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的缘故,小孙女不能去幼儿园上学,见天陪着小孙女的任务自然落在了我肩上,故而需要扮演幼儿园老师的角色。这个老师角色不同于小学、中学老师,后者是一色系单学科的教学,前者则是多色系、全方位学科的“教学”。
基于角色的要求,不得不读“研究孙”。
关于“玩”
懂孩子心灵所需,用爱和接纳对待孩子,陪伴孩子一起玩耍,让孩子在心灵的感动中成长,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马云曾说:“文化是玩出来的,会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
哥斯达黎加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加夫列拉·马德里斯曾在《国民报》上撰文指出:运动、玩耍是儿童学会观察、认识、理解、说话和活动的最佳“工具”,能促进儿童的大脑智力开发。
美国塔夫特大学儿童发育专家戴维· 埃尔金德认为,玩耍是儿童的一种学习方式,没有玩耍,儿童就会错过不少学习机会。
德国哲学家格罗斯说:“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是本能的练习。”
玩,是孩子了解、探索世界的一种途径。
鲁迅先生也曾在《风筝》中写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爱迪生小时候喜欢玩化学药品,母亲给了他一个专门的实验室,让他放心地“玩”,最终“玩”出了一个发明之王。
列文·虎克喜欢玩玻璃镜片,并梦想发明一块“魔镜”,然后,他“玩”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
所以,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最好的学习,也最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正是随心所欲的玩耍,才能让孩子更具创造力和协调能力。
美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儿童游戏治疗师劳伦斯•科恩,在他所著的《游戏力》中说:“对孩子而言,游戏就是工作,游戏是孩子交朋友、体验生活以及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
脑科学家洪兰教授指出,孩子大脑发育,早期启蒙的三大法宝:运动、阅读和游戏。
也有科学研究显示:不让孩子玩够,记忆和专注力会出问题。
家长所理解的“玩”只是是娱乐和消遣,但在孩子眼里,“玩”被赋予喜欢、快乐、分享、探索等丰富多彩的涵义。孩子而言,小时候会玩、能玩、想玩,才能建立强大的精神世界,才可以用更美好、更强大的心态去迎接未来。
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史代纳也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孩子小时候能够全情投入,忘我玩耍,那么,他长大之后,也有能力用同样的专注来面对所有交给他的任务。
对孩子来说,玩,是直观的学习方式,而会玩的孩子,注定在未来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孩子只有通过玩,才能可以了解自己,探索世界,并将内心的热爱一点点坚持下去。
关于表扬与批评
生活中语言是与孩子建立关系的重要工具。我们经常会通过表扬或批评这两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表扬和批评孩子都是有学问的。作为孩子的引导者,在生活中可能无数次表扬或批评过孩子,但方法很重要。
表扬孩子时要重视夸奖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夸奖其聪明,要掌握有度。表扬孩子时应实事求是且建立在具体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的说三个字“你真棒”“你真不错”就可以了。这样的表达会让孩子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表现好。而言过其实的表扬,会使孩子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反而会“捧杀”孩子(家长课堂王越老师语)。大量不切实际的溢美之词不能帮助孩子树立真正的自信,相反当孩子遇到哪怕一点点的批评时,就很容易会表现得大吵大闹,听不进任何话。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表扬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同样,缺少批评的教育也是不完美的教育。表扬与批评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犹如硬币的两面没有孰轻孰重之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的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这就要求家长一定要讲究批评的方法,因为不恰当的批评,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改进错误,还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
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惩罚或批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并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作为引导者要掌握以下原则:
1.批评只是针对孩子的行为,但不针对孩子的自我价值。
2.批评时说明原因,就事论事。
3.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让孩子明白自己行为的界限在哪里。
4.根据孩子的气质特点来教育孩子。
关于教育
“态度决定一切”是卡耐基的名言。这话放到对孩子的教育上,一样成立。
教育最先放弃的,肯定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因为太远,太忙,太贵,太辛苦,见效不快……等等
所以,要想改变孩子,必须家长先学改变,再学会坚持!学习是日积月累,绝不是一蹴而就。
“研究孙”的学习漫长而艰巨,互伴成长。
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
都是我的奇迹
智慧精灵 每日能量站