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孩子上小学开始,每天家里总充斥着各种叫喊声,要不是我们大人的催起床、催出门、催写作业、催睡觉,要不是孩子的各种不高兴情绪,一天一天就这么渡过,自己感觉真的很不好,但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改变。
养育孩子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从没人教过我们怎么去养育孩子就得上岗,虽然网络上有各种养育专家各种支招,感觉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但我觉得没有一种适合我用,每个人、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哪里能有通用的解决方法?
最近看李一诺的《笑得出来的养育》,真的觉得很受启发,她说出了我心中所想,但很多时候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用语言表达出来。陪伴孩子到十八岁的话,其实也只有短短的6000多天,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珍惜呢?很多时候道理我们都懂,就是做不好。为什么?因为养育孩子,不像“照顾孩子”这么简单。真正意义上的养育,需要我们面对人生最深的恐惧——对未来,对前途,对不确定,对求而不得。这些恐惧,我们自己也远不能从容面对。当看到这个我需要“负全责”的孩子,这份恐惧只会加剧,而且往往是压倒性的。所以在看似琐碎的生活杂事里,掩藏的是我们和这人生最深的恐惧相处的能力。我们对孩子的那些怒火,其实都是因为在那一刻我们被恐惧挟持而产生的机械一般的反应。其实我们看上去很繁忙、很努力的时候,也无非是在“梦游”。因为我们自身养育者的角色,使得我们被动地、不停地和未来面对面,不停地和自己的恐惧狭路相逢。
珍惜和孩子相互依赖的时光,等孩子长大,希望她独立、自信,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