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目的:
得到作为音频类产品的后起之秀,开创了音频类付费产品新产品模式,目前主流音频类应用中已经有喜马拉雅FM等产品跟进尝试类似模式。本次调研报告重点调研得到的核心业务逻辑、产品功能架构、迭代路线、关键运营点及产品表现,探讨考拉FM是否应当跟进开发相关功能。
市场规模与概况:
市场规模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在这一年,知乎、得到、分答、微博、微信等各路人马纷纷杀入知识付费战场,用专栏订阅、付费课程、内容打赏、有偿问答、社群等形式实现内容变现。
2016年,有知识付费意愿的用户暴涨了 3 倍,知识付费用户达到近 5000 万人,截止到2017年3月,用户知识付费(不包括在线教育)可估算的总体经济规模为 100 - 150 亿左右。2017年,随着用户需求提升、市场下沉及产业链拓展,这一数字将有望达到 300 - 500 亿元,知识付费也因此成为了新一个“风口”。-
市场分类:
知识付费的方式有订阅/付费下载资料、找下课程/培训、线上课程/讲座、打赏、付费群、个性化咨询、付费听语音等多种形式,其中订阅付费/付费下载资料的占比最大达到50.3%。
-
产业地图
得到产品简介:
得到APP是一款移动碎片化视听阅读应用,为用户提供最省时间,最高效、最优质的知识服务。
产品包括电子书、视听音频、专栏订阅等服务功能。
典型用户画像
在校大学生和参加工作不久的公司小白——学习积极性高,生活节奏快,具备一定的支付能力(20岁—29岁)——核心用户与普通用户集合体。
在企业中就职的部分管理层和创业者——对财经、科技、管理关注度高,社会经验较丰富,思考维度不同,支付能力高(30岁以上)——核心用户。
典型用户的故事
小丽是位小白领,平时上下班需乘坐较长时间地铁,小丽想利用这些时间读一些书,但地铁上较为拥挤从无法读书,她了解到“得到”有每天听本书功能,小丽抱着试试看心理听了一个月,一个月中小丽听了30多本书大大节省了时间空间成本,还从说书人那学到了不同的思考方式,接下来小丽又买了1年的。
老李是一家公司的中层管理,这几年老李感觉自己在职业上进入了瓶颈期,迟迟不能升职,而身边一些朋友创业小有所成,老李十分羡慕,也想出去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但不知从何下手。于是他在得到上订阅了《前哨 王煜全》和《李翔商业内参》开始了解最热的行业,最新的资讯和最有价值的干货。
核心业务逻辑
核心业务有三个参与者:内容消费者、内容提供方和「得到」,流动在这三者间的则是「知识」。
内容提供方与得到合作,制作多个领域、形式各样的知识产品,精心包装摆上货架(得到App);用户通「得到」,下载并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知识商品,订购并付出金钱和时间成本。
商业模式:在知识流动的过程中,「得到」作为中介,抽取一定比例分成作为报酬。
产品功能架构
核心功能
- 随时听(免费)
可自由设置时间,系统推荐改时间内的音频播放
优点: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免费可吸引大量初级用户;
缺点:内容广泛,缺乏个性化推荐
改进:增加偏好设置
- 今日学习(免费)
每天推荐6篇文章,文字或文字+语音
作者多为李翔、罗振宇或一些科普类文章 - 电子书
付费购买,在线阅读,有标记,笔记,分享,云同步等功能。 - 每天听书
每个音频时长多在20—30分钟。用户每天花4.99元由专人解读,可以完成对一本书的了解,这样既省时间,又省去了一部分开销。 - 专栏订阅
由大咖撰写,具有比较强的市场号召力;单价高,收益价值大;系列性内容不断更新,订阅后,可持续为APP提供活跃访问;属于高端付费产品,有利于提升平台的形象。
用户增长曲线
从增长曲线来看,越往后增长越快,处于指数曲线的前期,用户属于稳定积累阶段,结合版本迭代信息,发现产品形态相对固定,近一年属于成长期,预测未来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关键迭代及运营点
阶段划分
产品上线前(2012-12开始):免费视频节目《罗辑思维》上线,积累了大量粉丝;
-
第一阶段(2015-11至2015-12):V1.0~V1.0.1,初版功能上线,主要有音频内容和电子书;随后确定形象与定位,slogan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此阶段,用户对内容质量评价很高,语音和电子书的形式也很受欢迎,
而出现的问题多集中于:
充值渠道单一不支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且不能自由选择充值数额;
电子书的阅读体验较差,不支持从上次退出的位置开始阅读,不能满屏阅读和App升级后要重新下载电子书
音频播放不稳定,会出现下载后不能播放。
-
第二阶段(2015-12至2016.6.2):V1.1~V2.0.6,主要为基础体验的优化。增加了笔记,云同步,分享功能;增加了搜索,对内容展示样式的优化,增加了金句等功能;版本2.0上线了付费订阅功能,同期引入大咖进入专栏,媒体报道,获得广泛传播。
此阶段,得到保持了其内容的高质量,并开始形成口碑;改进了阅读体验和UI设计;
而主要问题集中于:
对部分机型的适配不好;
支付问题没得到解决。
-
第三阶段(2016-7至2017-4):V2.06~V2.73,主要为内容类型的丰富和围绕内容的功能优化。此阶段重点举措是上线了付费专栏和每天听本书,并围绕这些功能进行的迭代和优化。开始围绕“激励用户”进行功能规划。此阶段上线了学习小组、勋章等激励用户、并培养用户互动氛围;上线今日学习,引导用户每天都要使用app。
2017.2.21 发布运营数据,至今App总用户529万,日活42万,订阅130万份。媒体报道。
2017.3.7 《罗辑思维》得到独播,免费。转化大量罗辑思维粉丝。
2017.4.7 《罗永浩干货日记》吸引了罗粉和相关从业者。
本阶段,解决了充值问题,支持支付宝充值,可自由选择面值;用户对App的功能和稳定性也感到很满意;用户对其更多的内容和付费方式的选择大为赞赏;
而主要问题集中于:
大量的内容导平均致质量有所下降;
模式增加却没有优化产品页面逻辑,给用户查找内容带来不便。
-
第四阶段(2015-5至今):V2.75~V2.78,新的付费尝试。推出每天听本书的VIP年卡产品形态。
得到【一周年】之际,开了一场发布会,12款知识产品和一个总编辑,获得媒报道。同时《李翔知识内参》每天免费15分钟,增强了分享功能,有利于产品传播。
此阶段主要问题是:
页面逻辑太过杂乱,用户很难就内容进行查找。
结论
- 可行性
行业依旧处在初级阶段,几家平台虽凭借先发优势聚集了大量的IP资源,但没有同样质量的运营资源去扶持新的IP,还有很多领域没有覆盖到;
用户有对高质量内容的付费意愿;
内容生产及变现逻辑能够形成健康循环的模式。 - 隐患:
是否能找到足够多的知识提供方,覆盖到足够多的领域,使每个用户能找到偏好的内容;
如何保证高质量持续输出,吸引用户持续关注;
是否有完善的售后服务,让用户感受到到最好的用户体验。 - 考拉FM该如何做:
避开竞品的优势内容,从其他领域内容开始切入,尤其是考拉FM自身的优势内容,如小说、脱口秀、亲子内容等。
IP要精不要多,先保证优质内容的继续输出。
尝试更多的付费模式,如众筹(有足够多的用户想听某一内容,然后去找合作方发行内容)。
完善售后,用户付费后,对内容感到不满该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