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语境里,“会来事”即是精于看前后左右关系尤其是看上司脸色行事,善为己谋。“会做事”就是会干工作,体现的是履职尽责水平。他们一般都是素质高、能力强或者业务好、技能精的人才。显然,事业的兴旺发达,需要的是“会做事”而不是“会来事”的干部。
“会做事”固然难得,“会来事”也非易事。因为“会来事”就得不断定地揣摸上级意图,时刻观察上级的脸色,还要到处去“活动”,广结关系网……这就必然会牵扯大量的精力,所以很难专注于做事。与此相反,要“会做事”的话,就得“在其位、谋其政”,就得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因而很少有心思去搞关系。
但是,在“会做事”的同时,再加上点“会来事”,是不是更有利于把事情做好呢?
不可否认,“会来事”的人因为把主要精力放在“来事”上而难以专注“做事”。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会做事”的人因为不善变通而难以把事情做好。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只有在变通的情况下才能做好,是个不争的事实。
当然,我们这里讲的“会来事”,不是指为了个人利益巴结上司、编织关系网,而是指的是在“会做事”的同进还要善变通。《周易·系辞下》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不拘泥成规,善于变通,才能把事情做好,才算是真正的“会做事”。
三国时的曹操堪称是“会来事”的代表,其割发代首的故事,被认为是一种智慧的表现。而被誉为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却是一个不会来事的代表。王安石以固执著称,人称“拗相公”。在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欧阳修、苏轼、司马光等人都对他的新法中的一些不合理或自相矛盾的地方提出过善意的批评,但王安石却听不进不同意见,反而与这些人为敌。结果是王安石变法激化了社会矛盾,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