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本白落梅写的关于三毛的书《你为锦瑟,我为流年》,大致了解了三毛的一生,关于三毛,还是上初中的时候才听过这个名字,当时就在想这个人和《三毛流浪记》里面的三毛到底有什么渊源,现在才知道原来就是三毛这个名字就是来源与漫画《三毛流浪记》的,虽然没有漫画里面的三毛那么惨,但是三毛的一生也是在流浪着的,不仅是身体上,更是心灵上的一次旅行。
关于三毛小时候,有个情节非常触动我,说是她从小就非常喜爱读书,没话什么心思在课业上,一直数学都很烂,但是有一次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老师很是怀疑,于是又出了一次考卷让她考,可能是试卷难,也可能是三毛心里不好受,她考砸了,于是数学老师狠狠地羞辱了她一番,之后她的成绩一落千丈,后来没上完国中就退学了。这里让我很揪心,是的,甚至还有点难过,因为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突然觉得自己又开始玻璃心了),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只有六十几分,被班主任点名批评,还有高二有次被点名写化学方程式,刚好有点心不在焉,加上非常地紧张,结果被班主任说"不知道你这种人是怎么考上高中的",只记得当时我的脑袋嗡的一声响,之后一整节课也没有听进去一句话,说实话,我到现在还是觉得这句话真特么恶心,虽然随着之后的很多事情,我对他也有了很坦然的态度,可能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他只是希望我们都能上进吧,但是我真的永远做不到崇敬他(自负,势利这些真的不是我一个人的错觉吧),也很感谢他让我磨砺了很多,不再那么的敏感和易怒,能够比较乐观地去看待一些人和事。
继续回到三毛,她的确是个很阴郁的女孩子,可能注定生下来就是不甘平庸的吧。而且注定也是多情的,从一开始的顾福生等等几位老师,到后来那个伤她最深的艺术家(第一个结婚对象但是后来居然被发现已经有了妻室),荷西,学长,甚至后来的王洛宾,让她产生感情羁绊的应该有数十个了吧,最深刻的肯定是荷西啦,这个等了她八年之久的男人,这个从一开始就未曾进入三毛的心里的人,这个和文化程度不高和三毛不是同一个境界的人,却用他的努力和坚持,让三毛感动,让世人震撼,虽然这份感情并不是三毛最理想的,所以一开始犹豫了很久,即使后来结婚之后她还是与荷西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她仍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人格,但是我始终觉得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撒哈拉沙漠中的不离不弃就已经说明了一切,他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三毛活在她的精致而又诗意的生活里,就是这份淳朴的爱让荷西一点一点走进三毛的心里,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台湾有人对荷西的存在表示怀疑,认为他只是三毛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是我觉得这对于神秘而又奇幻的三毛的一生来说,也是完全没有必要去虚构的。
有人觉得三毛的流浪生活带着一点神秘而凄惨的色彩,但是在我看来,三毛的自由而又随性的一生令人很是羡慕,尽管肉体上可能会比较痛苦,但是精神上是绝对满足的,她在撒哈拉沙漠中度过的三年,有着非常深爱她的荷西,还有当地十分淳朴的民风,一望无际的沙漠让她感受人类的渺小和个人悲喜的不值一提,到这些都让她从某种意义上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生命的起源,从这点上说她是很幸福的了吧,虽然后来由于战争不得不离开,但这也成为三毛生命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一次经历了。接下来的生活好像就比较不尽人意了,虽然在岛上与荷西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年,但是没过多久荷西就在工作时发生意外而离开人世,三毛度过了她最难熬的时光后回到台湾,不料因为她的文字收获了大量的鲜花和掌声,但她还是沉浸在自己的文字世界里,像个永远不满足的小孩子,后来重游江南和故乡重庆见到忘年之交张乐平(《三毛流浪记》作者)还有晚些时候与王洛宾之间不解的渊源,三毛觉得此生无望,没有什么能够再支撑她活下去的愿望了,她选择了自杀,徒留世人惊叹。
之前一直也没有阅读三毛的文字,现在突然很好奇这样一个随性洒脱的女子到底会写出怎样的波澜壮阔的文字来,她的流浪经历也让我很向往,流浪好像就是一场心灵的放逐,对自身的拷问,对人性的探索。也许只有走过了很多地方,才能让自己变得心胸开阔淡然处世吧,而不是像现在一样,遇见一点点的小事就会非常不开心,每天都觉得毫无意义碌碌无为,不管怎样,还是要积极乐观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