝等看可否?”
一众参将看了看朱温大人的脸色,旋即回到:“愿从之。”
河中守将王重荣围堵同州数月之后,城中统帅朱温宣告归顺,正式投降到了唐廷的队伍里面。
成都行宫里的唐僖宗听到王重荣从同州发来的消息后,高兴地从床上坐了起来:“这是老天爷送给我的大礼包啊!(此天意哉!)”
起义军里朱温先前能打能杀的名声早就传遍了唐廷内外,哪个听到不得寒噤三分,虽然朱温现在可能不如以前拼命了,但是谋略和实力,必然是更进一步的存在。
因此唐廷这边势力大受鼓舞,从床上坐起来的唐僖宗也毫不吝啬,直接加封朱温为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使,并赐名全忠。言外之意,卿当全忠于我大唐啊。朱全忠大将军也是实在厚脸皮,为了讨好招降他的王重荣,自称其母亲王氏女士与王重荣同宗,认这个先前几个月还以死相博,互相对骂的战场死对头作了亲戚,叫人家“舅父”。
就这样,我们的朱温同志摇身一变,成了唐廷忠心耿耿的朱全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