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觉得今天思维很活跃,晚上想好好写写作业,结果吃完一大盆饺子脑子就浆糊了。惰性大发,提不起神,只好准备学习下桌子上的培训方案。
看着那本方案,我又想到雪师,想到心甘情愿奉献出自己的志愿者们。我们真的太需要雪师这样一个存在。因为再躁动的灵魂,也有安静下来那一刻。当那一刻来临,如果我们具备探索的勇气和信心,我们就会通过某个桥梁得以有机会面对最为真实的自己,也有机会看清这最真实的世界,而后我们才有选择做回自己的权利。雪师和志愿者们就是这样一个桥梁。
然而我们往往偏爱逃避,我们喜欢否定他人肯定自己,于是我们否定去探索,也否定了那桥梁,做回自以为是的“自己”。我们当然可以逃,我们甚至可以有意地逃避很多次、可以在同一循环中任性地去重复很多次。只是我们终将会迎接安静下来那一刻,终将不得不面对自己的灵魂会所归何处。
当那一刻来临,我们会将自己安顿在哪里?我们又可以将自己安置在哪里?若跟着这个社会的发展惯性随波逐流,我们将无处安放自己的灵魂,我们或许会开始四处寻觅归处,但却永远不会寻到。因为我们被惯性禁锢了,被虚假蒙蔽了。我们只会陷入虚假的惯性循环,在虚假中心甘情愿地沉沦,在虚假中无可避免地痛苦,在虚假中迷茫苦寻一生。然而最终我们得到的依然只有虚假,因为我们一直以来所接触的,都只是虚假。
不知那时我们是否还有机会看到,那虚假之外的桥梁,一直还在等待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