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疫情三年的这种大环境,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着抑郁的状态,轻微的自己调节好情绪就过去了,严重的就需要去医院治疗+心理医生的干预治疗。
可一部分人却对去医院治疗、找心理医生有着很大的抵触,为什么呢?因为这部分人对心理医生十分的陌生,甚至带着误解,归其原因就是不了解。
现在有这样一本书,它能让普通人了解心理医生是怎么跟来访者沟通的,它就是《这是我在你内心深处找到的东西》。
这本书的作者是有着50多年的临床经验的心理医生简-大卫·纳索所写。他在书中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心理医生是怎么帮助并治愈来访者的。
这本书还有一个好处,如果你是对心理学感兴趣,那么它也算是一本心理学入门的小册子;如果,你只想做自我疗愈,那么这本书依然适合你,它能让你从中找到你内心的东西。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心理医生,也就是精神分析师是如何治愈他的来访者的?
书中说,仅用5步,就可以走进来访者的内心,并有机会治愈这个人。
这5步分别是:观察、理解、倾听本身、认同、解释。
先说第一步观察。
作为一个来访者可能会觉得,跟心理医生开始聊天才算做正式开始咨询。其实对于心理医生来说,从开门见到来访者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开启了他的工作。
像书中作者所说:“从来访者走进候诊室的那一刻起,我的所有感官都被唤醒,无论是视觉、听觉还是嗅觉,甚至是触觉。”
在来访者进门的那一刻,作为心理咨询师已经开始了观察,会观察来访者的面部表情、声音、穿着、坐下来的姿势等等。会从中大致的判断来访者状态,然后更有效的开启治疗的开端。
第二步理解。
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位来访者,他嗜酒成瘾,在来咨询室之前他吃了薄荷糖企图掩盖酒气,可是身上酒的味道用薄荷糖是掩盖不掉的。
心理医生要做的是去理解这个人,找到酗酒的根源。如果他是男性,酗酒通常是为了驱散焦虑,尤其是与不被社会认可的低自尊相关的焦虑;如果是女性,她酗酒则通常是为了消散孤独造成的悲伤,通常在感情上没有任何伴侣,对别人而言她无足轻重,别人对她来说也无关紧要。
表面上看是酗酒成瘾,实际上内在的根源确实焦虑或者悲伤,来访者自己是感受不到这些的,而心理医生却能从表层看到真正内心的东西,然后去理解他。
第三步倾听本身。
这里说的倾听本身并不是单纯的听见,听见一个人,是向外听,听到外部的声音,例如一个人说的语调、言辞,这些都是外部的声音。
而倾听一个人,则是向内听,沉入自身的内里,在此遇到另一个人的无意识。用大白话说,就是在来访者讲述自己伤心难过的时候,心理医生能通过这个人的表达,沉浸在其中,也跟着来访者的情绪深入,从而感受到来访者内心深处焦虑或恐惧的东西。
而这种感受是存在来访者的无意识中,也许是童年阴影留下的伤害,也许是一段感情留下的创伤等等。
这才是真正的倾听本身。
第四步认同。
在心理医生倾听的时候,能感受到来访者那些曾被伤害的无助、弱小,甚至会带着来访者重新经历一遍那些痛苦,在这个同时,心理医生是跟来访者同步的,认同来访者的感受和情绪。
此时,来访者会深深的感受到安慰,能够和心理医生产生情绪共振,从而会更加信任心理医生。
这也会为以后的治愈打下很好的基础,心理医生会逐渐引导来访者自己去探寻内心那些隐藏的东西,正视它、疗愈它。
第五步解释。
这是最后一步,上面的四步都做好了以后,来访者可能会情绪发泄,可能会哭,会愤怒等等,这时,心理医生会保持沉默,默默地陪在来访者身边,坚定的陪着来访者。
观察来访者的状态,心理医生会根据情况来解释一些来访者已经清楚的东西。
事实上,解释其实就是让来访者不再逃避,清晰的把来访者潜意识已知的东西讲出来。通常这个时候的来访者要么是默认的沉默以对,要么脱口而出“的确就是这样”。
看,这就是心理医生整个的咨询过程,它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心理医生的工作就是温柔的带着来访者走出困住自己的那些伤痛。
接纳那些痛苦,也接纳真实的自己,重新开启美好的生活。
在《这是我在你内心深处找到的东西》这本书中,最触动我的便是关于治愈的那3段话。
1.得到治愈的来访者客观承认自己的缺点,同时重视自己的优点。他认为自己既不是最渺小的人,也不是最伟大的人。
2.他开始爱自己本来的样子,重新出发的他对周围的人和与自己类似的人更宽容。精神分析师的任务不是人们回归正常生活,而是帮助人们开展没有冲突的内心对话,并让人们重拾对生活的期盼。
3.他不在觉得像孩子一样玩耍是可耻的,他察觉到作为一个成熟的男性或女性,要允许自己再任何想要的时候如己所愿地回到童年,并且不对此感到羞耻。治愈,便是爱上我们曾经是,并且一直住在我们心中的那个小孩。
写在最后:
《这是我在你内心深处找到的东西》这本书向你们讲述的是一位精神分析师是如何陪伴自己的来访者走向新生。
了解了心理医生的咨询过程,那就勇敢的向着自己的新生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