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亦玫的前半生,一直在追寻理想爱情,她吃的很多苦,都和这个有关。
苏更生也追寻,但她和黄亦玫最大的不同是,她见过人性的深渊,所以对人性没有什么幻想,因此她的包容性特别强。
她从人性的深渊爬出来,努力去见识人性的光辉,滋养自己的配得感,重新长出对这个世界的信任与期待,但同时保持对人性的警惕之心。
苏更生见识到的人性,是最差的那种,她跌落过的人性深渊比别人的也都更艰险。因此她很早就明白人性的战争可以以任何形式出现,可以是男女的对立、权势的角逐,也可以是贫富的对峙,甚至是最亲密关系(母女关系)里的较量。而且这几种她几乎全部都体验了。
因此苏更生早就放弃了幻想,她诚实地去面对一场又一场发生在她身上和心里的战争。
放弃对人性的幻想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她能识别人性之恶,因此也更能无比清晰地看到那些在人性战争里,有人为我们退让出来的善意空间,所以呢,她也能辨别什么是真正的善与爱,当然她也就非常善于珍惜这些东西。
苏更生说过的一句话,如果眼睛里那么揉不得沙子,干脆就不要睁眼算了。因为世界就是砂砾与阳光同在啊,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
剧里没几个人真的包容方协文,但是苏更生是包容的。全剧唯一对方协文说,你不需要自卑,黄亦玫选择了你,那就是你值得,试图让方协文养出配得感的人,就是苏更生。
玫瑰原生家庭,给她的【富养】其实是很片面的,其实玫瑰不算富养,真正的富养是观念的富养,尤其是在养女孩的时候,要渗透进去人性的解读。
黄亦玫那时候还不懂,点明别人的私心不是把别人往坏处想,因为人的私心就在那里杵着,不用想,它就是存在的。反而觉得人没有私心,那才是幻想。
她也不懂对人性有戒备心,不等于就没有爱人的能力,也不等于不懂得享受人生。
甚至恰恰相反,对人性有一定的戒备心,不过界,不追求完美,才反而更容易遇到以及筛选出真实的人和真实的爱。因为真实的东西,它就是有人性的缝隙的。
方协文的确是黄亦玫的功课。玫瑰重新把自己养一遍的过程是在她和方协文的婚姻里完成的。
写这篇是想告诉大家,其实真的不用太在意出身。有些事真的不是原生家庭的事,就是我们自己性格的事,但性格可以改的。
看似富养的黄亦玫和被亲妈狠狠欺负过的苏更生,到头来殊途同归,人嘛,反正都是要把自己重新养一遍的。你后来拥有的岁月比童年岁月长多了,有的是纠偏的机会。
但怎么好好养自己呢,那就是不要把经历只当成代价或者怨天尤人,而是把它当成一种养分,培植出一个全新的自己。说简单点,我们在自己养自己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对性格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