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人们逐水而迁,泽水而居,人与水相处的历史是和谐渐进的历史,在这历史长河中衍生的水利事业与水文化,由水文化催生的经济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一、碧道建设任务的提出
2017年,广东在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由河长领衔治水,通过系列的生态建设和整治措施,实现我省水环境重大质量改善。2018年出台广东省第1号总河长令,全面开启河湖治理分“三步走”的战略布局。从第一步“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到第二步“让广东河更美”三年大行动,再到提出建设水碧岸美的万里碧道。广东河湖治理实现三步式的渐进升级。
广东水网密布,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与河湖水系关系密切。碧道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标准建设万里碧,形成江河安澜的行洪通道、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融入自然的休闲漫道、高质量发展的滨水经济带,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好去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好样板,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二、水利发展与水文化息息相关
水文化依水而生,伴水而在,随水而长。从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推进到下一步的“水文化”建设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水文化促进服务于水利事业,水利部门的日常工作、水利工程建设、城乡规划、经济发展都融入了地方特点的水文化。
认识水文化,挖掘水文化,弘扬水文化,对于增强全社会的爱水、亲水、节约水、保护水的意识,转变用水观念和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氛围,遵循水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科学地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容应对水危机,促进人水和谐。碧道建设以水为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和社会多种功能,用系统思维共治共建共享,进一步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
三、“水文化”催生“水经济”
随着人民绿色生活,可持续发展理念崛起,水经济逐渐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点,只要将‘水文化’挖掘出来,便可转变成很好的产业项目,从而打造慢生活,既有经济效益又提升城市文化氛围。
因地制宜的碧道建设,衍生水文化发展,同时提升了土地的经济价值。如经过综合治理实现了蜕变的深圳大沙河碧道,带动了城市空间景观和产业升级;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建成一批具有红色印记和水利特色的景观纪念地的潮州韩江碧道;成为推动乡村振兴,连接水库景区、古城景区和美丽乡村,惠及沿线村民的茂名信宜市碧道。江河湖泊从过去花钱治理的对象转变成为各地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土地价值、支撑产业升级、带动乡村振兴的宝藏,形成了一条条各具特色的滨水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