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的磨合,今天终于开始讲课,从接新班到现在,有一个重大发现,孩子们几乎不能够做到认真倾听,说的清清楚楚的事情,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执行。也有一个可能就是自己没有说清楚,只是自己以为说清楚了而已。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孩子们确实缺少听的训练,缺少规范的程序化训练。
第一节课给大家布置的任务是学习生字词,本打算用五分钟的时间完成任务,想不到十分钟过后能够在黑板上书写生字词的寥寥无几,再三鼓励下,终于有同学走上讲台讲解生字词。讲解并不顺畅,甚至错误百出,这也是一件好事,终于让我知道该从何处指导学生。
最难办的当属朗读课文。总的算来,今天用了四节课的时间,终于把第一课《草原》的全文朗读完毕。很想把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想让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够参与进来,自己就难免“废话连篇”不断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孩子们。第一节课几乎成了三两个同学的一言堂,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第二节课。在各种鼓励下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愿意朗读,我尽可能找到大家朗读的优点所在并说出来,当然,也不失时机表现一下自己的朗读天赋。通过不断的朗读指导以及范读,孩子们总算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魅力,感受到了朗读的魅力,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我告诉孩子们,没有参加朗读的同学,我将送一份“礼物”。当所有的同学都感觉我会惩罚的时候,我却这样说:请没有朗读的同学在小组内为大家唱几句有关草原的歌曲,话音刚落,让教室里本来紧张的气氛变得活跃了不少。监督权就交给大家,不管是否能够唱出来,最起码让平时内向不爱发言的同学能与小组成员有更多的交流,事实证明,有的小组成员主动与需要唱歌的同学沟通,甚至还当起了小老师,现场教需要唱歌的同学怎么唱。
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一些同学——平时不被大家看好的同学,在课堂上几次三番起来朗读课文。他们的朗读得到了我的肯定,也得到了其他同学羡慕的或是嫉妒的眼神,这眼神中也不乏有一些带有讽刺的意味。在我的课堂上,就是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被看见。
最后一节课,下课铃声落下,我没有分秒的落堂,迅即告诉大家下课。这时候,任晓静同学眼含泪水,用微弱的声音站起来告诉我“老师,可以给我一次机会,让我朗读一下吗?”她的声音是那样微弱,加之眼睛里含着的泪水,我真的听不见。于是我就手作喇叭状,放在耳朵上,以示:请大声告诉我,我听不到。看到任晓静同学这样的表现,其他同学也都异常寂静。当听清了任晓静同学的请求后,我好奇地问:是什么让你想要拥有这次机会呢?任晓静同学的回答是“今天的课已经结束了,如果我失去这次机会,今天我将失去朗读的机会……”二话不说,我让任晓静同学开始朗读。
她朗读的声音并不是很大,论朗读的技巧也不算出众,但我分明从她带着有些哭泣的朗读声中听出了十分的真诚。于是我告诉任晓静同学,也告诉全班同学,这是我今天听到的第三个非常甜美的女声朗读。只见这时眼睛里泪水还在打转,眼眶红红的任晓静同学露出了甜美的微笑。这次机会对我来说轻而易举,但对任晓静同学来说,或许是拉开她喜爱语文的序幕。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看见每一个人也是我们的一项本领。作为教师,我们要看到每一个孩子,看到每一个孩子的各个方面。没有谁不想表现优秀,被人夸奖,只是他们缺少被看见而已。做一个能看到别人的人吧,做一个能看到点滴亮光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