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潮州 官塘陈氏大宗祠的前世今生,秋溪世家不为人知的往事

潮州官塘 秋溪世家陈氏大宗祠始建于北宋元符年间,堂号为:"延华堂";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官塘镇巷下村(旧时隶属广东省潮州府海阳县延德乡秋溪都)。由开基祖,海阳县知县(今潮安)陈坦,潮阳县丞迪功郎陈增兄弟两人兴建。它是潮汕秋溪陈氏的开基祖祠,已逾900多年历史。

据官塘清末秀才陈舜臣所着的《心耕谷果》记载:"陈坦父名宗庆,坦由进士知广东潮州府海阳县事(宋元符间),公治邑有惠政、任满,为百姓所攀留,遂卜居秋溪鹤塘,建祠以祀先祖,终后葬于后山山柄"。明成化二十年(即1484年),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两次重建。最近一次重建时在2007年,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海外的宗亲。1987年被列为潮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门正面匾额刻"陈氏大宗祠",背镌"清泉流派",并有"乾隆庚午秋玖月裔孙义勇等重建"款。庙前有石刻门联"闽海分藩传旧德,秋溪卜世振新猷"。落款为"炯庵居士"(炯庵是明崇祯年间南京礼部尚书黄锦的号)。

陈坦,字文靖,文林郎,賜進士出身,配孺人黄氏遊氏纪氏,祖籍莆田仙游,世居泉州,北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任海阳县知县。在职期间,关心农桑,兴修水利,捐献俸禄,支持海阳县学宫的修建和办学。办公之余,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任满回乡之际,潮州民众极力攀留。陈坦于是决定带家眷长住潮州。起初,他选定潮州城东仙田乡陈厝巷一带定居。后来,陈坦看到七屏山脉的南端,有一片韩江泥沙的冲积地,东溪北溪绕境而过,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白鹳聚集,水陆交通便利,此处名曰"鹳塘"(鹳塘就是现今官塘镇的古称),于是他举家搬迁到鹳塘定居。

陈坦崇尚教育,亲兄陈增曾在潮阳任"迪公郎"一职,主管教育。读书习武的家道渊源,对后辈影响至深,在宋明清时代,"一门三进士,全族九知县"就是官塘陈氏的骄傲。其中文进士陈昌言(陈坦五世孙)是1252年进士,宋理宗任命他为"至签宣教"(太子的老师),任满回乡之际,宋理宗授权陈昌言,建立秋溪都,范围覆盖东溪北溪之间,并作为御赐封地相赠。自此,官塘陈氏也称"秋溪世家",后辈子孙把陈坦、陈增作为秋溪陈氏的一世祖,立牌位陪祀于岐国公牌位的两侧。

延华堂的正殿、中厅和门楼各有一对灯笼,分别书写"颖川世家"、"忠顺世家"、"秋溪世家",官塘陈氏从河南祖居地颖川经莆田泉州再到海阳县秋溪都,这一迁徙路线清晰明了。现在延华堂的子孙已遍及潮汕、兴宁、丰顺和东南亚各地,陈氏大宗庙时刻凝聚着海内外陈氏族人的心。

陈氏大宗庙背倚七屏山,依山势而建,坐西北向东南,逐进抬高,显得雄伟大气,主座(共三进),宽21.3米,纵深43米,各进屋脊均配以翘首蓝天的火星厝头,象征家族红红火火,繁荣昌盛。大宗祠三进格局,前有照壁,祠道往南50米处有一牌坊(老人们的说法,照壁、牌坊各算一进,所以祠堂共有五进)。前进是门楼和库房,中进是客厅,后进是主殿。左右各有走廊和台阶连接前中后三进,可以从门楼两侧的库房穿越中厅,直通正殿。

陈氏大宗庙配备中厅,使得它与别处的祠堂相比,显得更加深遂,更有层次感。明清时期和2006年,均有大修,使它或多或少粘附着不同时期的建筑装饰风格,但是宋代的建筑格局保持不变。中厅的前廊、后廊,主殿的前廊各有12副木闪门(共36副),建筑内部用木代灰,用木做墙,是宋代建筑的特点之一,大量闪门的运用就是对建筑空间灵活处理的巧妙方法。每逢大型祭祖或宗族聚会,36副闪门可以卸下,前后天井铺设木板,整座祠堂就是宽阔统一的室内广场。各房子孙可以在中厅面朝正殿,行跪拜叩首的大礼。活动结束,闪门一一装上,宽阔的祠堂又分成一个个小空间,储物、会客、族内议事互不干扰。宋代建筑启闭自如、大开大合的灵活性就全然展现了。

陈增派下裔孙世居巷头,潮兜石门巷,分居象山、长远楼、秋溪、梅花村等地。陈坦派下裔孙居元房、巷内、下巷、湖兜(石湖);元房系陈氏裔孙又分居腾福铺;巷内系陈氏裔孙又分居磷溪百二灶旸山;旸山系陈氏裔孙又分居笔山、内坑、北山、郡城铁巷、鸿沟里、内洋、上溪、温湖、黄金塘、桥头、田?、意溪;笔山松下祠积庆堂陈氏裔孙又分居大巷(坑巷)、坳厦、桃林、石龟头、尚书寨、桂林寨、石板寨、八角楼、仙岩、黎邦、铺埔、灰楼、丰盛寨、山后、口坑(荣美)、坑边(坑巷);笔山系陈氏裔孙分衍他乡有澄海的樟林、盐灶,饶平的黄冈、苗田、灰楼、井洲,潮阳的合山、贵屿,海丰的附城、优冲,丰顺的留皇,乃至广州、江西、广西、东北三省、港、澳、台及东南亚欧美各国等地。

秋溪陈氏一族,是潮安望族之一。秋溪陈氏自陈增、陈坦于宋哲宗元符年间肇创至今已逾九百年的历史。裔孙蕃衍,蔚为茂族。现裔逾百万,散布海内外,播迁至泰国者还成立"泰国秋溪陈氏延华堂总会"。

后天井

另一个感觉是"高",这和每一进之间的大高差关系很大。三进依次增高,前天井至中堂约增高83厘米,由四级台阶递升,后天井至后座约增高93厘米,亦由四级台阶递升。这一方面是由于适应了地形(前低后高),另一方面也包含人为的抬高,以壮声势。

秋溪陈氏素有"秋溪世家"的美誉。世传秋溪陈氏五世陈昌言,于宋淳佑十年登科,本为一甲状元,然被人顶替,士林愤之,理宗皇帝日:"昌言虽不可争名于国然亦可以状元名其都矣",自此秋溪陈氏始有"秋溪世家"之美誉。自宋至清,秋溪陈氏一族先后登科,累代售缨,从陈氏大宗庙对联"一门三进士,全族九知县"可窥秋溪陈氏一族人文之盛。全族有进士三人,举人十九人,贡生廿二人。诗学方面有享誉潮汕的四代皆诗人的陈衍虞一家。近现代知名人物,有打败寮国、被泰王封为"卫国将军"的陈式,农民起义领袖陈阿十,昌列主义哲学家陈唯实,登上国际摄影沙龙十杰宝座、获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的陈复礼等等。

增、坦两公于官塘镇巷下乡建陈氏大宗庙奉祀先祖,堂号延华堂,大門联曰:"閩海分藩傅舊德,秋溪卜世振新猷。"宋、明、清有重修。陈增、陈坦终后葬于祠后之狮山,陈增基向西,俗称"日落狮",陈坦墓向东,东则称"日上狮",每年農歴霜降曰扫墓祭拜。

中厅

抬梁式木构架、三通五瓜、叠斗、石梭柱等——潮汕地区祠堂的常用建筑语汇。判断一个古建筑的年代,主要是看它的木构架的保存程度。所以中国现存的唐代遗构也不过只有四座,且都在山西。陈氏大宗祠的木构架在07年重修时基本都重新更换了,所以即使是始建于宋朝,其年龄也不过是十多岁了。

后堂为五开间的寝堂,见惯了三开间的祠堂,这个祠堂第一感觉就是"大"。

《 秋溪世家陳氏延華堂世系詩》

外世系:

松制信中正,名邦朝礼义。

再仕在高阳,文王若复作。

英贤森继起,华美丽云章。

海谷贻基丕,享贞命有常。

内世系:

国居宗孟仲,廷世思卿夫。

伯之可希尧,德业必同天。

历禩延先泽,垂光纪道长。

永传忠孝裔,庸展万年芳。

走廊

台阶

中厅

过道

中堂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屋顶不是普通的硬山顶,而是更高规格的歇山顶(九条脊),祠堂中这种形式是比较罕见的。

前天井

砖砌山墙,在潮汕地区并不多见

由于中堂采用歇山顶,而带来山墙面外轮廓的与众不同,值得点赞

照壁

照壁有分成很多等级,以表现门第显赫,官邸常用"麒"作为题材。若照壁要嵌麒麟,这是有讲究的,麒麟脚的站跪姿势应按族人官阶品位来定,一般是一品跪三脚、二品跪二脚、三至五品跪一脚、六品以下麒麟不可跪。如若越制违规,当地官府有权拿之问罪,轻则责令拆除,重则要受刑罚。

華表亭之廟道坊

大宗祠左侧50米庙道前端,矗立着一座庙道坊,二柱一门,中有石匾正面是"宋岐国公之派",背面刻"忠顺世家",因门柱造型酷似皇宫前面的华表,因此庙道坊也称华表亭,也暗示官塘陈氏先祖官位的显赫。陈坦建祠堂,的确就是为了纪念官位显赫的曾祖父陈洪进。

陈洪进(914-985)生活于五代十国末期至北宋初期,莆田仙游人。陈洪进少怀大志,读书习武,才勇双全,长大从军,屡立战功。南唐后主李煜命他为福建清源军节度使。后来陈洪进审时度势,归顺北宋。公元964年,赵匡胤任命他为平海节度使、泉州漳州观察使,赐号推诚顺化功臣。公元976年,宋太祖病逝,宋太宗继位,978年,陈洪进赴开封朝见皇帝,奉上《纳地表》,将泉、漳二州及所辖14个县正式纳入北宋版图,加快了宋王朝对东南沿海的统一进程。宋太宗任命陈洪进为"同平章事"(相当宰相,长住开封)。984年,陈洪进被加封为岐国公,985年,陈在开封去世,宋太宗赐谥号"忠顺",追封南康郡王,因此,官塘陈氏也称"忠顺世家"。

高祖陳洪進簡介

陈洪进(914-985年),字济川,谥忠顺,福建省仙游人。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七月,正是南唐国主李煜亡国降宋两年之际,迫于无奈,陈洪进改旗易帜,向北宋献出所掌泉州、漳州及所辖十四县(含后来分出泉州的莆田县、仙游县),纳入宋朝版图。宋太宗赐诏嘉纳,以陈洪进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留京师奉朝请。时年63岁。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陈洪进随宋太宗攻取太原(今山西太原),灭北汉。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受封杞国公。雍熙元年(即984年)又加封为岐国公。陈洪进此时已年过七旬,太宗念其年已古稀,特免其朝请,赐府第于开封祥符县。

雍熙二年(985年),陈洪进病逝于开封。宋太宗下令罢朝二日,以示哀悼,并赐赠中书令,谥号忠顺,追封南康郡王。

始祖陳增公

秋溪一世祖陳增公,字精一,祖籍福建泉州人,陳洪進四代孫,任廣東省潮州府潮陽縣丞迪功郎(主管教育)。任滿落藉海陽縣秋溪都鶴塘鄉,興建大宗祠。卒,葬於巷下後山之山柄"日下獅"。

始祖陳坦公

秋溪一世祖陳坦公,字文靖,祖籍福建莆田仙遊,世居泉州,行十宗慶之子,賜進士文林郞出身,北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任海陽縣(今潮安)知縣。任滿,落籍海陽秋溪鶴塘,興建大宗祠。卒,葬於巷下後山之山柄"曰上獅"。碑文"宋始祖賜進士,考海陽知縣文靖十陳公,妣孺人黄氏遊氏纪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544评论 6 50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43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764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193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21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182评论 1 29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63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17评论 0 27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29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43评论 2 3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22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25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19评论 3 32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71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25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729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14评论 2 35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的生命中有个人 我爱他 他不爱我 缠缠绵绵 我对他的情似海深 他不爱我 我一如既往地爱他 他这个人啊 很怪 他叫...
    徐雨欣阅读 174评论 1 1
  • 溽闷的天气昭示着夏季的来临,窗外虫鸣喧嚣蛙声鼓噪以及夜行车的辚辚声,让本就辗转难眠的我添了几许烦躁。黑暗中,一只蚊...
    坐忘mao阅读 393评论 1 1
  • 去年十月,应朋友之邀,带陈彦妮去朋友家玩。因此认识了个小男孩,他是朋友的侄子,十岁左右,寄住在朋友家。见面没...
    沉睡的蜗牛阅读 401评论 5 0
  • 尘里微光阅读 22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