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一定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突然有一天对某个事情特别有兴趣,然后犹豫了一下(或许没有犹豫),然后就去做了,但是过段时间,当初的热情消退了,不再喜欢这个事情了,甚至都想不起来了。等到有一天翻翻自己当初的日记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有这样的兴趣。
比如,我当初突然就非常喜欢摄影,由于单反很贵,花我大半月的工资,犹豫了一下,还是趁着热情买了单反。然而,我并没有坚持很长时间,大约持续了两年不到,就没有再玩了。后来想想,给自己找了很多借口,比如没时间,比如遇到瓶颈,比如需要再投资买更好的镜头等等。
但今天看来,远不是那回事儿。真正的原因,可能就是我的「兴趣三叶草」没有转起来。
什么是「兴趣三叶草」?
最早在古典老师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本书里看到的。越看越觉得解决了我心中的疑惑。我把这个图贴在下面,再来跟大家慢慢解释。
可以看到,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可以用三叶草模型来概括。这个模型中包括三个花瓣,一个花瓣是你的兴趣,一个花瓣是你的能力,还有一个是你的价值。
静态三叶草模型给我们的启示
静态来看,职业生涯三叶草模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一是当我们的兴趣能体现我们的价值,但能力却不够时,我们就会产生焦虑。比如我玩儿摄影,有人找我给他拍个人肖像照,我心里会很高兴,但是很快我就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根本不够。焦虑情绪由此而生。这时,我需要提升能力之后再去做这件事情。
二是当我们的能力可以支撑其我们的兴趣,但却找不到价值,我们就会无比失落。比如中国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想报效祖国,他们的思想观点或许是正确的,但统治者并不采纳。稍有不慎,说了不该说的话,流放边疆,他们便吟诗作赋,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这就是价值没有得到体现,空有一身本事,却无用武之地。
三是当我们有能力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却没有兴趣,我们就会无比厌倦。这种例子就更多了。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做了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情,或许他做的还不错,但不是他心中所想,也并非他的最爱。突然有一天开始悔恨,也为时已晚了。
动态三叶草模型带给我们的启示
将这个三叶草转动起来会告诉我们什么呢?上图:
一是随着「三叶草」的转动,也就是你的兴趣迫使你得到新知识从而成为你的道德品质,你就会发现你的兴趣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兴趣,而是一种乐趣了。乐趣就是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得到的愉悦感,而这种愉悦感往往不容易消散。我们把这种发展叫做三叶草第一轮转动。
二是乐趣进而迫使你继续增长技能,从而形成一定的价值观,这就逐渐将乐趣发展成了志趣。也就是说成为了你一生想要追求的事情。就好比,我把摄影的兴趣转化成了我的乐趣,在摄影的活动中不会觉得无聊,乐此不疲等等。通过继续学习和实践,我形成审美的观念,形成了自己的摄影风格,最终将乐趣转化为了志趣,一生都不断地追求美,寻找美。这就是我们比较理想的状态了。
三是三叶草的转动是需要我们像呵护花花草草一样的静心的。一不留声就中途夭折了。比如兴趣没有推动你获得新的知识,形成新的道德品质,也就无法推动到下一步,即让你的兴趣变成你的乐趣。自然,你就放弃了。所以,当你清楚了你在哪个阶段,你就需要倍加关注自己,防止三叶草停转。
以上就是对「三叶草模型」最简单的介绍。任何一个理论都必须对实践生产活动有指导意义,否则将失去他的光芒。当我们知道自己的兴趣发展(或者职业生涯发展)处在哪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发生。
小心翼翼地呵护自己的兴趣爱好,把兴趣养大,把自己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